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尿素释放规律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工业木质素包膜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以及温度、pH和后熟期对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曲线呈"S"型,28 d养分释放率达到73.77%,养分微分溶出率为1.83%,理论释放时间为50.25 d。当温度对于养分的释放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当培养温度由25℃提高到40℃时,养分的初期溶出率由8.03%提升到16.24%,微分溶出率由1.83%变为1.88%,理论养分释放期由51.25 d缩短至45.55 d。H+和OH-的存在均会促进养分的释放。当室温放置时间为30 d内时,肥料的缓释性能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2.
以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为包膜液,制成以颗粒尿素为核心的魔芋葡甘聚糖基缓释包膜尿素。利用Mini型流化床包衣机制备,通过控制包衣过程中的流化床雾化压力、进风温度等参数,探讨各工艺条件对包膜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工艺参数;并对样品的性质指标和缓释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雾化压力为2.4 kg/cm~2、进风温度为77.5℃、喷液速度为18 r/min、包衣结束后用烘箱在70℃条件下对包膜尿素进行热处理可得到缓释性能最佳的产品。初期养分释放率为14.2%,28 d累积释放率为74%,符合国家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研究牡蛎壳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并进行吸附影响因素的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0 mg.L-1,吸附温度35℃,牡蛎壳粉投加量0.1 g,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甲基橙去除率达到74.2%,吸附量为18.6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即Ce/qe=0.0148 Ce+0.5496,35℃下的饱和吸附量为67.57 mg·g-1.  相似文献   

4.
杨光俊  夏远芬  叶忠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51-4552,4609
[目的]探讨单宁活性炭对甲醛吸附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研究了吸附有青柿子粉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反应特性,分析青柿子粉浓度、温度、反应时间、pH等反应条件对青柿子粉单宁吸附甲醛效果的影响。[结果]pH对活性炭吸附甲醛反应的影响最显著,温度次之,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青柿子粉浓度越高,甲醛的减少量越大;当反应温度为30℃时,甲醛减少量最大,随着反应温度的继续升高,活性炭会发生脱附,导致甲醛去除率降低;当反应时间为4 h时,甲醛减少量最大,反应时间逐渐延长后甲醛减少量趋于平缓,吸收甲醛后并不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又解吸出来,吸收较为稳定。[结论]单宁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最佳条件为:青柿子粉用量为4 ml,pH=1.0,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5.
邓真丽  胡巧开  王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56-2559
对制备板栗壳活性炭及其吸附处理Cr6+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板栗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00 min,ZnCl2浓度300 g/L,板栗壳与ZnCl2溶液的料液比1∶3(m/V,g∶mL);吸附处理Cr6+的最佳条件为含Cr6+的废水pH 2~3,在常温下,用3.2 mg/mL活性炭吸附处理含20 mg/L Cr6+的模拟废水,以130 r/min振荡60 min,在此条件下对Cr6+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处理后Cr6+残余浓度低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 mol/L HCl对板栗壳活性炭的再生效果优于1 mol/L NaCl,且再生后的板栗壳活性炭对Cr6+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亚临界技术处理后牡蛎壳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牡蛎壳制备土壤修复剂的可行性。牡蛎壳经过亚临界水解处理后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压力处理、相同温度不同处理、牡蛎壳粉不同添加量,不同重金属初始浓度等试验开展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元素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牡蛎壳粉对重金属Cd、Pb、Cr、Zn、Cu的吸附性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利用亚临界制备的牡蛎壳粉去除Cd最佳添加量为5~10g·L~(-1),去除Pb、Cr、Zn、Cu的最佳添加量为1~5g·L~(-1);牡蛎壳粉末对重金属Cd、Pb、Cr、Zn、Cu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99%、98.68%、98.67%、93.22%和80.51%。  相似文献   

