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冰 《种子世界》2007,(2):53-54
1发病原因 甜瓜病害的发生,病原物的存在是发病的先决条件。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这些病菌都附着或寄生在一定物体上,待条件适宜时,经过一定途径传播到植株上,即发病为害。其传播途径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常见病害的诊断程序症状观察。对照该作物上各种常见病害的典型症状,寻找相似点。询问送诊人员有关发病条件及过程。根据"症状及发病条件"初步判断可能是哪种病害,必要时进行病原物显微检查。检查病原真菌产生的霉状物、粒状物、丝状物、粉状物的有无及形态;病原细菌产生的细菌溢的有无;病原线虫虫体的有无及形态等。细心质疑,排除类似病害及其他疑点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韭菜细菌性软腐病现已成为韭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韭菜生产者的心头大患之一。由于韭菜细菌性软腐病为害鳞茎根系后,致使病组织整体软腐、鳞茎根系失水,组织整体变黑,导致全株死亡,所以寿光当地菜农也称其为黑根病。1.病原与发病特点韭菜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物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病原物主要在土  相似文献   

4.
<正>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主要特性,即指植物经过弱毒性或另一个病原物的接种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经过7d左右后被接种的植物产生新的、广谱的系统抗性,从而对病原物再次侵染以及其它病菌的侵染均具有很强的抗性,该抗性水平可扩展到整个植株,故称为系统获得抗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美洲黑杨锈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从江苏南京采集美洲黑杨锈病样品,对病原物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再次致病的病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从江苏南京、江苏泗洪、湖北武汉、湖北石首采集美洲黑杨锈病样品,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对美洲黑杨锈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美洲黑杨锈菌的形态与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相似。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采集锈菌能引起美洲黑杨锈病,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而且发病后的病原物形态特征与自然采集的病原菌相同。根据ITS序列进行聚类,四地的菌株均与M.larici-populina聚在一起,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洲黑杨锈病病原菌为M.larici-populina。  相似文献   

6.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稻烂秧指由病原物侵染或非病原物影响,引起水稻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生理性)两类,非侵染性烂秧主要由不良生长环境造成;侵染性烂秧由腐霉菌、绵腐菌、镰刀菌等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like proteases,Subtilases)是一类在植物发育和信号级联中实现高度特异性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相关研究表明,几种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在病原物侵染后被特异性诱导并参与寄主细胞程序性死亡,同时能够在病原物识别和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但是对其参与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具体机理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本综述对已经成功解析功能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述了其分布、结构、功能等信息,重点突出了其在植物和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旨在为深入理解植物对病原物的防御机制和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大米的黄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金水 《粮食储藏》1992,21(1):51-52
全世界许多地区把大米黄变现象看作是粮食品质陈化的标志之一.过去一直认为黄变现象主要是由真菌病原物侵染或覆盖物颜料溶解渗透所致.如果真菌病原物侵染是黄变的主要原因,那么,由真菌毒素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和随之而来的人们健康问题将成为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害病原物,又叫病原生物或病原体,指的是能侵染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有害生物。了解和识别病原物的类型,有助于对症下药,科学防治。一、植物病害病原物的类型从我们掌握的信息看,目前已报道的病原物有16大类,其中第一类至第五类数量较大,后十一类数量较少。不同资  相似文献   

11.
<正>线虫的种类及在我国的发生情况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广泛寄生在各种植物上,引起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害。线虫病害具有隐蔽性强、诊断困难、防治药剂少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线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历来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大多数的植物土传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对由菌物、线虫、细菌等引起的植物土传病害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差异较大。丛枝菌根真菌对由不同病原物引起的植物土传病害的抗病效果各不相同,存在各种不同的抗病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对土传菌物病害抗性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海南石斛兰叶片黑点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石斛兰黑点病的病原物种类,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室内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发现,从患黑点病的兰花叶片上分离到一个真菌分离物,该分离物接种石斛兰嫩叶20天后,发现能引致与田间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Phyllosticta sp.的同源性为100%。6种杀菌剂室内平板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凯润、施保克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为石斛兰黑点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与稻瘟菌间存在广泛而特异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寄主与病原物互作的重要模式系统。无毒基因是病原物遗传因子,能诱发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是稻瘟菌与水稻互作最重要的激发子。为寻求稻瘟病防治的新策略,本研究概述了研究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意义,归纳了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互作的3种模式,总结了国内外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探讨了无毒基因在生产上病害流行预测中的应用,指出利用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的关系对稻瘟菌分类将会更为科学和实用,应进一步加快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5.
草莓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多年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世界范围内草莓主产区已报道的根腐病病原物达20种之多,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文章从草莓根腐病的分类与特点、发生与危害、根腐病病原物生物学、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物理、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草莓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最后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该病防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真菌的基因组测序研究或许能够回答一种病原物的成因。这种真菌能导致最严重的谷物疾病,并且还能产生可能对人和家畜有生命威胁的毒素。 这种真菌(禾谷镰孢茵,Fusarium graminearum)对小麦和大麦的破坏尤为严重,过去10年在美国造成大约100亿美元的损失。测序了这种真菌基因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基因组将会帮助他们发现到底是什么使得这种特殊的病原物如此有害、是什么起到了散播这种真菌的作用以及是什么使不同的真菌攻击特定的作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侵染性病害指由一类生物因子亦即生物病原物或简称病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必须从有生命的寄主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营寄生生活。非寄生性寄生物这类植物病原菌物和细菌可以寄生于活寄主植物中,又可寄生于死的有机体以及各种营养基质上生存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86.2%铜大师是挪威劳道克斯公司研制生产的可湿性粉剂,含铜量高,活性极强,以触杀、内吸、传导方式渗入病原物内,一定量的铜离子与病原基因形成不同结合,生成铜螯合物,阻碍和抑制病毒代谢,导致病菌死亡。为验证其在新疆干旱荒漠生态环境条件下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药效、施用方法及浓度,一四七团开展了该药剂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相似文献   

20.
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遗传因子,其编码的产物激发病原物与植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病原物无毒基因与植物抗病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番茄与叶霉病之间的特异互作被认为是遵循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的典型体系。绝大多数已克隆的无毒基因之间,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均无显著的序列同源性。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在含瓦补抗性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而在不含互补抗性基因植物中显示毒性效应。本文综述了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多样性、意义、结构及其功能等等,了解病原菌无毒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识别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抗病性,特别是非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广谱抗病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