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试管母种培养基的分装,是一项紧张而细致的工作。在冬季,琼脂培养基很快会凝固,给分装试管带来不便。为使这项工作快捷、准确进行,笔者利用暖水瓶研制了一种“试管母种培养基分装  相似文献   

2.
周金明 《食用菌》2004,26(3):35-35
琼脂培养基分装试管时,通常都是在琼脂溶化以后,用漏斗或注射器分装试管。这种方法缺点是:培养基长期在火焰上加热,前后分装的水分不一致。本人从事食用菌多年,一直没有找到分装试管的好办法。目前,采用改进的方法分装试管,收到良好的效果。每小时分装5 0 0支试管,试管口不需重  相似文献   

3.
李成林 《食用菌》2003,25(5):44-44
做母种少不了要分装试管 ,怎样做到取材易 ,操作简便 ,分装快 ,定量准确。这方面已有很多资料作了介绍 ,但不少分装方法都不尽人意 ,不是分装速度慢 ,就是定量不准确 ,稍不注意 ,就会弄脏管口 ,增加污染率。笔者利用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立白洗洁精 2kg容装壶来分装母种培养液效果相当好 ,此壶一次可容装 2 ,0 0 0ml培养液。 2 0 0支试管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分装完毕。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将培养液一次倒入壶中 ,旋紧壶盖 ,将取液帽上的喷嘴插入试管 ,直接将培养液喷射到试管底部即可。根据试管大小决定喷射次数 ,一般 2 0mm× 2 0 0m…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小米制作扩制食用菌母种培养基,茵丝生长快、健壮、无杂菌污染,还具有省工省时、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每支18X180mm的试管分装小米5~6g至试管底上约1~1.SCth,加水量为小米的一倍,不宜过量或过少.加棉塞后进行在1.1~二.Zkg/cm’下灭茵20~3Q分钟,冷却后放入接种箱,按常规法接种,在22~25C温箱培养7~10天便可长满培养料。小米制作扩制母种培养基@杨博$河北广宗县北街食用菌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5.
魏礼文 《食用菌》1994,16(1):11-11
在食用菌制种和生产中,笔者采用过传统的接种方法及最近他人得出的新接种法,结果无论在接种速度上还是成品率上都不很理想.针对这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以液体种代替固体种用注射器改作接种器,大大地提高了接种速度和接种效果.(一)采用器械 将300ml容积的不锈钢注射器(去针头)的注射管口磨利,口外径约6mm.若用玻璃注射器,则需做一个40mm长与注射管相配的不锈钢管套,并备一个塑料或金属管帽.(二)液体种要求 液体种培养基应无粗大颗粒(直径最大不超过3mm),最好选用马铃薯培养基.当  相似文献   

6.
冯立才 《食用菌》2004,26(2):44-45
液体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少量液体菌种大多采用摇瓶机和通气瓶,磁力搅拌发酵器近来也有应用。由于购买设备价格较高,对于许多生产规模不大的菇农来说,自制价格较低的液体发酵装置具有实际意义。笔者试制了一种简易磁力搅拌发酵器,经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母种的扩大培养基,一般都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但在较偏僻的农村,往往难以买到琼脂。为此,我们试验用碎玉米粒制作母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颗粒放清水内浸4小时左右,吸水发胀后捣碎成米粒大小,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3),然后擦净试管壁、塞棉花塞、高压灭菌。在接种箱內,将购买来的试管母种移入玉米粒培养基上,于25℃左右培养7~10天,  相似文献   

8.
导管的妙用     
正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可给生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妨一试。1分装试管1.1材料乳胶管(医疗器械商店可买),长度1 m左右,一端接上一段(3 cm长)金属管(下沉作用);另一端接上长8 cm左右玻璃或塑料滴管(控制流速用)。1.2用法将预装培养基(趁热)置于高处,把乳胶管有金属管的一端插入培养基底部,另一端用咀轻轻一吸,培养基就顺乳胶管源源不断流出,用手捏住导管,一松一紧控制流量,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种简便的母种培养基固体分装法.培养基煮好后,倒入洗净的方搪瓷盆中,待凝固后用小刀切划成比试管稍小的条,小心放入试管中(不要沾在管口上),全部装好后,按常规塞上棉塞、灭菌.此法的优点:①操作简便,装量一致,容易掌握;②装管时不受外界气温所限;③装管过程中如有事稍停工,无甚影响;④装管速度比液体装管快,且管装好后,试管可随意平置,无需竖放.  相似文献   

