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田间施药机械的主要机型,而喷杆是实现喷雾稳定作业的关键机构。近年来,为提高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精准施药水平,喷杆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喷杆减振、平衡技术日趋成熟。本文阐述了喷杆的平面、三角形立体和梯形立体等3种桁架结构,分析国内外自走式喷雾机喷杆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减振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概述了喷杆在减振、平衡和位姿检测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据统计20m以上喷幅的喷雾机仅占比6.79%,10~14.9m喷幅占比73.30%,表明国内以小型喷杆为主,大型喷雾机占比小。分析了国内喷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喷杆的发展趋势,即优化喷杆结构、加强喷杆系列产品开发、设置多级多点减振机构、提高自平衡控制水平、实现位姿智能监测调整,为我国喷杆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幕式喷杆喷雾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药技术。相较于国外,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浅,且大多数还集中在整机性能集成、喷杆结构改良设计和风幕气流辅助功能的实现等方面。课题组总结与借鉴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了当前国内外风幕式喷杆喷雾机的主要技术,对目前风幕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国风幕式喷雾机的喷雾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喷杆顶喷+吊杆侧喷"∏"型组合式喷雾系统的喷杆喷雾机是新疆垦区现行被广泛应用于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和催熟脱叶剂喷施的一类机型。目前针对该类喷雾机的改进优化,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户外田间试验。这种通过逐一变换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的方法,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多、可控性及可重复性差的问题。为便于开展相关研究,我们研究和搭建了棉花喷雾机"∏"型喷杆喷雾系统试验台架。本文介绍了棉花喷雾机"∏"型喷杆喷雾系统试验台架的设计思路与要求、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选型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正常作业时,由于地面不平产生的激励会传递到喷杆上,导致喷杆的振动问题。为此,对一种喷杆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从喷杆的内部材料布局出发,得到最合理的喷杆材料分布,通过优化喷杆自身的结构来改变喷杆的固有频率,使喷杆的固有频率远离激振源的共振频率区间。以材料的畸变能密度为优化目标,在ABAQUS软件中采用变密度法对初始喷杆结构进行了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喷杆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此次拓扑优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该喷雾机喷杆的质量减少16.3%的情况下,喷杆的1阶固有频率增加了9.56Hz,有效避开了激振源的频率区间,减轻了喷杆的振动。本文可为喷雾机喷杆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喷杆喷雾机是农业植保作业的重要机型,具有高效率优势,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农民选购喷杆喷雾机的过程中,常因为对相关技术参数的不了解存在选购不当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影响植保作业的整体质量。因此,介绍了喷杆喷雾机的结构原理与技术特征,说明了选购过程应重视的关键参数,并对喷杆喷雾机的规范化作业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整机结构形式、操控方式等要素是影响大幅度喷杆式喷雾机整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通过查阅文献,从喷杆基本结构形式和喷杆式喷雾机控制及调整方式两方面来综述大幅度喷杆式喷雾机的结构形式,分析不同结构形式喷雾机的性能特点及操控的方便性等。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分析,钢结构桁架结构是目前大幅度喷杆式喷雾机主要结构形式。在操控方面,主要以液压折叠为主,个别型号机械能实现半自动或手动高度调节,能进行喷杆仰角的调整机械国内还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大型喷杆式喷雾机的需求逐渐增加,为克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喷杆式喷雾机喷幅小、喷杆架升降连续性差、喷杆平衡机构复杂等突出问题,对3WF-1000型喷杆式喷雾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通过对升降、喷杆架平衡等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机构设计,使之具有升降机构工作更加连续稳定、平衡调节简单有效等优点。同时,进行了不同压力对分布均匀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喷雾机标准工作压力0.4MPa、喷雾高度500mm时,沿喷杆方向的多喷头雾量叠加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5%,喷雾均匀性较好。该研究为后续喷杆式喷雾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日韩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介绍我国相关技术和机型的发展,通过对比,找出我国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与日韩产品的差距,并指出相关产品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我国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产考核和实地调查,开展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传统担架式植保机械的作业效率对比,初步分析了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作业成本及影响因素,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喷雾机喷杆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地区大型农场集中种植面积广阔,对高效稳定的大型植保机械需求很大。但大型喷杆系统的作业稳定性问题突出,喷杆悬架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稳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喷杆悬架的研究展开介绍,对喷杆悬架系统的结构和技术特点进行阐述,提出促进我国喷杆喷雾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喷杆式喷雾机在农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施药作业时需加装吊喷杆、分禾器等施药辅助装置,而加装后立式折叠喷杆易产生干涉,甚至无法折叠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3WF-1000型喷杆式喷雾机的宽幅水平折叠喷杆.采用解析法与遗传算法对喷杆水平展开机构及喷杆展开角速度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喷杆水平展开与折叠动作的流畅、平稳;提出一种喷杆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田自走式喷雾机喷施作业均匀性,设计了喷杆自动调平系统,包括自动调平机械结构、喷雾机车身倾角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车身倾角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研究了对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数据进行融合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和喷杆自动调平PID控制算法。以井关JKB18C型喷雾机为平台,采用叉车调节喷雾机车身倾斜角度,用2台MTI-300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分别测量喷雾机车身和喷杆倾角,并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车身倾角变化速率的增加,喷杆倾斜角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最大误差增大,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0. 90°,均方根误差最大为1. 39°,最大误差为1. 70°,车身倾角变化速率对喷杆控制精度影响较大。为检测喷杆自动调平控制系统的田间作业性能,采用双天线RTK-GNSS导航定位系统测量喷雾机作业过程中喷杆水平倾角,并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杆相对于水平面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0.79°,均方根误差最大为0. 85°,最大误差为1. 70°,喷杆自动调平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喷杆的水平姿态。  相似文献   

13.
