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木萨尔县地处新疆最具发展潜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番茄,特别适合种植亨氏番茄。亨氏番茄产品“五高一低”,即固形物含量高、红色素比值高、黏度高、单位产量高、出酱比高、霉菌指数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畅销。2008年全县种植亨氏番茄8000亩,到2010年亨将达到10万亩。在种植模式上,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番茄收获机的应用将为新疆红色产业提供极大支撑。我国国产番茄收获机的问世,为红色产业带来春天,国产番茄收获机潜力巨大。首先,价格是优势,目前国产番茄收获机仅需120万元左右,若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将会更低,但进口收获机通常100万~200万元,最高还有300万元的机器,价格高出许多。进口产品存在适应性问题,如采摘幅面小、速度慢等,而国产番茄收获机的研发项目还在不断改进中,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由于新疆番茄的种植面积仅百万亩,已有的200多台番茄收获机已经足以完  相似文献   

3.
浅谈加工番茄移栽机械化作业增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加工番茄移栽全程作业技术现状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适合制酱番茄的生长。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种植比重逐年增加,并示范、引进了加工番茄移栽机,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番茄栽培模式不断完善。1.土地种植形式1.土地种植形式乌苏市加工番茄种植面积8.7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764%,主要种植形式有三种:(1)二轮承包土地种植面积7.54万亩,占番茄种植面积的78.2%;(2)小农场种植面积1.8万亩,占番茄种植面积的18.67%;(3)农村土地合作种植面积0.3万亩,占番茄种植面积的3.1%。  相似文献   

4.
<正>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适合制酱番茄的生长,是新疆北疆片区种植加工番茄的一个基地市。截至目前,番茄种植面积已达8.78万亩,成为乌苏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番茄移栽机械作业技术试验、示范及综合配套机械作业模式研究项目,在2012年至2013年番茄高产综合机械化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示范、引进了加工番茄移栽机、番茄收获机,填补了乌苏市番茄全程机械  相似文献   

5.
<正>农二师焉耆垦区种植番茄已有2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大,单产高。以往的番茄收获都是人工采收,人工收获番茄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紧张、采摘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番茄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温室内桶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番茄复水前后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其干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灌水下限越低,复水后光合速率增加越多,显示出良好的补偿生长效应;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高肥处理,复水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复水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高水中肥处理最高,单株果实数以低水高肥处理最多,单果质量与果实平均直径以高水高肥处理最大;高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蛋白质量较高,中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溶性糖量较高,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滴定酸与Vc量较高;番茄根、茎、叶干物质最大值均出现在高灌水下限处理中,而最小值均在低水低肥处理,当番茄根冠比为0.15时产量最高。高水中肥条件下番茄产量最高,中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品质最优,通过复合肥施用和分生育期不同灌水下限运筹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番茄种植和收获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种植番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番茄产品是新疆特种经济的内容之一。今后几年番茄产品将发展到60万t左右,原料用番茄将扩大到67万hm‘以上。目前番茄的种植和收获仍靠手工劳动,制约番茄种植的发展。石河子垦区以天业集团为龙头,引进消化吸收部分国外样机,开发运用一些关键机械,加速了番茄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实现,取得一定成效。三番茄种植机械化1.三种子的准备石河子垦区主要靠引进和当地培育来解决种子问题。1998-2000年从美国引进酱用和切块用早、中、晚熟十多个品种;石河子蔬菜研究所繁育的有里格尔87-5、石红一3号等杂…  相似文献   

8.
正沛县素有江苏的寿光之称,设施蔬菜面积13.226万亩,日光能温室12035栋,常年番茄种植面积7.8万亩,年产番茄100万吨以上。然而,番茄种植面积虽大,机械化程度却很低,除耕整地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外,育苗、开沟、起垄、覆膜、移栽、高效植保、微滴灌、温控、搬运、收获和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才刚起步,大量的人工劳作,不仅导致设施番茄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还制约了蔬菜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了番茄种植户的收  相似文献   

