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  宁中华  张瑾 《水禽世界》2003,(10):10-12
孵化器开启风门时间对孵化质量的影响试验使用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共33600枚,放入两台相同的孵化器中各16800枚进行孵化。一台5d正常开启风门,一台10d开启风门,中间测定孵化箱内的CO2浓度。测定延期开风门对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孵化过程中10d开启风门,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健雏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仙湖肉鸭A系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仙湖肉鸭A系种蛋按蛋重分为7组、按蛋形指数大小分为6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不仅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较大,而且对受精率亦有影响。当蛋重在95~99g(D组)时,孵化效果最好,种蛋受精率96.18%,受精蛋孵化率高达83.86%,入孵蛋孵化率达80.66%。当蛋重大于110g时,种蛋受精率下降至89.74%,受精蛋孵化率下降至71.43%,入孵蛋孵化率下降至64.10%;当蛋重小于85g时,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下降至73.02%和71.88%。蛋形指数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也较大,当蛋形指数为0.66~0.74时,受精蛋孵化率达80%以上,入孵蛋孵化率达76%以上,死胚率小于15%,孵化效果较好,且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种蛋贮存室里随机称取1000枚乌骨鸡种蛋,根据蛋重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48.5克以上,第二组为43~48.5克,第三组为43克以下,将这三组蛋进行同批入孵。结果表明第二组种蛋在受精率、早期死胚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胚率等孵化效果的指标上对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以1600枚36周龄的合格种蛋为试验素材,分别在15℃和25℃的贮存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65%),将贮存时间0、1、2、3周的种蛋置于同台孵化机进行人工孵化,测定分析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种蛋贮存温度为15℃时,贮存1周不影响种蛋孵化效果(P0.05),贮存2周对种蛋孵化效果影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2周种蛋孵化效果下降严重(P0.01);种蛋贮存温度为25℃时,1周内的种蛋孵化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1周的种蛋孵化效果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鸭蛋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孵化效果显著下降,贮存温度达到1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2周,贮存温度达到2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1周。  相似文献   

5.
<正> 镇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用机器孵化罗斯鸡种蛋,1991年4月12日入孵上蛋2981枚,孵化结果为:受精率92.85%;出雏900只,入孵蛋孵化率30.19%,受精蛋孵化率32.51%。死精蛋790枚,占受精蛋28.54%;移盘后死于壳内的死胎蛋1074枚,占受精蛋38.8%。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对京海黄鸡配套系繁殖性能进行选择育种,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B♂×(F♂×J♀)简称:FBJ)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来自连续四个世代配套系孵化成绩数据记录,对产蛋周、种蛋合格率、毛蛋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孵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后4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种蛋受精率对孵化率、健雏率等的回归方程6个,结果表明:杂交配套系FBJ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18,且相关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与受精蛋孵化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938,相关极显著;产蛋周与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98,且相关显著,研究结果为京海黄鸡繁殖性能测定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郎山山地鸡品系间孵化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二郎山山地鸡品种选育,本试验选用SD02、SD03品系第2世代54个家系、2个批次的种蛋进行孵化试验,比较批次间、品系间和品系内家系间的种蛋孵化效果差异。结果显示,SD03的各家系入孵蛋数(47枚)显著高于SD02(40枚)(P<0.05),SD02各家系的健雏率(99.5%)显著高于SD03(98.4%)(P<0.05)。SD03的死精率和死胎率低于SD02,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高于SD02,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1批次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高于第2批次,死精率和死胎率低于第2批次(P<0.05)。试验表明孵化效果SD03优于SD02,第1批次好于第2批次;SD02品系内家系3、30和48与SD03品系内家系13和49的各孵化指标远低于相应的品系均值,家系选种时应避免选用上述家系种鸡。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输氧浓度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进行孵化。试验分为8组,每组各1 000枚拉萨白鸡种蛋,对照组全程不输氧,试验1组的氧气浓度为21.00%~22.50%,试验2组的氧气浓度为22.51%~23.50%,试验3组的氧气浓度为23.51%~24.50%,试验4组的氧气浓度为24.51%~25.50%,试验5组的氧气浓度为25.51%~26.50%,试验6组的氧气浓度为26.51%~27.50%,试验7组的氧气浓度为27.51%~28.50%。结果表明,试验7组的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羽、813羽、95.53%、85.10%、91.21%;试验7组的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弱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低,分别为:18枚、1.93%、29枚、3.88%、35枚、3.75%;对照组的无精蛋个数、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死雏个数、死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高,分别为:68枚、87枚、9.33%、146枚、8枚、1.42%、136枚、14.59%;对照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低,分别为:932枚、93.20%、563羽、529羽、93.96%、56.30%、60.40%;试验2组的弱雏率均最高,为4.88%;试验6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弱雏个数均最高,分别为:942枚、94.20%、37羽;试验6组的无精蛋个数、死雏率均最低,分别为:58枚、0.49%。通过该试验,为拉萨白鸡种蛋在高原上进行供氧孵化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X 100(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X 100(三)孵化率(出雏率):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X 1002.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入孵蛋数X 100健雏指适时出壳、绒毛正常,脐比分百的数雏出占。数者禽形雏畸康1无健、指泼 :活率神雏精…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不同品种鸡种蛋在高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选取4个品种蛋鸡的种蛋在海拔3 780 m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孵化试验,观察并比较高海拔环境下各品种鸡种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32%、76.70%、81.33%、94.41%;北京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4.00%;北京油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低的,分别为0.84%、1.00%、50.00%。  相似文献   

