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蜜蜂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普及方式、范围的增加与扩大,广大养蜂生产者的知识水平逐渐提高,深刻意识到蜜蜂良种在蜂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种者逐年增多,多数用户使用良种后从中受益,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引种用户因技术、经验等因素影响,收效甚微,因此,良种使用技术一直是困扰养蜂生产者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绪林 《蜜蜂杂志》2005,25(4):27-27
随着蜜蜂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普及方式、范围的增加与扩大,广大养蜂生产者的知识水平逐渐提高,深刻意识到蜜蜂良种在蜂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种者逐年增多,多数用户使用良种后从中受益,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引种用户因技术、经验等因素影响,收效甚微,因此,良种使用技术一直是困扰养蜂生产者的关键问题。1 当前国内养蜂生产用种现状蜂业发达国家蜂场主在换王季节根据所需蜂王数量,批量从专业种蜂王繁育场购进蜂王,进行全场性换王。而国内养蜂者基本为家庭式小型蜂场经营者,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蜂经济效益制约,只能从国内种王场购…  相似文献   

3.
要根据本地蜜蜂血统结构引进蜂种——论生产性蜂群换种(一)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薛运波养蜂生产者引进蜂种的目的是为了改良现有蜂群,提高其生产能力,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养蜂生产受生产形式和生产习惯的制约、影响,引种换种不可能象国外一些养...  相似文献   

4.
牛庆生 《蜜蜂杂志》2011,31(9):10-11
蜜蜂良种的广泛应用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和养蜂者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引进和使用优良蜂种关系到养蜂者的使用效果,而对蜂种的科学评价关乎蜂种在该地区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张老师您好:我虽然养蜂时间较短,但也深知蜂种的重要性。每年都坚持引种或者和其他蜂友进行换种,可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蜂种的育种场很多,我曾多次从不同的育种场引进种王,质量有好有坏,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引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给予指导。读者:李新然李师傅您好:正如您所说,在养蜂生产上,蜂种是蜂群质量的关键,是养好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工作。生产蜂场每年需要引进新的蜂种,对本场蜂群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06,26(4):26-26
随着养蜂科技的普及,许多养蜂者都认识到了引种的必要性,为了提高蜂种的生产性能都适时地从蜜蜂育种场引种。然而,由于受长期落后的饲养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用种经验,引种后不能科学用种,从而导致引进的蜂种和引进后培育的蜂种的生产性能不佳,如蜂王产卵不好、育王后蜂王的生产力不高等,于是就把原因归咎于供种单位。其实蜂种的好坏,除了蜂种本身的因素外,是否得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更是至关重要,它受多种因素制约。本文就引种后如何科学用种和在用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希望对广大养蜂者能有所启发和帮助。1蜂种是否适…  相似文献   

7.
蜜蜂良种是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加聪 《蜜蜂杂志》2006,26(1):26-27
优良蜂种是优质、高产、高效养蜂业的基础,也是规模化养蜂的先决条件。有了优良的蜂种,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优良蜜蜂品种的育成,会给养蜂生产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养蜂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相当部分都是通过新品种来解决,更换蜜蜂良种是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将国外优良的蜜蜂品种(系)的种蜂王引进我国,是丰富我国蜜蜂育种素材物质基础的重要手段,蜜蜂引种在生产上是具有简单、易行和收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个养蜂生产场蜂群的发展 ,群势的强弱 ,繁殖的快慢 ,蜂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除了受气候、蜜源及市场的波动影响之外 ,蜂种的优劣是决定的因素。所以引进高产低耗的良种蜂王是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发展养蜂业注意对优良蜂种的引进和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 ,目前尚有部分蜂场的养蜂员在引种方面有些盲目 ,缺乏科学态度 ,存在四大误区。第一大误区是引种目的不够明确。如有的养蜂生产场的养蜂员由于对引种目的不够明确 ,对优良蜂种的优良性状认识不够全面 ;不结合当地、当时和自己蜂场实际情况 ,看到别人引…  相似文献   

9.
蜜蜂引种、换种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黎明 《中国蜂业》2003,54(6):20-21
常有一些蜂友询问蜜蜂引种、换种的问题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引种有无必要蜂种可以说是“养蜂之本”。有了优良的蜂种 ,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 ,定时换种能有效地提高蜂群的单产和抗病能力。我国养蜂科研和实践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养蜂业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蜜蜂良种育王产业化 ,一般生产蜂场每两年从种蜂场购入 1~ 2只蜂王作种王 ,改善本场蜜蜂种质 ;有许多蜂场干脆从育王场购买生产用王 ,自己从不育王。目前 ,我国已有不少蜂友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仍有不少蜂友沿袭传统的“自繁自养”的育王方式 ,致…  相似文献   

