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试验效果1.1节约灌溉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保墒效果及经济效益。试验结果显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平均节水1520.4m3/hm2,减幅达28.13%。平均节水  相似文献   

2.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用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机化》2004,(6):11-14
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培肥地力,抑制农田地表扬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六大效益,是一项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和国家社会利益同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2000万元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在北方8省(市、自治区)建立3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3年中央财投入资金3000万元新增22个项目示范县;2004年中央财政又投入4000万元,新启动34个示范县(场)。目前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已达94个,在示范县带动下,全国许多省区也建立了一批省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和试验点。2001-2002年自治区科技兴农办公室下达"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在喀什、阿克苏、阿勒泰、昌吉等地州确定4个重点试验示范点。2003年我区英吉沙县被确立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建设1 333hm2核心示范区和1333hm2辐射区(小麦茬地复播玉米)。2004年农业部在英吉沙县又续建了1 333hm2核心示范区,新增加阿勒泰市、奇台县二个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区。 为加强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农业部组织制定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为探索两熟制农区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河北省农机局于 2 0 0 0年开始在全省进行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研究概况与结果1 试验研究概况  2 0 0 0年研制了 2 0台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施肥机 ,在 14个县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试验设计为 4个处理 :A、玉米秸秆直立小麦免耕播种 (简称直免 ) ;B、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简称粉免 ) ;C、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播种(简称旋播 ) ;D、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耕整地播种。C为对照 1,D为对照 2 ,设 3个重复…  相似文献   

6.
晋城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从1997年开始,当时试验面积仅6.7 hm2,经过5年时间,现已发展到4个县11个乡的9 000 hm2.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机部门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晋城市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7.
曹洁  赵士杰 《农机化研究》2013,35(3):180-183
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场类型复杂,沙化退化严重,亟待恢复草原生态,选择该地具有代表性的高平原干草原草场,通过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恢复天然草原生产力。通过对传统耕作种植牧草与保护性耕作补播牧草的效益分析表明,1hm2干草产量可增加21%,植被覆盖率增加20%~30%。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牧草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牧业生产能力,为该地可持续发展以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 阜新市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 1.1 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 阜新市2001年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工作,并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建立42个试验示范点,累计实施面积达9.13万hm2.彰武县、阜蒙县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验收,并分获全省第一名.2001年,阜新市农机研究所建立了高新农机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工作.2002年,阜新市正式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全市建立了7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区,示范农户1147户,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0.53万hm2,彰武县被列入全国38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点县.到2005年全市项目区乡镇已达42个,项目村达73个,实施保护性耕作3.38万hm2.到2006年,已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4.80万hm2.  相似文献   

9.
1保护性耕作推广要取得重大突破以玉米"8020"、玉米宽窄行和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3种种植模式为重点,探索符合吉林省梨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加快普及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7万hm2。其中,要实现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1万hm2、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7667hm2、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2333hm2。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山西省泽州县农机局在府城、霍秀、金村3个农场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6.7hm2。1999年泽州县被省农机局列为全省保护性耕作重点示范县,并于2001年、2003年顺利通过省项目专家组的验收,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随之扩大与提高。截至2005年,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总面积已达2000hm2,建立起金村、高都、北义城、巴公、南村、大箕六个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相继引进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310余台(件)。在建设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过程中,服务体系伴随着项目的建设而发展。建立起了县、乡、村、农机大户四级保护性耕作服务网络。总结推广了“农场 农户”“…  相似文献   

11.
郭洪然 《当代农机》2011,(11):68-69
介绍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工艺路线及作业质量,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试验的对比情况,提出了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帅 《山西农机》2012,(10):38-39
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工作起步于2000年,目前,已有11个盟市64个旗县实施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到2011年底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3万hm2。通过10多年的探索,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由过去小面积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由项目投入引导逐步走向农牧民自觉接受并主动应用,由个体农机户零散作业深化为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作业,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体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科学的数据教育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项目,建设了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对比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对小麦、玉米两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数据进行了全面监测,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目的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数据、作物生育期监测数据、测产数据等,进行比对,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经3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各县起到了示范效应。2005年各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万hm2,呈逐年上升趋势。仅疏附县、巴楚县农民自发购买免耕机600余台,免耕面积达7300hm2。1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在英吉沙县的实施英吉沙县2003年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县,经过三年实施,总投资319.76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费268.76万元,试验、示范费35万元,技术宣传与培训费16万元。总投资中,国家投资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2万元,项目区自筹177.76万元。引进各类机具342台,完成保…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耕作制度使地表裸露、土层疏松、蒸发强烈,是引起风蚀和水蚀的重要原因。在探索改变耕作技术以控制水土侵蚀的实践中,以免耕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在内蒙古正镶白旗风沙土农田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产量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配套作业机具,采取秋冬农闲期留高茬覆盖方式、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化学和人工除草相结合、深松技术等对小麦实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节本增效273.6~296.1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了农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能力,为正镶白旗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天水市甘谷县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之一,2006年麦积区被列为省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截止到2005年底,甘谷县共投入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798台,项目示范区涉及甘谷县磐安镇、大石乡、礼辛乡、六峰镇、金山镇等5个乡镇25个村,完成示范面积4640hm2。在各示  相似文献   

17.
<正>奇台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2006年底实施面积已达5670hm2;共设立对比试验点6个,试验地块13块,面积10hm2。通过在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热点和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不少成效,实施面积已达到204 万hm2;"十一五"时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400万hm2.但在推广应用中仍存在对"浅旋"是否认可、机具堵塞和杂草切不断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研究并探讨了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麦收告罄,喜讯频传,记者从省农机技术推广站获悉,我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省免耕播种的16.3万亩小麦在今年喜获丰收。据多点测产和实收统计,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栽培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幅度大都在5%~10%。昌邑市柳疃镇刘家道村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96hm2,在只浇一遍水的情况下,小麦实收平均亩产532.5公斤,比传统播种多收43.5公斤,增产8.9%。高青县水浇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单产达到7987.5kg/hm2,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增产8.4%。淄川区无水浇条件的小麦保护性耕作单产达到5748kg/hm2,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增产25.9%。惠民县…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机部门自2000年起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截至2011年,甘肃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4个,省级示范县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达10万hm2,初步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和机具应用体系,为保护性耕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1技术模式(1)河西及沿黄灌区。区域内水资源紧缺,干旱少雨,地表、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高扬程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灌溉水利用率在50%以下,水粮生产率只有0.85kg/m3。通过应用免耕覆盖播种、少耕覆盖播种、秸秆覆盖垄播沟灌种植以及留茬留膜覆盖抑蒸种植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