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宁夏是全国水资源较为缺乏的省区之一,人均占有量仅228m3,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12,每亩耕地占有量也只有66m3,是全国平均值的1/27,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引黄灌区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耕地质量和农田环境问题以及粮饲争地争水等问题,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联合宁夏农科院合作,承担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基于节水高效绿色栽培模式的智能化作业机械引进与改制》,基于卫星定位技术、北斗导航技术、传感器与精量播种监测等技术,研发了一台饲草免耕播种机,在不回收滴灌带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灌溉回归水的利用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引黄灌区下游的骨干排水河道上建设提水设施和拦蓄工程,利用灌溉回归水灌溉农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弥补黄河水源不足,缓解灌区上、下游争水矛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地区 ,总面积约 40 0多万km2 ,占全国总面积的 42 % ,自然资源丰富 ,光热条件优越 ,但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由于水资源短缺 ,限制了农业、工业的发展 ,工农业争水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保证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汉江干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计算2008-2015年水足迹参数,实现水足迹的时空分析;从PSR视角,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靶模型评价2015年汉江干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结果表明:①2008-2015年汉江干流水足迹呈缓慢增长态势,增长率24.28亿m~3/a;农业水足迹占比最大,平均为87.78%。②水足迹经济效益仅武汉市最高,为62.72元/m~3,其余各市集中在9~22.72元/m~3;水资源压力指数仅汉中、安康和十堰三市较小。③2015年汉江干流各市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多集中在中、差等级,仅上游的汉中和安康市为优等级;就准则层而言,均表现为上游的可持续性优于中下游,其中,响应层的可持续性最佳,压力层的可持续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节约用水与排灌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今后某些地区的战争将不是政治的战争,而是水的战争。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农业不有靠天吃饭;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要节流;传统的灌溉方式,尖漏损失很大,浪费严重所以在灌溉方式上要来个革命。本文试图阐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其内容有:争水之战,中国水资源、农业、工业、城市节水与排灌事业,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6.
水足迹是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开采和水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为缓解盘锦市水资源问题,结合水稻生产水足迹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究水稻生产中水土资源配置及短缺压力。结果表明:(1)2009-2021年,盘锦市水稻生产单位质量水足迹年均值为1.26 m3/kg。从用水来源来看,绿水足迹和蓝水足迹占水足迹总量的比重较大。(2)盘锦市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表现为大多数年份基本不存在水资源压力;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消耗等量水资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逐渐增加。(3)考虑资源数量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均值为0.375万m3/hm2,考虑资源质量的匹配系数均值为0.273万m3/hm2,盘锦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资源数量影响大于质量产生的影响。(4)整体上,水资源短缺压力高于土地资源短缺压力,基于生产视角的水资源短缺压力受社会、经济、生产环境发展因素的影响较小,经济环境因素对土地资源短缺压力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在推动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2011-2013年苏北地区水足迹,并对该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3年苏北地区水足迹分别为594.51、629.14、661.73亿m3。人均水足迹分别为2 068.58、2 187.56、2 380.422m3/人。2011-2013年苏北地区内部水资源基本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但水资源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总体而言,区域水资源状况较为理想,但也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以宁夏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区2012年的水资源足迹,并对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2012年宁夏总的水资源足迹为100.894亿m3,人均水资源足迹为1 558.953m3/人;2农业是宁夏水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产业,水资源足迹达到84.715亿m3,占本地生产服务用水量的63.086%;3宁夏水资源匮乏度为93.377%,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24.280%,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从外流域调水和发展虚拟水贸易等方式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基于水足迹理论分析了山西省及其各行政区2007-2016年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山西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近十年来山西省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其中运城市水足迹值最高,阳泉市最低。全省多年人均水足迹平均值为731.22 m~3/人。②水足迹结构在研究时限内基本稳定,农业水足迹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工业用水小幅下降,生活、生态用水小幅上升。③山西省水资源自给率水平非常高,平均值为98.97%。除太原市外,其他地区水资源自给率均保持在97%以上。④山西省水足迹经济效益由2007年的28.13元/m~3上升到2016年的43.23元/m~3,各行政区10年间水足迹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⑤10年间山西省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大于1,整体水资源压力指数由2007年的1.96上升到2016年的2.24,说明山西省水资源利用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且地区差异明显。⑥山西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之间除2013年、2014年外均表现为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2008—2017年作物生产水足迹及其变化趋势为调整宁夏地区农业用水结构以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本文利用气象和农业有关数据,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2017年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进行了量化处理,并结合气象因素与作物产量,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①宁夏地区10年研究期间各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在5种主要农作物中,大豆的平均综合生产水足迹最大,为4.51 m^3/kg,玉米的平均综合生产水足迹最小,为0.91 m3/kg;②各作物蓝绿水足迹比例最高的是稻谷,为5∶1,最低的是大豆,为1.4∶1;③10年研究期各地区综合作物生产水足迹大小排序为:吴忠市(15.58m^3/kg)>中卫市(13.71m^3/kg)>石嘴山市(12.77m^3/kg)>银川市(9.46m^3/kg)>固原市(8.21m^3/kg);④各地区蓝绿水足迹比例从南到北依次递增,固原市最小为1.2∶1,石嘴山市最大为5∶1。