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交市地处山区,境内童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建国以来,在治理自然水土流失方面,我市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矿区建设的上马投产,人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显得日趋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使我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新的转机, 水土保持工作由原来的单纯治理转向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的轨道上来.为能使我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必要总结过去的工作实践,提出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水土保持法在立法目的、工作方针、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法律实施等方面有诸多新理念、新发展、新突破,贯彻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依据新水土保持法,结合我国水利法制建设的新形势,对新水土保持法的总则、规划、预防、治理、监测和监督、法律责任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述评。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满城县水务局召开了全局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满城县水务局局长要求全局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意义,宣传好新水土保持法,使新水土保持法家喻户晓,增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能力,提升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并布置了贯彻新水土保持法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水土保持法实施后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的新趋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水土保持法对生产建设项目选线选址、弃渣等做了限制性规定,对预防、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工程建设地点及规模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变更的重新审批做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与原水土保持法相比均有较大变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新水土保持法、相应的新标准及规范,强化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合法性的审查,明确是否同意工程建设及其建设方案;强化对弃渣数量、弃渣场位置的审查,避免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强化对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审查,切实保护生态、防治水土流失;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后续审查审批,确保方案和防治措施得到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规划是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战略安排和发展蓝图,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水土流失依法防治和依法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介绍水土保持规划特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水保工作实际,探讨了新时期水土保持规划应以最新的理念为指导、体现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以最新的水土保持区划为依据、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和成果的支撑作用、与美好乡村建设等其他规划相衔接、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1深刻认识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力度,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修订《水土保持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4-F0004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协作网初步建成,各地积极使用新设备、新仪器、新技术探索监测方法和途径,赤水河、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初步建立了流域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一批监测成果应用于国家水土保持公告和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等生产实践,为水土流失治理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6年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全国实施封禁面积达到67万多km2,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万km2,共批准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25万多项,开发建设项目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7万km2,查处违法案件1万多起,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全国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近200万km2,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土保持法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保障水土保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要抓好以下措施: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突破口,坚决遏止人为水土流失;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尽快修订水土保持法,夯实依法行政的法律基础;以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为载体,让水土保持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防治高效提速,新水土保持法全面实施,重点地区生态功能逐步修复,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成果丰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自觉观念、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推进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宣传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推动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和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法配套制度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提高水土保持社会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土保持法的执法主体王安明(浙江省水利厅农水处杭州310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法律依据。水土保持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进入新世纪,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分析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社会需求、科学需求及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如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流域生态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大尺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当今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阐明了学科发展需求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本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水文过程与侵蚀产沙机理,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定量模拟,全球变化下土壤侵蚀演变及其灾变机理,社会经济系统—水土流失的互馈过程,以生态功能提升为主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期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服务领域的新生业务,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加以调控,使水土流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兹以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大型水利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水土流失监测项目为对象,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手段及监测成果作以全面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土壤侵蚀危险性的新理解,通过对影响因子进行全面的相关分析,采用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森林覆盖率、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百分比、土壤可蚀性因子K、区域综合社会经济开发强度等6个指标,应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福建省土壤侵蚀危险性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评判结果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规划,以及进一步确定重点治理区域、采取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数据,系统地分析漳州市土壤水力侵蚀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面对新世纪初水土保持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为综合防治土壤水力侵蚀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侵蚀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在土壤侵蚀及防治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40年来,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蓬勃开展,南方地区在土壤侵蚀分类、土壤侵蚀制图、土壤侵蚀规律及侵蚀机理、新技术应用、防治技术研究诸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为控制当地水土流失和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做出了贡献。文章还对今后水土保持应该开展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甘肃定西的水土流失状况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西市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多年来坚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333km2,治理程度达618%,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之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decreases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 including agroforestry, cover cropping, no-till, reduced tillage, and residue return – have been applied for decades to control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yet results have not been integrated and evaluated across cropping 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data compar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and without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used a bootstrap resampling analysis to explor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actice type, soil texture,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We then use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relate changes in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to 13 other soil health and agronomic indicators, includ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aggregation, infiltration, porosity, subsurface leaching, and cash crop yield. Across all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surface runoff and erosion had respective mean decreases of 67% and 80% compared with controls. Use of cover cropping provided the largest decreases in erosion and surface runoff, thu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continuous vegetative cover on soils. Coarse- and medium-textured soils had greater decreases in both erosion and runoff than fine-textured soils. Changes in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unde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aggregation, porosity, infiltration, leaching, and yield, showing that conservation practices help drive import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different facets of soil health. This study offers the first large-scale comparison of how different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practices reduce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how these interactions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r loss of soil health.  相似文献   

19.
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13 75万km2 ,年平均输沙量 9 2亿t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5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5万km2 。 1999年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面积仍有 12 89万km2 。退耕还林还草要把草灌作为陕北植被重建的主体 ,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水土保持在观念、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要创新 ;国家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统一管理 ,依法由水土保持部门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