11.
一、分阶段分析影响孵化率的因素第一阶段,0~7胚龄,此时期死胚蛋为4%,死胚的原因有: 1.环境温度的影响。炎夏和严冬可使精液质量降低,受精率下降,例如1988年3月入孵1580枚种蛋,当时气温为-2℃,蛋存放15天以上。受精率仪39.2%,受精蛋出雏率为68.8%。 2.公鸭精液品质差,死精蛋占3%。 3.没有做好验收种蛋的工作,未将厚壳蛋挑出。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修水黄羽乌鸡种蛋孵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修水黄羽乌鸡的种质特性,本文统计、分析了15批次种蛋的孵化性能,并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前、中、后期性能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修水黄羽乌鸡种蛋的受精率平均为94.43%;平均入孵蛋孵化率为81.1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为85.91%;健雏率为平均97.46%.受精率与孵化率和健雏率、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是中期最高,对应的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孵化率和健雏率差异显著.修水黄羽乌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健雏率已达较高水平,孵化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三)孵化率(出雏率): 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  相似文献   

15.
对3批仙湖肉鸭A、B两系入孵种蛋进行孵化对比试验,测定了各系各批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结果表明:①B系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A系种鸭种蛋受精率;②A、B两系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③A、B两系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AA+肉种鸡种蛋在长期存蛋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孵化操作规程看其对孵化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6周龄父母代AA种鸡种蛋7560枚(45串),为同一批次种蛋,每组2520枚(15串)种蛋,分为3组。储存时间分别为第Ⅰ组3~4d;第Ⅱ组12~14d(进行短时孵化操作);第Ⅲ组12~14d,其他储存条件相同。孵化后对其捡雏时间、受精率、死胎率、毛蛋率、残死率、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A雏率、受精蛋健雏率(包括AB雏)等孵化指标进行两两分析,结果显示:(1)第Ⅰ、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Ⅲ在保存时间上的处理结果明显差于第Ⅰ组,即存放时间为12~14d种蛋的孵化结果明显差于存放时间3~4d的种蛋,具体表现为存放时间长的种蛋,捡雏时间长4h、死胎率升高1.9%、毛蛋率略高、残死率一致、受精蛋孵化率低3.7%、受精蛋A雏率低4.3%、受精率蛋健雏率低2.3%;(2)第Ⅱ、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检雏时间短1h、死胎率低于第Ⅲ组1.9%、毛蛋率略低、残死率略高、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第Ⅲ组3%、受精蛋A雏率高于第Ⅲ组2.8%、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Ⅲ组2.4%;(3)第Ⅰ、Ⅱ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捡雏时间长3h、受精蛋孵化率低于第Ⅰ组0.7%、受精蛋A雏率低于第Ⅰ组1.5%、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Ⅰ组0.1%、毛蛋率略低于第Ⅰ组,残死率略高于第Ⅰ组、死胎率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存时间超过10d以上的种蛋进行短时孵化操作,可有效的保持种蛋的孵化成绩,对孵化场技术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孵化场来自放养华北柴鸡和笼养华北柴鸡不同季节种蛋孵化性能调查,并进行饲养试验比较两种来源种蛋后代饲养效果.结果表明:放养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极显著低于笼养鸡种蛋(P<0.01),死胚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种蛋;季节显著影响种蛋受精率(P<0.05)、受精蛋孵化率(P<0.05)、入孵蛋孵化率(P<0.05)和健雏率(P<0.01);季节和种蛋来源对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存在互作效应(P<0.05).但是,放养条件好的情况下种蛋也可以达到种鸡场种蛋一致的孵化性能效果.不同来源种蛋对雏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养鸡种蛋影响孵化性能,但对雏鸡饲养效果没有影响,管理条件好的放养鸡可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峪口京红1号"及"峪口京粉1号"B段不同蛋重范围种蛋进行孵化,对比受精率、1~15 d死胚率、16~21 d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等指标,比较两个品种不同蛋重种蛋的孵化效果。种蛋蛋重分51~54.9 g、55~63.9 g、64~67.9 g三组。结果表明,峪口京红1号蛋重在55~63.9 g时,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峪口京粉1号蛋重在64~67.9 g时,受精率、16~21 d死胚率显著高于51~54.9组(P0.05),1~15 d死胚率显著高于55~63.9组(P0.05);蛋重在51~54.9 g时,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