10.
养蜂者都希望养好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养好蜂除饲养管理技术、蜜粉源条件,本地气候及自身环境(时间、精力)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及条件饲养的优良蜂种也至关重要。对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的蜂场来说,引种也是解决蜂种混杂退化的有效途径。所谓良种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择并适合饲养。良种必须配合良法饲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山区,蜜源丰富,对发展养蜂生产非常有利。本地区已有70多年的养蜂历史,长期以来,由于不注意蜜蜂品种的选育和良种推广,致使蜂种混杂和退化,表现在采集力低、抗逆性差、越冬死亡率高等。为了普及良种,1974年从西德引进高加索蜂种蜂王进行繁  相似文献   

12.
1养蜂育种的必要性1.1纠正偏见长期以来,在一部分养蜂生产者心目中存在一种养蜂员就是搞好四季管理,多出蜂产品,至于养蜂育种那是科研部门和育种场的责任的偏见。但是,要想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必须把育种工作与四季管理充分结合起来。1.2蜂种退化,换种势在必行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蜂群,基本上没有病害。后来,有些地区的养蜂生产者忽视了“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长期以来,不仅蜂群繁殖力和采集力下降,而且抗病力也大大减弱,以致寄生虫病和细菌类疾病严重危害蜂群的生存和发展。生产者亏损和垮场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蜂生产的发展和蜜蜂良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养蜂者对良种蜂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种蜂王的生产逐渐趋于专业化。1980年以来,我们利用长白山区有利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定地培育供应了一万多只喀蜂、高蜂等纯种蜂王以及单交种蜂王,推广到养蜂生产中。受到用户欢迎。目前我们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4.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5.
王浆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对促进养蜂业的发展,提高养蜂生产水平,加快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2001-2002年浙江省在江山、桐庐、兰溪和诸暨等4个县(市)推广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从而促进了蜂王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a.蜂群良种率全面提高为充分挖掘工蜂的泌浆能力,提高王浆产量和质量,采用定地推广优质王浆蜂种,转地推广蜜、浆双高产蜂种的原则,推广浙农大、萧山、平湖等地培育的优质高产王浆蜂种。据统计,推广期间引种优质蜂王3 846只,蜂农通过种王互换,自繁良种蜂王等方式推广54.59万只,…  相似文献   

16.
王自虎 《中国蜂业》2005,56(1):42-42
我是《中国养蜂》杂志的长期读,深感她是我们养蜂的良师益友。我们不但从中获得养蜂知识,最新科技养蜂成果,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蜂具、蜂药和种王信息。通过《中国养蜂》,我们科学养蜂成为可能,但有的广告也使我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影响邮寄种蜂王死亡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养蜂者认识到 ,要想获得蜂蜜、王浆等蜂产品的丰收 ,必须使用优质的良种蜂王。养蜂者自繁自选出来的蜂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产量 ,但提高幅度毕竟有限 ,因此 ,向专业育种场购买种王甚至生产性用王就成为养蜂户引进良种的必然趋势。近年来 ,随着引种者越来越多 ,种蜂王在邮寄途中死亡数量不断增加 ,有些特殊时期更是如此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饲料因素。邮寄蜂王所用饲料基本都为炼糖 ,其制做好坏是蜂王能否安全成活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 ,邮寄炼糖应软硬度适宜 ,如炼糖过硬 ,常呈颗粒状散落在王…  相似文献   

18.
我县王浆高产蜂种于1988年11月7日鉴定后,浙江省农业厅于1989年组织全省22个养蜂重点县的400多群蜂进行对比试验,证明平湖高产蜂种比当地意蜂每群平均增产王浆77.6%。1989年已向全国25个省、市推广平湖意蜂王浆高产良种蜂王912只,不少引种单位或个人纷纷要求提供饲养管理方法,为此,将我们的春季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好养蜂用具的生产供应,是促进养蜂生产顺利发展的物质基础。养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蜜蜂品种和饲养技术各地不一;怎么来满足广大养蜂生产者的需要,生产更多得心应手的蜂具,是蜂具生产部门一项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大搞中蜂改良饲养、提高生产率的时候,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1963年全国养  相似文献   

20.
我场1964年开始养蜂,当时只有14群蜂,后又从外地引进90多群蜂,到今年蜂群已发展到1,000群。以往,由于长期忽视蜂种选育,蜂种混杂退化,繁殖率日趋下降,抗病力、采集力减弱,蜂群发展徘徊不前,单产(30斤左右)不高,总产不稳。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发展。1972年秋引进良种后,几年来养蜂生产逐年上升。1975年蜂蜜群产提高到120斤,总产达119,000斤。197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