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果沙棘杂交后代主要遗传变异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选配的楚伊×蒙优1、楚伊×蒙优2、楚伊×蒙优3、楚伊×蒙优4、HS-21×蒙优1、HS-22×阿列伊、绥棘1号×蒙优7和HS-20×阿列伊8个大果沙棘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主要遗传变异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杂交后代果实密度、棘刺密度、果实重量、果柄长度遗传变异呈低亲倾向,株高呈高亲倾向,但果柄长度、棘刺密度都有部分超亲的组合,分别占组合的25%和38%;从变异范围看,果柄长度、果实密度、棘刺密度又有不同比例的高亲个体,株高也有部分低亲的个体,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选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花椒的收获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花椒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解决花椒收获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花椒收获机械化已成为椒农的心声,研究分析收获期花椒的力学特性可以为花椒收获机械的设计者提供必须的基础理论数据。因花椒在品种、气候条件、土壤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其力学特性会有较大的差别。为此,通过陕西省韩城市收获期花椒的实验室测定,采用图像解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收获期花椒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花椒主要几何特性指标值的变化区间,并统计分析了花椒果实与果柄及果柄与树枝之间的分离力以及花椒果实的颜色特征,为花椒的收获和加工机器系统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4,(2):F0002-F0002
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选育的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系,以蒙古国引种的沙棘良种实生子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7HS-7和HS-22两个适合于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型沙棘良种。以“丘伊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适应性好、果实产量高、棘刺少、营养丰富的3个生态经济型新品系,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棘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材料资源。经济型新品系:HS-7和HS-22两个品系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百果重62g,棘刺密度分别为0.9个/10cm和0.7个/10cm,单株产量为5.03kg和4.75kg。HS-7、HS-22两个类型果油含量分别为1.44%和0.77%,HS-7籽油含量9.18%,HS-22为6.78%。β-胡萝卜素含量HS-7为14.9mg/100g,HS-22含量为19.30mg/100g。沙棘果实槲皮素含量都在18-19m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65mg/100g和28.50mg/100g。HS-7总氨酸含量为7.128mg/100g,HS-22为4.912mg/100g。  相似文献   

4.
沙棘果加工成沙棘成品需要经过适时科学的机械采收、运输、处理和贮存等一系列过程.沙棘果实的采收比较困难,由于沙棘果没有脱离层,可以整个冬天长在沙棘枝上,而且,大部分品种的沙棘由于刺长且多,手工采收费时费力,加上沙棘果实较小,除了少量的鲜食市场人工采收外,使得大多数商业需求必须实行机械采收.在北美地区,劳动力成本高,尤其如此,据估计,十年来,在萨斯喀彻温省,收获一个4hm^2的果园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大约为产品总价值的58%.  相似文献   

5.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6,4(2):F0002-F0002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选育的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系,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专家鉴定,并给予了国内领先的高度评价。以蒙古国引种的沙棘良种实生子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HS-7和HS-22两个适合于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型沙棘良种。以“丘伊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适应性好、果实产量高、棘刺少、营养丰富的3个生态经济型新品系,为我国干早、半干旱地区的沙棘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材料资源。经济型新品系:HS-7和HS-22两个品系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百果重62g,棘刺密度分别为0.9个/10cm和0.7个/10cm,单株产量为5.03kg和4.75kg。HS-7、HS-22两个类型果油含量分别为1.44%和0.77%,HS-7籽油含量9.18%,HS-22为6.78%。β-胡萝卜素含量HS-7为14.9mg/100g,HS-22含量为19.30mg/100g。沙棘果实槲皮素含量都在18-19m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65mg/100g和28.50mg/100g。HS-7总氨酸含量为7.128 mg/100g,HS-22为4.912mg/100g。生态经济型新品系:杂1号新品系,果实7月下旬开始成熟,树体开阔,圆形,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树高2.5m,棘刺密度0.67-1.85个/10cm,百果重40g,单株产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为2.8kg,在条件较好的立地单株产量5.8kg。果汁含量88.93%,Vc含量804mg/100g,β-胡萝卜素4.8mg/100g,总黄酮55.27mg/100g,果油含量3.88%,籽油含量9.4%。杂3号新品系,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树形开阔,有明显主干。果实较小,百果重34.13g,但是密度较大,果粒密度74.6粒/10cm。单株产量在贫瘠生态条件下为2.755Kg,立地条件较好达4.594kg。果实总黄酮含量27.14mg/100g,籽油含量10.62%,果油含量2.63%。杂4号新品系,果实8月初开始成熟,而且果实较坚实,固形物含量1O%,结果较密,果粒密度64.9粒/10cm,百果重37.66g,单株产量贫瘠和较好的生态条件下分别为3.9kg和5.9kg。果实Vc含量  相似文献   

6.
