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uitripennis是外栖性有害蝇类的重要天敌,可寄生于13种蝇蛹,对丽蝇科种类,尤其是绿蝇的虫口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蜂的生物学特性与饲养技术,以发挥其防制蝇类的作用,作者于1984年对其某些行为学做了初步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宿主蝇种、蜂蛹比例和蝇蛹日龄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率及产子蜂量的影响。该蜂在家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和红尾粪麻蝇蛹中的寄生率分别为:85%、92%、76%和14%。蜂蛹最适比例为:1:2.5~5。该蜂可产子蜂于1~7日龄的巨尾阿丽蝇蛹,以1~2日龄蝇蛹产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寄生于丝光绿蝇的一种金小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是常见的丽蝇科昆虫,可传播数种肠道传染病及引起人体蝇蛆病,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1980年在研究蝇类中,发现一种金小蜂Nasonia sp.寄生于丝光绿蝇的蛹内,使之不能羽化。 1981年6月,在山西医学院动物室腐败兔尸体周围的泥土中挖取蝇蛹15头,在室内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整理鉴定82年收集的蝇蛹寄生蜂标本时,发现从伏蝇Phormia regina Meigen蛹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Meigen蛹羽化出的小蜂中有潜蝇茧蜂Opiinae sp。据文献记载,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于蝇类,但寄主只是Opiniinae,寄生于伏蝇蛹和丝光绿蝇蛹的报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5.
梁玉本 《植物医生》2004,17(4):33-34
蜂类天敌昆虫有蚜茧蜂类、蚜小蜂类、环腹蜂类、蚜虫金小蜂类等,它们寄生于蚜虫体内使蚜虫死亡.现介绍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 Huang对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寄生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干扰作用, 于室内观察了寄主不同成虫阶段(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量(3?10?20头和30头)?两种蜂接蜂间隔时间(2?4?6 d和8 d)等因素对两种寄生蜂寄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寄主发育阶段对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增加, 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有所增加, 但增加不显著?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为3~30头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均高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两种寄生蜂接蜂间隔时间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影响明显, 间隔2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最高, 为21.3粒; 间隔4 d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最高, 为58.89%; 但间隔8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率下降至最低?研究结果表明,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间隔时间在4 d内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没有影响, 间隔时间超过4 d时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有明显干扰, 试验结果可以为合理避免这两种寄生蜂种间竞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9.
潜蝇绿凹面姬小蜂的取食寄主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蝇绿凹面姬小蜂通过取食和寄生两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明显选择成熟的豌豆潜叶蝇幼虫寄生,不寄生初孵幼虫,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量也比较少。在雌蜂一生中,杀死的寄主总数,取食致死占 59.4%。寄生致死占40.5%。取食致死数与寄主致死数密切相关,说明补充营养对该蜂产卵寄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探明该蜂的生物学习性,作者在室内观察了该蜂的交配行为、寄生行为、发育及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交配行为包括搜寻与求偶、交尾前期、交尾、交尾后期4个阶段。小蜂的寄生行为分为搜寻寄主、触角检测、产卵针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5个过程;同一小蜂的寄生次数为1~3次,寄生时间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超过3次时,寄生时间相对延长。在室温25℃~27℃,金小蜂世代发育经卵、幼虫、蛹、成虫共4个阶段,发育历期为28~30 d,其中卵期3 d,幼虫期9~10 d,蛹期16~17 d。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黑色成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57,对初期成虫的选择系数最低,为0.07。