9.
<正>1推广现状近年来,随着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工番茄为主的“红色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兵团番茄种植面积已超过2.7万hm2。由于种植加工番茄的每公顷产值可达18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加工番茄种植逐步成为风险棉区和非棉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施肥番茄水肥供应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膜下滴灌施肥番茄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基于2012—2013年田间随机分块试验,采用Tukey HSD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温室番茄田间管理推荐的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在2012年,移植后23 d,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番茄株高影响极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株高影响显著;在整个生育期,番茄茎粗与施肥量差异显著;不同灌水处理之间平均叶片扩展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叶片扩展速率对施肥处理的敏感性大于灌水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和灌水量均正相关,施肥量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施肥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大于灌水;灌水和施肥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影响极显著,在2012年,W1(100%ET0)处理的番茄平均产量最大,比W2(75%ET0)、W3(50%ET0)处理分别高5.99%和13.54%,番茄果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单果质量与番茄产量无相关关系;灌水量对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作物耗水量与灌水量正相关,与施肥量无显著性关系,施肥对作物耗水有促进作用。根据2年田间试验结果,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推荐番茄灌水量为151.12~207.76 mm,施肥量为453.58~461.08 kg/hm2,其中,氮肥用量为213.45~216.98 kg/hm2,磷肥用量为106.72~108.49 kg/hm2,钾肥用量为133.41~135.61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温室番茄在隔沟灌溉方式下优化水氮耦合模式的理论依据,试验于2011年设置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与推荐施氮量(N1)、2/3推荐施氮量(N2)两个氮素水平的耦合,研究了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番茄株高、茎粗、株高与茎粗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根数的主要因素;氮肥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大于灌溉方式,而对番茄株高与茎粗相关性的影响则相反,交替隔沟灌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适当的提高氮肥使用量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灌溉方式与氮共同影响番茄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根在根茎叶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小,茎与叶所占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焉耆县引进了亨式栽培番茄种植模式,为适应该模式的种植需求,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焉耆县下五号村农民成立了五号渠乡裕民番茄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51户,入股土地133.3hm2,注册资金129万元,主要从事番茄亨氏栽培技术及节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渗灌和漫灌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下,土壤密度比漫灌低7.59%,差异极显著;土壤总孔隙度比漫灌高9.72%,差异显著;土壤黏粒和粉粒高于漫灌,而砂粒和细粗砾低于漫灌;观测时段内,渗灌下平均气温、10cm处土壤平均温度较漫灌分别高1.55℃、0.86℃,地表平均温度比漫灌低0.14℃;渗灌下温室空气相对湿度较漫灌低11.86%,以10:00—20:00差值最大;渗灌下番茄产量比漫灌高8.60%,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番茄机械化采收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番茄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世界的番茄酱市场需求量每年约4000万吨,贸易量在120万吨左右。新疆的年产量近20万吨,占世界年需求量的5%。世界番茄制品主要消费地区在欧美国家,消费的主要方式是饮食配料,需求量较大,番茄饮料也开始普及,非洲、亚洲的消费量不断上升。国内消费行情开始上涨。新疆的番茄质量在世界消费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声誉,市场潜力大,兵团推广番茄的机械化采收,既能降低原料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2兵团具有良好番茄机械化采收的推广条件2.1兵团有大量番茄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5.
<正>沙湾县地处天山北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制酱番茄的生长,是新疆北疆片区种植加工番茄的一个基地县,规模种植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制酱番茄作为沙湾县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0.67万hm~2左右,占到了全县种植面积的8%。番茄适宜早播,早播就可以早收,从价格或产量上来讲,可以给农户带来很大的收益。在早播时,个别年份时常遇到倒春寒,番茄苗很易被冻死或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拟土壤盐渍化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NaCl盐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幼苗期,低盐胁迫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地上部、地下部干鲜重和株高;高盐胁迫抑制幼苗生长,明显降低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重、株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17.
以金石王子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春种栽培期间,采用避雨栽培方法,探讨膜下滴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中使用膜下滴灌能大大节约用水量,折算灌水量为876t/hm2时,番茄产量可达9.2万kg/hm2;在55%~85%的土壤含水量,较多的灌水量能显著提高番茄单果重和果实产量,但降低其可溶性糖、总酸及VC含量。  相似文献   

18.
谈加工番茄移栽全程作业增产模式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加工番茄移栽全程作业技术基本现状近年来,乌苏市全面实施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牛羊育肥为主的八十四户片区;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棉花产业为主的车排子片区;以农区优质奶牛养殖为主的哈图布呼片区;以番茄和玉米种植为主的西大沟片区;以乌苏北部的甘家湖牧场和312国道以南的几个牧场为一线形成优质肉羊养殖基地的"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番茄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之一。2013年,番茄播种面积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8.78万亩,比上年增长13.5%,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农机农艺融合的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通常采用南北垄向、宽垄窄沟的栽培模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及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以东西垄向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一栋日光温室内进行南北垄向和东西垄向番茄栽培对比试验,试验共设计4种栽培模式,其中东西向机械化作业的3种,南北向人工作业对比的1种,试验内容包括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三方面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度约为4.08万株/hm~2时,南北垄向种植的番茄长势优于东西垄向种植的番茄,但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变化不大,均无显著差异;东西垄向种植中,在密度约为3.6万~4.8万株/hm~2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中型机具进行机械化耕整地、移栽等作业。综合考虑番茄商品度和品质的差异,确定最佳的株距是35 cm。即在北京地区的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采用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5 cm的东西向宜机化种植模式,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并可以实现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温室番茄株高茎粗理化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在3个不同灌水量(0.8ET、1.0ET、1.2ET)处理下设置了4个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1%、3%、5%)处理方案,采用大棚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和地表定量浇灌方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量情况下,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番茄株高的影响大致相同,对株高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炭施用量越多,番茄株高长势越好;而不同灌水量情况下,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番茄茎粗的影响不同,0.8ET、1.0ET、1.2ET灌水量下5%的生物炭施用量对番茄茎粗的增幅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