10.
卢朝亮 《食用菌》2008,(2):61-61
笔者在长期应用液体菌种的生产实践中,找到了利用自制的液体菌种接种器进行液体菌种接种,现将液体菌种接种器的制作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斜面培养基在分装试管时,一般采用玻璃漏斗或分装漏筒作容器,我们也曾采用分液漏斗分装,这几种分装器存在的共同缺点:一是不能保温,冬季分装时培养液会出现凝固,尤其是活塞及漏斗口容易堵塞;二是培养基从制备锅转移到漏斗上,要用勺、缸等辅助工具,培养基抛撒损耗,操作不便,当母种生产量大时,漏斗盛装不完的培养基须采取保温措施,更是费时;三是漏斗难清洗,特别是漏斗管。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杠杆式气压热水瓶分装培养基,效果较为理想,每次可容装培养基2000ml,分装18×180mm试管220支左右。此法的特点是培养基基本无损耗,保温性能好,不凝固,分装均匀,速度快,适宜大量制作母种用。 1 操作方法 在气压瓶出水口处连接乳胶管,长度垂下超过气压瓶身长20cm以上,乳胶管下端续接一截5cm左右的玻璃管。乳胶管上再加一弹簧夹作为液流开关。将玻璃管垂直插入分装试管中,调整弹簧夹在乳胶管上的位置,使之置于试管口上,玻璃管口距试管  相似文献   

12.
冯立才 《食用菌》2007,29(1):56-57
缩短发酵周期并使菌球细小稠密是食用菌液体发酵所希望得到的结果。采用匀浆接种法已被证明是一项有效措施。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可供无菌操作的匀浆器,笔者研制了一种匀浆器,经试验效果不错,在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用菌》1985年6期上,陈家才同志介绍了一种用三角瓶等分装母种培养基的方法,我认为还是有许多不便之处,一是三角瓶容量有限,不利于大量培养基的制作,二是操作中要压气,不方便。在工作中,我们利用虹吸管原理,采用乳胶管等分装培养液,简便易行,且一个人可连续操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凤林 《食用菌》2013,(6):74-74
近年来用人工资上涨、再加上原料上涨,增大了食用菌生产上的投资。人人都知道液体菌种好、成本低、用工少,可是这项技术在农村没有应用上。因为液体菌种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用摇床做液体菌种技术好掌握,但产量低。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菇农的经济收入。笔者经多年累积试验出使农民易学易懂好掌握的液体菌种制作技术,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食用菌生产中 ,用常压锅进行灭菌时 ,常常为锅内是否有水而操心 ,只怕一时的大意 ,锅被熬干乃至烧坏。笔者在生产中 ,制作了一个补水器 ,使此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将补水器的制作介绍如下 :取一段普通铁水管 ,长短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端与一个盛水器的底部相通 ,盛水器挂在常压锅的外墙壁上 ;另一端穿过墙壁插入到铁锅的上方 ,铁管与锅面相平 ,并高于锅面 3~ 5 cm左右 ,管口用一个大小适合的塑料塞或木塞子塞住 ,塞子与一根呈直角的 8号铁丝一端固定 ,直角铁丝的另一直角边垂直向下固定于另一根直铁丝的中部 ,此直铁丝一端固定于铁锅边 ,…  相似文献   

16.
土蒸锅自动补水器利用土蒸锅生产食用菌,中间往锅内补水不当会影响灭菌效果,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自动补水器,现介绍如下。1.制作根据锅灶大小和实际耗水量,选一容积相当的铁桶(汽油桶),底部焊一铁管(自动补水管),安上三通和阀门,延长铁管通过甑壁进入锅内...  相似文献   

17.
胡玉庆 《食用菌》2000,22(1):16-16
食用菌常规制生产母种,一般都用琼脂试管斜面。有时会因一时筹措不到琼脂,就必然影响生产。笔者在进行液体菌种研究试验中发现,液体培养基在静止条件下,接入斜面母种,培养仍可萌发,7~8天可长满液面形成约0.8cm的菌苔。而将此菌苔,移入液体、固体、琼脂培养基内,菌种萌发生长情况与一般PDA琼脂种无异。因而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用这种菌种生产原种和栽培种。针对平菇、金针菇、木耳、香菇、猴头、灵芝、鸡腿蘑等进行实验,发现菌种萌发快,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整齐,不论使用固体或液体的培养基质,效果都很好。现将…  相似文献   

18.
陈其皎  陈其川 《食用菌》2002,24(5):21-21
在食用菌母种转扩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菇农常常选择固体颗粒物(如碎玉米,小麦等)作为培养基的基质,代替价格昂贵的琼脂。笔者在试验中发现,这些颗粒状物制成的培养基在菌丝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束水能力差,往往导致试管底部积累过多的液体,对菌丝的生长造成抑制,不利于食用菌生产的正常安排。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一种较为经济和科学的载体介质——海绵。其原理是海绵能强烈地吸附液体,利用海绵这一良好的物理性能以吸附食用菌的液体培养基,可使菌丝获得相对均一的养分供给,同时避免无琼脂时试管底部由于积累过多的液体而影响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用各种方法栽培食用菌,都注重培养硕大的子实体。现在人们正探索用液体培养与子实体具同样营养价值的菌丝体。这是现代化规模生产微生物产品的基本方法,也是现代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一、食用菌液体培养的意义 (一) 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的比较传统的固体菌生产是从试管斜面菌种(一级菌  相似文献   

20.
目前食用菌生产单位,一般是用镊子或接种铲把原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中,接种速度慢,容易污染杂菌.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轻便接种器,经应用效果良好.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取一根无缝钢管,长29.5cm,直径1.2cm,内径1.0cm.下端用锉刀锉成4个齿,长4.0cm,宽0.5cm,末端锉成刀口状.上端锉一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