喷杆运动与喷雾沉积分布变异系数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杆式喷雾机被广泛用于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和液态化肥的喷施,可以增大农作物的产量;然而,喷雾机在起伏不平的田间行驶时,地面起伏会导致喷杆发生无规律运动。为了探明喷杆运动对喷雾沉积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在喷杆末梢安装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喷杆的滚转运动及垂向振动加速度,同时在田间布置水敏纸,测量沿着喷杆方向和行驶方向的雾滴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使用双GPS辅助的惯性测量系统获取喷雾机底盘的运动姿态和运动轨迹,将测得的喷杆运动与水敏纸测得的沉积分布量对应起来,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车体晃动、喷杆运动、喷雾分布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无减振悬架的喷杆喷雾机底盘晃动越剧烈,喷杆的不规律运动及弹性变形越大;A组覆盖率试验采样位置处喷杆两侧高度差374mm,对应的横向喷雾分布变异系数为80.38%;B组位置处喷杆高度差118mm,对应的横向喷雾分布变异系数为65.48%;喷臂两侧高度差越大,雾滴分布的变异系数越大。同时,喷雾机垂向振动加速度比前进方向的加速度大,喷杆垂直面内的振动较大,导致测得的沿喷杆方向的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大于行驶方向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4.
自动调平喷杆式喷药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耕地存在缓坡起伏及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植株高度的特点,设计一套能够自由调节喷杆高度的喷杆式喷药机。该机喷杆始终保持与地面平行,使喷药机在田间工作时能够通过液压系统进行自由提升,且在田间工作时可利用机械部件完成喷杆的调平工作。系统利用动滑轮和液压系统完成喷杆的提升,利用弹簧和阻尼器完成喷杆的机械调平工作。该喷药机对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化学农药成本的上涨及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要求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喷雾设备以提高喷雾均匀性。喷杆式喷雾机在田间作业时,为保证施药效果,喷杆与作物冠层之间始终保持近似平行保持距适当距离,以避免喷杆倾斜刮伤作物,因而设计了一套喷杆式喷雾机喷杆高度在线调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喷杆两端与植株冠层的距离并与系统设定的高度值进行比对来控制油缸的伸缩,角度传感器控制喷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本文给出了喷杆式喷雾机样机的总体结构,介绍了喷杆高度液压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喷杆高度在线调控系统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场地和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6.
喷雾机前后轮相继激励下喷杆理想运动响应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真实路面激励可以用于喷杆喷雾机的系统辨识和系统特征评价,建立了在路面单侧激励条件下,从路面激励相继作用于喷雾机前、后轮时的喷杆运动响应中,提取路面激励仅作用于喷雾机前轮时的喷杆理想运动响应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获得与实测响应值间可决系数为0.955 1的模型预测值.获得的喷杆理想运动响应用于喷杆运动响应特性分析的同时,也为路面激励仅作用于喷雾机后轮时的喷杆理想运动响应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药机具在玉米田间的雾滴沉积分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玉米等高秆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机械化植保难题,进行了3WX-1000G喷杆喷雾机、3WX-2 0 0 0 G喷杆喷雾机、STORM1 5 0 0风送远程喷雾机等3种大型自走式施药机具的玉米田间喷雾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药技术与机具对雾滴沉积分布规律的影响,为筛选技术水平先进,并与玉米病虫害防治要求相适应的施药技术与植保机具的技术提升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风幕辅助气流能有效提高雾滴在玉米冠层内的沉积量和覆盖率,在冠层中部和下部的平均沉积量比无风幕时提高了36.4%和17%;冠层各部分的覆盖率均比无风幕时有所提高,冠层下部增长率最高,达到28%;风幕辅助气流还能有效改善雾滴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均匀性;风送式远程喷雾机的风力辅助作用有助于将雾滴向远程输送,大大提高了喷幅及作业效率,但大量雾滴集中于喷幅的前段区间,使其在整个喷幅范围内的雾量分布均匀性远差于喷杆喷雾机,最大变异系数超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