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虚拟样机可以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此,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水稻割晒机割台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完成割晒机割台的虚拟样机设计。虚拟样机的设计需要高尺寸精度与各零部件之间的准确约束,通过零部件的三维绘制与装配,再进行整机的装配,对样机进行干涉检查,可提高研发效率。虚拟样机的设计为后续的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割台的结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玉米秸秆还田量过大、常年累积的问题,研发一种玉米秸秆打捆灭茬一体机。9YFM-1900型玉米秸秆打捆灭茬一体机主要由机架、动力传动装置、秸秆切碎装置、压捆室、喂入搅龙、打捆机构、灭茬装置和行走机构组成,能够实现秸秆切碎、搅龙输送、拨叉喂入、活塞推压、穿针打结和灭茬还田等一系列功能。通过ADAMS和ABAQUS软件对各关键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关键参数,为机器设计和样机试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9YYB12型青饲料打捆缠膜一体机的设计要求,解决传统打捆缠膜过程中未成捆物料散落造成的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融合料捆输送、包膜驱动及落料回送功能于一体的落料回送总成。简述了9YYB型青饲料打捆缠膜一体机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思路,利用三维软件Solid Works对底盘进行了参数化建模,重点完成了对落料回送总成的设计、计算和建模分析。最后,完成了对落料回送总成的试验验证,为后续打捆缠膜一体机底盘和整机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旨在设计研究青饲料收获打捆包膜一体机。文中提出一体机的设计方案,对青饲料收获打捆包膜一体机的割台喂入机构、打捆装置和包膜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并研发设计表面有斜面人字形花纹的压辊滚筒,使形成的草捆外紧内松。设计的青饲料收获打捆包膜一体机集青贮、打捆、包膜于一身,能够有效地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对提升我国秸秆利用的机械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水稻秸秆回收难题,防止秸秆焚烧污染环境,设计了水稻收获打捆一体机。本文针对压缩机构选择依据不足,对一体机压缩机构进行参数设计,应用ADAMS虚拟样机确定压缩机构参数与驱动转矩的影响关系,为小方捆压缩机构设计选择奠定基础。对新压缩机构设计田间试验,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得到回归方程与影响草捆密度的主次因素,应用Mat Lab软件计算打捆最优参数组合为:草捆长度为650mm、喂入量为2.5kg/s、出口高度为240mm,最优值为155kg/m^3。在该参数下进行田间验证试验,草捆密度为150~160kg/m^3,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当前水稻秸秆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捡拾打捆需二次进地造成土壤被碾压破坏土质,最终导致秸秆被焚烧污染环境,而水稻收获打捆一体机研制解决了秸秆回收的难题。为此,以一体机打捆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应用Design-Expert8.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各个性能指标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采用主贡献率法计算各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次序,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两个因素对指标影响关系。最后,应用综合目标函数规划求解,得到了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青贮饲料窖贮存在的一次性投资大、饲料易变质、无法商品化流通等问题,通过消化吸收国外裹包青贮先进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种拖拉机牵引式9YYB12青饲料打捆缠膜一体机。通过研究一体化布置方案,对物料的接取、收集和输送技术、打捆技术、缠膜技术、动力传输驱动系统及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布置,实现物料一次性收集、打捆、缠膜等一体化作业模式。重点阐述了机具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整机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完成了样机的制作,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工作稳定,适应性强,成捆率大于99%,缠膜厚度4~6层,作业效率为36包/h,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Pro/E软件对智能化水稻钵盘精量播种机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零部件建立虚拟样机;对虚拟样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定义伺服电动机参数和创建测量点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得到种箱基座和转板的位移变化曲线和转板的速度变化曲线。同时,对得到的曲线进行分析和讨论,证明其符合实际播种时的速度、位移变化,可为机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花生收获工作过程中存在秧蔓浪费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花生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的秧蔓打捆装置,在收获花生果实的同时,可对秧蔓进行青贮打捆处理。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秧蔓打捆装置及保证圆捆质量的秧蔓切根机构主要机构结构参数和分布型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打捆装置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作业后的平均秧蔓粉碎率为99.1%,秧蔓损失率为0.4%,秧蔓切根率为98.7%,成捆质量57kg,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相关设计标准,且花生秧蔓打捆装置能与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挖拔、清土、摘果、清选装置较好配合。研究可进一步丰富我国花生机械收获体系,弥补国内花生秧蔓青贮处理机械的空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大蒜收获现状及大蒜收获机机械落后的情况,研制了打捆式大蒜联合收获机。介绍了打捆式大蒜联合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等。