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淑琴 《蚕桑通报》1989,20(2):37-41
本文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经济效益最大的经济学原理,研究了碳酸氢铵施肥效应的变化规律及确定桑园施肥量的五种方法。指出经济合理施肥量是以经济最佳施肥量为上限,最大利润率施肥量为下限,有限量肥料的经济合理运筹能取得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和分析茶园经营现状和基础上,从茶业的经济地位,动力机制,经营方针,经营体制,粮茶关系和茶园布局,规模,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婺源茶园生产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拥有4万hm2茶园。为全面提高山地茶园开发效益,近年来,许多农户充分利用山地茶园饲养本地鸡或土杂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茶园养鸡是一种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农牧结合,种养配套,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山地茶园生态养鸡的优点1.1节省成本一是节省土地。利用茶叶基地资源,放养鸡群节约用地。二是节省劳动力。茶  相似文献   

4.
茶园立体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传统的栽土模式是茶树单作,特别是幼龄茶园,单作的结果是光能和羽率低,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为提高茶园经济敏益,笔者在幼龄茶园设置一套立体栽培模式,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复合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的理解,以樱花茶园为例,分析复合生态茶园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的情况。分析认为,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山区,建设休闲观光茶园,可以很好地融合观光、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休闲观光茶园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茶园害虫和天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昆虫种群。结果表明,害虫种群为观光茶园纯茶园樱花茶园,个体数纯茶园观光茶园樱花茶园;天敌种群和个体数为观光茶园樱花茶园纯茶园。茶园林茶间作生态系统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上犹是赣南地区第一产茶县 ,江西省有机茶开发协作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园 2 8万亩 ,年生产名优茶 5 0 8T ,产值 162 6 6万元。在“十五”规划中 ,县委、县政府又将茶叶生产列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加大投资力度 ,2 0 0 1年将新发展有机茶园 10 0 0亩 ,低改茶园 5 0 0 0亩 ,在 2 3年内将 2 8万亩茶园通过低改全部转换为有机茶园。上犹大力开发高山有机茶$上犹县人民政府@陈宜  相似文献   

8.
云贵高原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探讨了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的主要肥力限制因子,通过对施肥效应的动态监测,构建了人工草地定植期的施肥模型,并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在施肥效应中,白三叶-P素效应最显著,白三叶与施磷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同时白三叶-K素效应也较显著,白三叶与施钾间的相关性r=0.50。定植期在混播人工草地中,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95.4kg/hm^2,纯钾13.9kg/hm^2;在单播人工草地中,黑麦草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83.4kg/hm^2,纯钾13.8kg/hm^2。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既是江苏省主要的产茶区 ,也是国内茶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随着“一优两高”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 ,该地区加强了对高标准无性良种茶园的建设和投入 ,且从外地引入无性早芽良种较多。但在发展过程中 ,许多单位未充分考虑各品种的适宜推广区域和茶类适制性 ,加之建设仓促 ,茶园基础建设、栽培管理水平较差 ,致使无性良种的成园速度、性状表现、投入产出上达不到原有的期望值 ,进而影响茶园发展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通过对苏南地区无性良种茶园发展的调查了解及茶园建设的实践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1 提早做好建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速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我场在改造老茶园中,根据不同情况,结合更新复壮、深耕改土、治水保土,因地因树制宣,积极推行了移丛归并、换植良种的方法改造低产茶园,以提高现有茶园的土地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桑园施肥量的确定是桑园肥培管理的中心问题。当前确定桑园施肥量主要是根据养分平衡法和田间试验法,这两种方法对于指导桑园培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是根据桑树需肥量和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实现计划产叶量的施肥量。(一)估算施肥量的依据:计划收获枝叶量的需肥量是估算施肥量的基本依  相似文献   

12.
茶园生物防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收集、鉴定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茶园的植物资源做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茶园有生物防治植物30科49种,其中菊科植物种最多,有10种,其次是蓼科为5种,蔷薇科4种,茄科、大戟科、藜科、茜草科各为2种,其余科植物种类较少,它们分布于茶园周边与行间,为开展茶园生物防治植物筛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在高寒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的播种量、施肥量和种子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量、施肥量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48 ̄63kg/hm2和131 ̄218.7kg/hm2。  相似文献   

14.
茶树保护的目的旨在取得效益,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效益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科学认为,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所追求的应该是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体,而不是以损害茶园环境为代价的单一经济效益,笔者在分析影响各类效益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三大效益”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协调途径,最后强调在面对茶园有害生物确立治理策略和方案时,要多角度综合考虑,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持久性效益将三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在高寒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的播种量、施肥量和种子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量、施肥量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对垂穗披碱草种子田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48~63 kg/hm2和131~218.7 kg/hm2.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与施氮时间对小嵩草草甸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施肥时间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是恢复高寒草甸小嵩草退化草地植被,提高其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青藏高原小嵩草草甸尿素的最佳施用时间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较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应在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宁洱县的绿色支柱产业,近年来,宁洱县有机茶园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户急需掌握规范的有机茶种植技术。介绍了宁洱县有机新茶园建设规划、茶园开垦、品种选择、茶苗移栽、幼龄茶园管理和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有机茶园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产生理论依据、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措施研究进展以及茶园害虫调控技术应用实例,为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国绝大部份茶园采用150厘米行距,26~33厘米株距的种植方式,每亩基本苗数5000株以下(即常规茶园)。常规茶园由于单位面积内苗数少,茶树在幼龄期群体覆盖度小,成园慢。从六十年代起,我国茶叶专家开展了对密植茶园的研究,并陆续发展了一批见效快的密植茶园,我省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有二十几万亩。笔者运用几年来对密植茶园速成丰产技术的研究资料,就茶园合理密植和密植速成丰产茶园效果、优缺点及科学管理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义乌市现有茶园 180 0 0亩 ,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区 ,茶叶生产历来是山区农民的一大经济来源 ,但由于茶叶行情一直低迷 ,前些年不少茶园处在荒芜或半荒芜状态 ,全市年产茶叶 6 0 0t左右 ,茶叶总产值近 80 0万元 ,茶叶平均亩产值 70 0元左右 ,茶园整体效益普遍不高。为开发适销对路的茶类 ,提高茶园经营的整体效益 ,我们从 1996年开始 ,在东塘道人峰茶厂 (2 0 0 1年初改称义乌市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 )探索开发无公害茶 ,后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 ,于 1997年下半年开始转向开发与国际通行的有机茶 ,1998年 9月有 2 2 0亩茶园获得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