沙棘果实-果柄系统振动采收机理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在西部广泛种植,用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其果实营养丰富、有较高经济价值,但采收非常困难,影响其经济价值。为改变人工采摘的状况,有必要进行沙棘的机械化采收研究。为此,研究了沙棘果实与果柄脱离的振动采摘机理,建立了双自由度受迫振动物理模型,推导出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数理微分方程求解得到沙棘果实-果柄系统稳态受迫振动输出解及采摘惯性力。同时,通过贝塞尔函数曲线模拟果实的几何形状,得出果实几何轮廓曲线方程,并利用Pro/E的函数功能画出沙棘果实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果实-果柄系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比较相符,频率在18~46Hz范围内时,果实部分产生共振且主振型最大,故果实的最佳采摘频率范围可确定为18~46Hz。该研究为沙棘振动采摘装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两段式花生摘果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两段式收获条件下花生摘果特性,提高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以江苏宿迁地区天府9号为试验对象,应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收获期影响摘果特性的主要因素,揭示花生荚果含水率、晾晒时间、果柄力学特性和摘果作业质量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试验条件与方法,果柄拉断力有所差异,但随晾晒时间(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在晾晒2~3天时,果柄拉断力达到峰值,且秧柄节点拉断力大于果柄节点;确定最佳摘果时间为晾晒5~6天,并经捡拾联合收获机摘果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摘果装置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提供了直接依据,并为两段式收获模式下最佳捡拾摘果时间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深入研究摘果效率与摘果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辣椒生产大国,辣椒机械化收获正在逐步代替人工收获,由于机械采收漏采率和含杂率较高,故此,需对收获机的关键部分进行优化,而优化缺少相关参数的参考,因此对贵州辣椒收获机收获的朝天椒(簇生朝天椒)混合物相关参数进行测定与仿真,包括朝天椒及椒叶的物料特性、果实及果柄的结合力、朝天椒混合物的悬浮速度。通过测定参数与仿真参数的对比分析可知:辣椒果实与果柄结合力为11.54 N,果柄与辣椒茎秆结合力为10.11 N;朝天椒果实悬浮速度为13.37 m/s,辣椒叶悬浮速度为3.71 m/s,辣椒茎秆悬浮速度为8.96 m/s,该研究可对辣椒收获机收获性能的提高和辣椒风选分离装置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龙江省绥棱浆果研究所选育的"楚伊×蒙优1"、"楚伊×蒙优2"、"楚伊×蒙优3"、"楚伊×蒙优4"、"HS-21×蒙优1"、"HS-22×阿列伊"、"绥1×蒙优7"和"HS-20×阿列伊"8个大果沙棘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和黄色素成分的遗传变异倾向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蒙古沙棘系列雄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呈低亲变异的趋向,以阿列伊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糖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呈高亲变异倾向.阿列伊作为父本优于蒙古沙棘系列雄株."高糖"母本楚伊杂交组合的F1代株系果实中糖含量均呈现出衰退趋势.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呈现一定程度的高亲变异."HS-21×蒙优1"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酸含量变异广泛.8个沙棘杂交组合后代果实中黄色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亦呈高亲变异倾向.在"楚伊×蒙优4"杂交组合后代中进行选择,获得超亲株系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新鲜樱桃果实娇嫩,收获期短,并且要求带柄采摘。然而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采摘方式,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且效率低,难以满足当前新鲜樱桃产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仿照理发的原理,研制一款推剪式樱桃辅助采摘器,通过连续快速地推剪樱桃果柄,从而实现樱桃的快速带柄采摘。同时,还分析影响樱桃果柄剪切效果的因素,并通过果柄剪切对比试验,得出在静刀片齿距为3.5 mm,动刀片齿距为3.0 mm,动刀片行程为3.5 mm以及电机转速为7 000 r/min时,采摘器的采摘效果最佳。果园试验表明,使用该装置辅助人工采摘樱桃,平均半小时内采摘樱桃9.7 kg以上,带柄合格率98%以上,损伤率1%以下,实现快速高效带柄采摘樱桃,并且不碰伤樱桃果实及果树,具有较好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油橄榄的振动收获效率,针对油橄榄密植果园的种植环境,设计一种单偏心块悬挂式油橄榄采收机。通过对果实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果实脱落加速度可简化为果实果柄结合力与果实质量的比值,测量得到脱落加速度的90%分位数为1 113.35 m/s2。通过正交试验仿真研究果树树形参数(主干直径、主干高度、主枝夹角)和激振参数(激振频率、激振力)之间关系,并对仿真与试验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仿真与试验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73,平均相对误差为26.5%,主干直径和主干高度对激振参数有显著影响。使用采收样机对油橄榄(莱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夹持点振幅与激振频率呈正相关关系;果树侧枝3个监测点的共振频率为22.5 Hz,与响应面试验结果的21.8 Hz相近;油橄榄树的平均采净率约为91.22%,且无果实损伤。  相似文献   

12.