运用Solid Works建立样机的三维模型,对挖掘装置、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定量打捆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整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打捆式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损失率为2.3%,伤蒜率为0.4%,成捆率为97%,均满足技术要求,同时确认了样机的结构合理性与质量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秸秆打捆机喂入机构的运动规律,针对秸秆打捆机喂入机构的填料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Solid Works软件进行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和检查机构之间的干涉情况,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喂入过程的动作,分析喂入机构的运动特性,为喂入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改善耕种机的播深控制和排种精度,提高耕种机的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仿真模拟的耕种机播种精度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播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播种参数的优化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利用三维绘图软件UG设计了排种器的零部件,建立了装配模型,设计了精密播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排种器排种精度和播种机虚拟样机的播深合格率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得到了精密播种机播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ADAMS参数优化前后排种精度和播深合格率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排种器排种精度有了明显的改善,且变异系数小;虚拟样机的播深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播深控制的稳定性较好,播深的控制精度较高,为播种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应用Pro/E软件和ADAMS软件联合进行精密播种机单体虚拟制造和运动仿真的过程。首先应用Pro/E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建立各零部件三维实体模型,通过约束装配,完成精密播种机单体的虚拟制造过程。利用接口软件Mech/Pro将模型导入ADAMS后进行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平行四杆仿形机构仿形效果好,满足精密播种机对播深控制的要求,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为精密播种机的系列化设计和制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插秧机的结构布局协调性与感染力水平,利用3DMAX应用平台进行插秧机外观优化研究。考虑土壤湿润程度对插秧刀具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插秧机分插机构传动部件与插植臂等执行部件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以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建立用于智能插秧机外观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关键部件与机构的三维物理模型与无缝装配模型。从结构细化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两大角度分别对插秧机体、驾驶座、车轮、插秧装置等曲线参数优化,插秧作业场景与插秧特征提取及组件元素3D建模等操作进行3DMAX场景下智能插秧机的外观呈现与界面设计布局,实现了智能插秧机的3D可视化管理与动画效果展示,且动作一致性较好,设计合理可行。农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准确实现结构优化有很好的预知功能,对大型农机设备结构设计搭建人机交互虚拟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宝塔菜联合收获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关键部件结构的设计与工作参数。以宝塔菜联合收获机的升运器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三维简化模型,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使用宏命令编写程序代码为机构添加接触与约束,对宝塔菜联合收获机虚拟样机升运器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其运动规律,得出主、从动轮的功率、链滚的横纵向的速度及加速度。该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后续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CAD/CAM技术对一级圆柱齿轮变速箱的各零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对变速箱整机进行虚拟装配,并能进行运动仿真,该设计方法可以在物理样机制造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便于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节约产品的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液态施肥机高速作业的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施肥机施肥变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Pro/E和ADMAS联合仿真的方式对机构的机械运动轨迹进行验证,采用模糊控制和二阶差分算法降低施肥量的误差,使用PLC实现施肥数据的处理和通信。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用三维造型设计软件Pro/E,绘制机构各零部件模型并装配,通过改变保存文件的类型实现Pro/E与ADAMS数据交换,在ADAMS中建立机构虚拟样机和运动学仿真,得到了施肥机虚拟样机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PLC嵌入式通信系统的优化,得到了虚拟样机施肥量随速度变化曲线,并将优化前后的施肥准确度和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使用PLC嵌入式系统优化后的施肥机,施肥的精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施肥效率较高,为变量施肥控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殷玥 《农机化研究》2017,(11):30-34
为了提高播种机机械部件仿真的可靠性,克服传统几何仿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GL建模和离散元仿真软件的播种机零部件虚拟设计方法,并以播种机开沟器和排种盘的实验和仿真验证了其可靠性。设计了播种机部件、土壤和种子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并设置了仿真模拟参数,通过实验测试了开沟器的力学性能和排种器的漏播率与重播率,最后将其和离散元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离散元仿真模拟方法与实验测试得到的阻力、漏播率和重播率的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其在播种机部件设计优化中使用的可行性,为播种机部件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