7.
甲醛交联淀粉尿素缓释化肥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75-4679
以交联玉米淀粉为包膜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尿素缓释化肥,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粒度为1 mm的玉米颗粒3 g与9 g尿素混合均匀,135℃糊化,加入8 m L甲醛溶液,调节p H至8.5~9.0,将反应体系加热至75~80℃,保温90 min;降温至65℃,调节p H至3.0~3.5,继续反应45~60 min。缓释化肥样品通过在水中1 d及7 d尿素释放试验,7 d土壤中尿素释放试验测定了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尿素溶出率分别可以达到13.3%、20.4%和14.2%,缓释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KOH为活化剂,优化毛豆壳活化生物炭(A-SBC)的制备条件,研究不同体系对A-SBC吸附甲萘威的影响,分析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以期为实现毛豆壳的资源化利用和控制甲萘威农药的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将毛豆壳在700℃、1 h预碳化后,与KOH按1∶2.0的质量比混合,在750℃、1.5 h的条件下活化,获得的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率达89.63%,吸附容量为113.28 mg·g-1。与未经活化的毛豆壳生物炭相比,A-SBC的表面凹陷,孔隙密集,有机官能团减少。当体系pH为2.0~6.5时,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良好,并在pH值为5.5时吸附容量最大;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在离子强度(NaCl)为0.01 mol·L-1时吸附容量最大。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更适于用朗缪尔(Langmuir)方程拟合,说明其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由疏水作用主导,是自发的吸热反应。A-SBC对甲萘威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9.
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为在农业上应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制作尿素缓释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浇铸法制备乙酰化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浓度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机械活化木薯乙酰化淀粉成膜性能好,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7.73%,比普通尿素的尿素总溶出率降低39.45%。[结论]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氮有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和琥珀酸提取牡蛎匀浆液中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琥珀酸和柠檬酸提取牡蛎匀浆液中的镉,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有机酸的pH对牡蛎匀浆液中镉的提取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和时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因有机酸类型不同而有差异。琥珀酸提取镉的最佳条件如下:时间为2 h,温度为35 ℃,酸浓度为0.02 mol/L,料液比为1∶15,pH为2.0;柠檬酸提取镉的最佳条件如下:时间为2 h,温度为35 ℃,酸浓度为0.04 mol/L,料液比为1∶15,pH为2.5。在最佳条件下两种有机酸对牡蛎匀浆液中镉的提取率达到90.2%~91.8%。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明胶与丙烯酸/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明胶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保水性缓释肥新型包膜材料,进行了吸水、保水、耐盐性检验并应用于包衣尿素的制备。结果表明:明胶用量为2.5%时,材料具有最大吸水率,在去离子水中达775 g/g,在自来水中为395 g/g。包衣尿素的氮素24 h和28 d释放率分别为12.11%、73.49%,缓释周期长达56 d,达到"缓释肥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PVA及UF、PVFM胶液作包被剂制备缓释尿素制剂,研究其使用方法,用量及其缓释效果。综合包被率、溶解率等检测结果筛选出PVA作包被剂。以此制备缓释尿素蛋白精料,与无包被的尿素蛋白精料进行比较,两者的尿素溶解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溶解率的测定方法与恒温水浴脲酶法为体外检测尿素制剂与尿素精料缓释效果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高虾壳废弃物中虾青素的提取率,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效果,并对南极磷虾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利用红外光谱比较虾青素标准品与3种虾壳制得的样品,对样品中虾青素进行定性分析;以VC作为对照,探索3种虾壳中虾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极磷虾及凡纳滨对虾在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液,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可得到最大提取率,南极磷虾虾壳中的虾青素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凡纳滨对虾及罗氏沼虾虾壳中的虾青素。而料液比对三者中虾青素的提取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南极磷虾和凡纳滨对虾在1∶30 g/mL料液比条件下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4.72μg/g和172.21μg/g,而罗氏沼虾在料液比为1∶20 g/mL条件下最大提取率为88.69μg/g。南极磷虾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明显提高,达到245.01μg/g。红外光谱证明实验所得虾青素与虾青素标准品具有极为相似的官能团振动吸收峰。通过抗氧化实验研究发现,3种虾壳中的虾青素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以罗氏沼虾虾壳中虾青素抗氧化活性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反刍动物瘤胃温度条件下,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研究尿素和缓释剂添加量对复合蛋白饲料中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量相同时,随着缓释剂量的增加,尿素水解速率减慢.尿素添加量为20%时,以缓释剂量为5%的复合蛋白饲料中尿素水解速率最慢,较不加缓释剂的5号料低11个百分点.缓释剂量相同时,随着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尿素水解速率加快.尿素添加量为15%,缓释剂量为4%的2号料与尿素添加量为20%,缓释剂量为5%的4号料,到180 min时分别水解了80.33%和84.81%.  相似文献   