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采收是林果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和果农种植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对不同林果采收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探索。首先对国外不同林果机械化收获现状进行介绍,随后介绍了国内林果和机械化收获研究进展,且着重介绍了新疆特色林果采收技术,并对林果采收技术的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农机化研究》2019,(5):163-167
为深入掌握振动式林果采收机的工作机理,最大限度发挥采收机的作业效率,根据我国林果采收特点及采收机工作机理,给出采收激振的理论模型,建立了林果采收机激振装置的三维物理模型,并针对其智能监控系统展开实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激振频率控制在19~20Hz时,林果的平均采净率可达到88%以上,林果树枝损伤率可控制在60%~62%之间,可确定振动式采收机的最佳作业效率发挥范围;且振动式林果采收机的理论模型与实地试验误差控制在6%范围内,验证了此机械化试验的可行性,为高效利用振动式林果采收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秆起拔力关键因素的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秆起拔力是设计棉秆拔秆收获机械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为了研究收获期的棉秆高度、棉秆直径、土壤含水率、土壤坚实度等因素对棉秆起拔力的影响,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的试验田进行了棉秆起拔力的测试试验,采集了其中5块试验田棉秆起拔力、棉秆直径、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和棉秆高度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已测得5块试验田的数据中,第3组棉秆起拔力最大,单株棉秆最大起拔力为821.1 N,平均起拔力为534.49N;第2块试验田的棉秆起拔力最小,单株棉秆最大起拔力为7 2 6.1 N,棉秆平均起拔力为473.62 N。对已获取的5块试验田数据做的回归分析表明:同一块试验田的棉秆起拔力与棉秆直径成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越高,起拔力越小;土壤紧实度越大,起拔力越大;棉秆高度与棉秆直径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刘龙  刘道奇  孙千涛  钱凯  李秀杰 《农机化研究》2022,44(6):139-144,151
为了降低花生挖掘收获过程中花生荚果掉果和摘果力,以河南省地区主推广种植的3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水分测定仪等相关试验仪器设备,对挖掘晾晒的花生植株各部分含水率随晾晒时间的变化以及果柄与荚果轴线同轴和不同拉伸角度的摘果力进行测定,并研究了3个品种花生从挖掘到含水率降至10%左右时,花生茎秧、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杏果实机械振动式采收的问题,根据新疆实地果品采收要求,介绍了激振式收获过程能量传递试验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在果树不同位置外加激振力进行振动试验,利用应变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输出,借助高速摄像对果树振动过程进行实时图像捕捉记录。通过对采集应变数据及图像进行运动分析处理可知:在振动式采收过程中,能量传递与夹持位置有关。当选取树枝上激振点距夹持点的最佳位置为27.5mm时,树枝上达到共振频率,获得的能量最大;能量在树枝传递的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分支与主枝干夹角越小,获得的能量越大,越有利于果实振动脱落。该研究可以为水果机械振动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柴机械收获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都有广泛种植.棉花收获后遗留田间的秸秆即棉柴收获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急需开展适用机械收获技术研究,提高棉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此,综述了国内棉柴收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主流果蔬采收末端执行器根据采收的果蔬品种和果梗木制纤维材质的不同,结构差异较大,均存在占据空间大、结构笨重、易碰撞果实和易造成损伤等问题,不利于果梗切割,因此研究一种结构灵活、占据空间小、切割省力的适用于不同果梗木制纤维的超声切割刀应用于果蔬采收末端执行器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理论-有限元-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超声切割刀切割果梗的机理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超声刀具切割果梗的物理场模型,通过对切割过程进行时空分析,建立了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模型,分析了切割过程的时空不连续性,基于断裂力学对果梗切割机理进行研究并绘制Matlab响应面图,可以发现超声切割所需要的力小于常规切割。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声刀具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刀具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模态和利于切割的最佳频率。最后,利用自制试验台采用不同切割速度分别对不同直径的橘子和橙子果梗进行了超声切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切割速度和激振频率与采收切断力有关,在高频和低频振动下,随着果梗直径增加,切割时间变化在0.4s内,切割效率稳定;试验中超声切割的最大切断力远小于常规切割,且小于1N,超声切割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切断力,减小切割时的冲击作用,相对于常规切割切断能力更强,适合将其应用到采收末端执行器,从而获得更高的采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