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明显,在寄主为初期成虫至黑色成虫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历期随着寄主虫期的增大而缩短,出蜂数则呈上升趋势,发育历期以寄主为初期成虫时最长,为31.8 d,寄主为黑色成虫时最短,为27.5 d;出蜂数以寄主为黑色成虫最多,初期成虫最低;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雌性比无影响。综上所述,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时间与寄生次数密切相关,黑色成虫期的橡副珠蜡蚧是最适宜寄主,研究结果可为该蜂进一步扩繁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2年5月30日,在山西医学院内腐败的兔、狗尸体附近采得一些蝇蛹,单个置于玻瓶中,结果有6个瓶内羽化出寄生蜂51头,其中最多的一瓶有蜂16头。出蜂孔位于蛹背面第3~4节处,孔径约1毫米,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不整齐。经鉴定,蝇蛹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寄生蜂为一种原蚜茧蜂Archaphidus sp.。原蚜茧蜂一般寄生于蚜虫,尚未见寄生于蝇蛹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麦蚜重寄生蜂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麦蚜重寄生蜂的种类 在山东临清,寄生麦蚜茧蜂的5种寄生蜂中,以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hs aphidivorus为主,占67.3%;环腹瘿蜂Figites sp.第二位,占13.5%;黄足分盾细蜂Dendrocerus(Atritomellus)laticeps占9.6%,还有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p.,短腹柄腹金小蜂Asaphes sp.。在小麦灌浆前期以瘿蜂多见;小麦黄熟期以跳小蜂为主要种类。它们是蚜茧蜂僵蚜期的主要寄生天敌、麦蚜的重寄生蜂,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黑青小蜂寄生于丝光绿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7月在室内兔尸上采得的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幼虫(在实验室内化蛹)中培养出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被寄生蛹5头,共得蜂20头。羽化孔多在蛹的两端。  相似文献   

14.
贵州烟仓害虫天敌种类及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阳地区的烟仓害虫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天敌共有11种,隶属3纲、7目、10科;优势种天敌为麦蛾柔茧蜂、米象金小蜂.麦蛾柔茧蜂完成一代夏季为9~13d,秋季为13~18d,一年发生世代数可达10代以上;成虫寿命12~17d.将采集的烟草粉斑螟幼虫于室内饲养,麦蛾柔茧蜂的出蜂率为46.0%;在烟仓的墙壁、过道和烟包表层,麦蛾柔茧蜂对烟草粉斑螟的平均寄生率达61.0%.米象金小蜂完成一代需30~33d,发生世代数3代;成虫寿命为10~15d.在烟仓,该蜂对烟草甲幼虫和蛹的寄生率分别为24.53%~33.70%、42.59%~61.64%.米象金小蜂对寄主烟草甲的跟随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寄主密度、寄主日龄均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能。蝇蛹金小蜂对桔小实蝇2日龄(N2)、4日龄(N4)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方程分别为Na=0.4494N2/(1+0.0294N2)、Na=0.5586N4/(1+0.0253N4)。24h内单头雌成蜂最多可寄生2日龄、4日龄蝇蛹数量分别为15.29、22.08头。自身密度对蝇蛹金小蜂寄生产生一定的干扰效应,其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a=0.0719P-0.2526),表明蝇蛹金小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个体间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16.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寄生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落叶松毛虫卵3292粒,通过室内饲养,发现3种寄生蜂。对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每卵出蜂数、雌雄性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寄生率分别为56.23%、35.66%、0.49%、总寄生率达92.38%;一粒寄主卵通常只育出1头宽缘金小蜂,育出松毛虫黑卵蜂平均为8头,最多13头,最少4头;宽缘金小蜂和黑卵蜂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63:1和1.47:1。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9.
蝶蛹金小蜂寄生被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严重感染的菜粉蝶蛹后,出蜂数、羽化率和性比分别由对照组的22.3头/蛹、99.8%和92.1%,下降至5.7头/蛹、51.6%和79.7%。由这些蛹育出的金小蜂雌蜂,存活期缩短、产仔数和寄生蛹数明显减少,但是其子代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性比,则不受影响。 PbGV包涵体直接被蝶蛹金小蜂成虫取食后,能显著延长其寿命,估计该病毒包涵体对金小蜂可能有一定的营养功能。蝶蛹金小蜂的寄生,可使带毒寄主蛹中PbGV包涵体含量下降25.2%。金小蜂雌蜂在带毒菜粉蝶蛹中产过卵后,部分个体能在随后的产卵活动中将病毒传给健康寄主,并引起发病。根据本文结果,作者认为:在菜粉蝶的生物防治中,只要掌握好病毒的施用时期,PbGV与蝶蛹金小蜂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