【结论】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宁夏地区,需根据各作物耗水规律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灌溉模式等减少农业用水量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设计灌溉面积1100万亩,总供水人口超过1000万,是全国三个特大灌区之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淠史杭灌区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灌区现状取用水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干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行政区间、用户间争水抢水现象普遍。为了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灌区水资源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构建和谐的用水制度,制定了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并对方案未来的实施给出了相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盐池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由于水资源匮乏,加之土壤贫瘠,一年只种一季农作物,在光热资源上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近年来,随着井、窖和扬黄灌区的不断开发利用,单种小麦除所需的0℃的积温1600℃~1800℃和120天~127天左右的生育期外,大约还有1700℃积温和75天左右的生长期没有充分利用。2014~2015年开始在盐池县扬黄灌区开展小麦收获后青贮玉米机械化移栽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200m3,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经过水利工程引蓄的 5000多亿m3的水量,有60%左右是在输水、配水和  相似文献   

14.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设计灌溉面积733千hm2,总供水人口超过1 000万,是全国3个特大灌区之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淠史杭灌区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灌区现状取用水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干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各行政区间、用户间争水抢水现象普遍.为了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灌区水资源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构建和谐的用水制度,制定了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并对方案未来的实施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模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从节水效应和对区域用水效率的改变2方面评价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农业用水的影响.粮食虚拟水呈由北向南流动的总体格局,其中黑龙江与吉林贡献了虚拟水输出量的69.1%,广东、浙江、福建及上海占流入总量的56.2%;虚拟水在全国范围内节约了199.4亿m3的水资源;虚拟水流动提高了全部输入区的单位产品耗水(WFP)和用水量(WUP)和主要输入区的WFP,降低了除黑龙江、吉林之外所有输出区的WUP和WFP.各省区应根据自身状况和在虚拟水流动中的地位制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策略.其中,东北粮食主产区应从区域视角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探寻新的求解方法,构建了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综合评价函数,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将模拟退火的思想引入基本粒子群算法当中,解决了粒子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为研究区域,设置了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3种水源以及5类不同用水户;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该区域2020,2030年2个水平年,3种不同来水水平(P=50%,75%,95%)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在75%的来水下,2020年大荔县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的供水量分别为19 641.89,12 000.29和8 655.69万m3;2030年的供水量分别为25 936.30,17 345.87和7 685.42万m3.与优化前的供水量相比,节水量分别为333.11和404.76万m3.  相似文献   

17.
前人总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早已家喻户晓,但节水成为农业部仃的事这一概念却并未在人们的头脑中站稳脚根。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但水资源的缺乏,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危机,达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境地,因此,节水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一、节水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88位,而且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水与人口、土地分布上均很不平衡。由于水资源的紧缺和不平衡,我国农业每年受旱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贵州省2006-2015年统计数据计算其水足迹指标以及水足迹评价指标,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6-2015年水足迹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为57.83%,农业用水中,粮食作物和蔬菜水足迹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38.42%和41.96%;水资源自给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资源匮乏指标均较高;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整体上在波动中由弱脱钩的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优质协调转化。基于以上结论,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改变虚拟水贸易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编制的嵌入水资源要素的黑龙江省2012年社会核算矩阵(WSAM)基础上,对相关生产部门账户进行水资源乘数分析。研究发现:服务业、农业和水部门的账户乘数更为显著,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水部门与农业的水资源乘数较大,其发展与水资源联系更为紧密;服务业对水部门的乘数最大,表明两者的产业关联度大;将黑龙江省与吉林省、辽宁省的水资源乘数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水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其农业规模最大,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建议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执行各种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地处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30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约10倍,风砂危害严重,水资源十分缺少,工农业争水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用水仅占全市总用水量5%,随着城市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园林用水量日渐增多,城市绿化用水也与工业、生活用水矛盾日趋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