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系统功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叶系统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核心部分。为研究剥叶系统功耗的影响因素,通过在自制的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上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甘蔗喂入量、甘蔗弯曲程度、甘蔗直径等3个因素对剥叶系统功耗的影响,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喂入量及甘蔗直径对剥叶系统的功耗有显著影响,应综合蔗地实际种植密度、蔗杆直径等因素来匹配剥叶系统的功率。此试验为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系统的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甘蔗剥叶机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甘蔗收获机剥叶系统,通过三维设计软件Pro/E建立了甘蔗收获机剥叶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并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进行了关键碎叶机构各个参数优化仿真实验。仿真与物理样机试验表明:在第1级喂入机构保证甘蔗一定工作初速度与第3级辅助剥叶机构对残余蔗叶进行清理的前提下,当此碎叶机构碎叶对辊转速为750r/min、碎叶元件交错深度为10cm、交错角度30°时,该剥叶系统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可高效完成剥叶工作。  相似文献   

3.
弹性齿对甘蔗茎秆的动态打击力与叶鞘剥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弹性齿式剥叶元件的叶鞘剥离机理,进行了弹性齿对甘蔗茎秆的动态打击力试验。设计专用试验台固定甘蔗茎秆的两端,并在固定组件的3个方向安装单向压电型冲击力传感器,剥叶滚筒带动弹性齿在茎秆中部施加打击力,传感器测得纵向、横向和切向动态打击力并得出最大值Fxmax、Fymax和Fzmax。对剥叶滚筒转速、弹性齿与甘蔗茎秆交错深度、侧偏距离和弹性齿材料等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打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在样机剥叶试验的最优参数组合下三向动态打击力的最大值。结合叶鞘材料力学特性和剥离准则模型,推导叶鞘的最大破坏力公式,建立叶鞘剥离的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滚筒转速达到700 r/min、交错深度为30 mm、侧偏距离为20 mm、弹性齿材料为聚氨酯(85 HA)时,弹性齿在x和y方向最大打击力Fxmax、Fymax分别为93.87 N和138.26 N,同时大于叶鞘在相应方向的最大破坏力76.40 N和53.53 N,实现叶鞘剥离。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戈宝麻采叶机的设计,提高叶子的落叶率,需得到不同打叶角度以及打叶速度对叶脉处最大破坏力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对叶子的鞭打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使用梁单元(beam161)与壳单元(shell163)建立戈宝麻叶子的模型,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戈宝麻叶脉处最大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叶脉处的破坏力随柔性条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打叶方向X、Z对结果影响显著。柔性条鞭打的有限元仿真能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时间,为样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小型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原理分析做出增加耙叶辊的设计改进,并通过样机试验来验证设计。结果表明:增加耙叶辊后的机构断尾率提高到82.96%,达到了目标水平,改进的设计对断尾功能的改善是有效的。获得最优的甘蔗断尾率指标为:耙叶辊转速为700r/min,剥叶辊转速为1000r/min,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最佳水平为60mm,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为40mm。  相似文献   

6.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蔗叶分离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整秆式甘蔗收获机的含杂率,满足糖厂对机械化收割甘蔗的含杂率要求,结合甘蔗在蔗叶分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对甘蔗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剥叶辊、输出辊及除杂辊进行布局安装,避开了蔗叶分布范围,以利于实现较高的除杂率。通过在试验平台上进行的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该蔗叶分离机构的较优参数组合:刷片形状为20mm梳齿型,除杂辊与甘蔗交错深度0mm,除杂辊转速140 r/min。试验结果表明:此蔗叶分离机构具有较好的蔗叶分离效果,从而验证了蔗叶分离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蔗采收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劳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为此,设计了一款甘蔗自动捆扎机,该捆扎机主要由甘蔗存储仓、定量机构、挤压机构和打结机构组成,采用UG进行了各部件的建模及仿真,并进行整机试制试验工作。该设备能够自动完成甘蔗的定量、挤压以及穿线打结动作,实现了收割剥叶后甘蔗的自动捆扎成捆功能。试验证明,甘蔗自动捆扎机能实现50s左右的捆扎速度,提高了甘蔗采收环节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整机物流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物流通道的总体设计方法,给出了物流通道的主要设计参数,结合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mas对整秆式联合收割机甘蔗输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腹挂中置式的物流通道结构能使甘蔗顺利进入通道,且可以充分利用收割机底盘的空间,对甘蔗收割机的小型化有较好的作用;综合考虑剥叶机构、后续甘蔗切段机构以及集蔗器的尺寸对输蔗过程进行分析,证明输蔗通道的倾角在15°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轮式拖拉机驱动型甘蔗剥叶机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蔗收获过程中剥叶作业的特点,在已成功开发小型手推式甘蔗剥叶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与中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机动剥叶机。经试验验证,该机具有转移方便、机动灵活、生产效率高、可适用于山区田间作业的甘蔗剥叶的特点,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甘蔗剥叶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实验方法,对采用两种不同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剥叶滚筒转速、输入输出辊转速、输入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输出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优化等,建立起影响因素与甘蔗剥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初步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同时对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因素优化组合条件下含杂率降低,其中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剥叶元件含杂率分别为0.42%和0.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