15.
在pH 7.11±0.07,基准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水温对日本沼虾(体长4.29±0.32 cm,体质量1.80±0.12 g)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48 h内水温12.5℃和32.5℃实验组日本沼虾的死亡率均超过50%,而15~30℃范围内的存活率则为100%(;2)水温22.5~27.5℃范围内,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及各观测时段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P〈0.05),但耗氧高峰时段和耗氧昼夜节律均未发生改变;(3)48 h内,水温22.5℃和2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活力时序变化步调一致且无差异(P〈0.05),各时段观测值均低于27.5℃实验组(P〈0.05),低谷期较27.5℃实验组后延12 h;(4)水温22.5~27.5℃日本沼虾鳃组织CAT活力在48 h内均较为稳定,且均随水温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浸种温度及化学诱变剂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在不同浸种温度下,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对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浸种后,EMS处理时间超过4h或者EMS质量浓度大于10g/L时,3个芝麻品种均不能正常发芽,而25℃浸种后,10g/L EMS处理6h或15g/L EMS处理4h,3个品种仍能正常发芽。4℃和25℃浸种后,不同浓度NaN3处理下,3个品种均能正常发芽,但当6mmol/L NaN3处理12h时,4℃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均低于50.0%,而25℃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最低为69.3%。相同(质量)浓度、相同处理时间下,4℃浸种能更好地发挥EMS和NaN3的诱变作用。不同芝麻品种对EMS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对NaN3的敏感性差异较小。从诱变育种创造有益变异角度,建议4℃浸种24h后,以5g/L EMS诱变处理8h或4mmol/L NaN3诱变处理12h。  相似文献   

17.
在鹿角海萝Gloiopeltis tenax藻体生育期内,观察了大连沿海鹿角海萝的自然生态及藻体生长过程;在繁殖期内定期采集种藻进行孢子放散,测定了藻体生长、孢子放散量与水温的关系;使用培养皿、贝壳等附着基采集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并在室内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鹿角海萝在大连沿海的生育期为10月至翌年7月,藻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生长最快,此阶段水温为6~9℃。2)鹿角海萝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6~12℃),其中果孢子体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温6~10℃)放散,放散高峰为5月上旬,最高放散量为0.9×10^6个/g;5月上旬至6月下旬(水温9~12℃)四分孢子体开始放散,高峰期为6月上旬,最高放散量为1.65×10^6个/g。3)四分孢子和果孢子附着后均可萌发形成盘状体,盘状体直径达250um左右时形成直立枝,盘状体和直立枝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干露2h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直立枝经在室内培养成为鹿角海萝幼苗。  相似文献   

18.
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LP 30)氮素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在4种温度(10、15、20、25 ℃)条件下对不同培养时期氮素溶出率进行测定,利用具体的方法——The number of days transformed to standard temperature(DTS),对自然温度条件下氮素的溶出率进行预测。【结果】培养试验表明,土壤和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的影响很小,不同温度对氮素溶出率的影响显著。分析表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过程。氮素溶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0~25℃内,每升高5℃,速率常数约提高1倍左右。包膜尿素埋藏土壤后实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与采用DTS法预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包膜尿素(LP 30)氮素溶出率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DTS法能较准确地预测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自然温度条件下,任意天数的氮素溶出率。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可降解型自控缓释尿素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生物可降解型自控缓释尿素(CU1、CU2、CU3、CU4)为研究材料,通过静水释放试验模拟研究了4种肥料在常温条件下的养分释放规律,采用静水释放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U4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及采用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CU4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U1和CU2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倒"L"形,CU3和CU4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S"形,这与非生物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相同。4种肥料的初溶出率为0.07%-8.77%,微分溶出率除CU1外,均低于4%,其中CU4初溶出率最低,控释效果最好,约控释85天。升高温度将增大养分释放速率,缩短控释时间,降低土壤含水量能够降低养分释放速率和养分释放总量,但不管是升温还是降低土壤含水量均不改变肥料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