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是松林的大害虫。现已查明我国共有26种松毛虫,其中台湾省有12种——阿里山松毛虫Dendrolimus arizaha(Wileman)和花缘松毛虫D.inouei Lajonquiere(大陆尚未发现)大陆24种。但发生面积大,为害最严重的仅8种,它们是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为松毛虫幼虫期寄生蜂。分布范围较广,寄生率较高,在我省松毛虫发生区的赤松毛虫(Dendroljmus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tormj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及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幼虫体上均见寄生。1976~1977年在丰宁县对12块松林调查,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包括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等。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同一地区,由于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常出现世代分化。世代分化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松林和不同树木之间都有差异。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也有差异。滞育与幼虫孵化期、气候、生态条件和食料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林业科学,1987,23(3)〕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毛虫是我国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在太原地区主要分布于天龙山、石千峰、阳曲县东西山区的油松与白皮松混交林内。据调查 ,太原地区发生油松毛虫近0 .4万 hm2 。该虫在太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层下 ,以及树木干基周围土缝、石块下越冬。根据上述特性 ,我们设计了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主 ,结合灭幼脲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 ,增强松林自控潜能 ,逐步稳定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综合防治方法 ,“八五”期间控制油松毛虫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1 控制越冬幼虫的主要措施1.1 越冬幼虫分布状况根据…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松毛虫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小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旃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是河北省的主要森林害虫,初步调查有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s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Jiu)和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由于松毛虫繁殖力强,危害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近几年来,各地的防治手段逐步提高,特别是生物防治已被人们所认识,看到了自然界既有危害松林的松毛虫,又有抑制松毛虫灾害的天敌。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水平,选择松毛虫天敌的优良种型,加以保护和利用。我们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松毛虫卵期,分别到丰宁、兴隆、青龙、平  相似文献   

9.
湖南松毛虫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松毛虫为松树的大害虫,在国内已定名的有三种,即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 Walker)、油松毛虫(D.spectubilis Butl.)和落叶松毛虫(D.sibiticus Tschetv.)。唯马尾松毛虫分布广,危害性大,遍及江南十余省,湖南松毛虫即为此种。松毛虫为害后,不仅影响松树的生长,且能造成大片的死亡。为了摸清湖南松毛虫的发生情况,我们从1954年开始到1957年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前两年笔者参与中国科学院湖南松毛虫工作组收集部分材料,后两年工作又得到中央及地方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现将所获材料,初步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九省(区)松毛虫主要有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三种。赤松毛虫常见于山东、辽宁两省及河北东部林区,油松毛虫多发生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东北三省到新疆一带。仅据山东、辽宁、吉林、河北四省一九七二年统计,松毛虫发生面积800余万亩,约占松林总面积的30%左右。有些林区,由于松毛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敖汉旗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进行危害,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木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松毛虫华丽寄蝇寄生落叶松毛虫幼虫的调查结果看出,其自然寄生率达48.8%,是落叶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天敌种类,为进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太原地区松毛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油松毛虫(简称松毛虫)以幼虫潜伏于树皮内或根基周围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于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于根基落叶层内及树权上结茧蛹化,历时15天左右,于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趋光性强,交尾后产卵于树冠外层松梢针叶上,卵多呈块状,少数成串排列。每雌虫平均产卵350粒,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预测松毛虫发生期,可为选定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依据。1982—84年,我们在建平县对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松毛虫上树进度观察从3月20日开始,选择两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按棋盘式选取100株标准树,在树干胸径处围上宽4cm的塑料环。幼虫开始上树后,每日9—11时、14—16时检查塑料环下阻隔松毛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将环下幼虫清除。上树结束,统计每日上树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松林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体的性别区分,对预测未来松毛虫的种群变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落叶松毛虫在长白山地区1年1世代,跨2个年度,幼虫共7龄。(2)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产卵量随雌蛹质量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关系为:y=109.17 x-95.185,R2=0.855 2。且当蛹质量小于2.00 g时,其产卵量较少,但当蛹质量高于3.50 g时,落叶松毛虫产卵量大幅增加,一般在300粒以上。据此可对翌年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分布的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赤松毛虫(D.Supectabilis)和油松毛虫(D.tabuleformis)是松属和落叶松属树种的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在我省发生面积均在300万亩以上,是森林害虫防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972年以来,我们在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研究过程中,对松毛虫的分布、危害树种及有关生物学特性和自然杂种,进行了一些调查、观察工作。对辽宁松毛虫的种类、分布和被害树种等方面,蔡邦华教授等曾作过调查,我们仅作如下补充,以便为进一步做好测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PV已经作为一种病毒制剂在日本被批准登记注册使用(Aizawa,1976)。该病原对我国台湾省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的感染也获得成功(Ying Sze-Ling 1970)。自1982年以来。我们引用该病毒先后对我国的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油松毛虫D. tabulaformis、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文山松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毛虫寄生蝇—蚤蝇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毛虫(Dendro Limus Superans)寄生蝇的种类,据记载有14种。我们在一九七五年调查中,也发现许多种类,其中有3种未见过报导。即麻蝇科(Sarcopnagidae)的Sarco—pnaga carnariaj(肉食麻蝇)和Sarcopnagamexanura Meigen(大灰麻蝇);蚤蝇科(pnoridae)的Megaseeia SP。在饲养观察中,发现蚤蝇在落叶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寄生率比较高,通过接种试验,对落叶松毛虫2~6龄幼虫均可寄生,对舞毒蛾、天幕毛虫幼虫也能寄生。我们在一九七六、七七两年中,对蚤蝇作了有关生活史方面的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