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逆向工程和流场分析的液力缓速器叶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车用液力缓速器的研制中,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液力缓速器的关键零部件叶轮进行设计分析。使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和逆向工程软件,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等过程,获得液力缓速器叶轮的三维模型,进而通过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液力缓速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数目对制动力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所做的逆向工程和数值模拟是准确的,为快速掌握液力缓速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产生机理,首先,采用全流道式CFD技术对其内流场进行计算,通过基于计算结果的压力云图后处理分析,将液力缓速器转轮壁面归分为压力面、吸力面及池底面;接着,对转轮3种壁面产生的制动力矩进行分类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力面受到与传动轴旋转方向相反的制动力矩,对传动轴起减速作用;吸力面与池底面则受到与传动轴旋转方向相同的推力力矩,对传动轴起加速作用;3种面的力矩矢量值相加得到转轮壁面所受总制动力矩值,对传动轴起减速作用,这是制动力矩的产生机理;随着转速的上升,压力面力矩变化率与吸力面及弧底面力矩变化率的差距值逐渐增大,这是制动力矩随转速呈现约二次方增长规律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农用运输车用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机理,基于仔定理对影响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量纲分析,得到了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与雷诺准则数、贝克莱准则数和欧拉准则数的关系式。以农用运输车液力缓速器样机THN15为例,综合运用台架试验和CFD计算,研究了不同充液率下雷诺准则数、贝克莱准则数和欧拉准则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制动力矩都是随着欧拉准则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雷诺准则数和贝克莱准则数的增大而增大;38%充液率时,雷诺准则数和贝克莱准则数随转速增大而减小,欧拉准则数则随转速增大而增大;95%充液率时,雷诺准则数和贝克莱准则数随转速增大而增大,欧拉准则数则随转速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完善农用运输车液力缓速器的设计及产品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制动效能和挡位控制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整车匹配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基于该匹配量化理论,通过实例对液力缓速器在重型汽车上的匹配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液力缓速器单独作用和与发动机排气制动组合作用两种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力缓速器匹配权衡曲线的分析和比较方法,为重型汽车液力缓速器整车匹配应用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和直观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液力缓速器结构复杂、价格高,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液冷自励式电磁缓速器结构,建立其制动系统以及发电系统分析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磁路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分别对电磁场模型、制动特性以及温度场进行分析。设计了2 000 N·m样机并进行台架试验,对缓速器制动特性以及发电机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的误差在6%以内,在制动功率为180 k W时水道温度为85℃,持续制动时制动力矩热衰退仅为10.4%。在1 50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最大值2 000 N·m,而汽车电源只需提供给发电机的励磁功率为720 W。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场特性的液力缓速器叶栅角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系数,对液力缓速器内湍流流动进行了三维瞬态多相流数值模拟。通过对其内流场特性分析,发现液力缓速器工作流道的壁面脱离现象以及弦面内产生的涡旋区不利于恒定制动转矩的输出。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到液力缓速器各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多参数共同作用的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优化叶栅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多参数共同作用的流场来优化缓速器叶栅参数的方法比较合理;对液力缓速器叶片前倾角和叶片前缘倒角进行优化后,叶轮流道内存在的涡团和流动分离现象基本消失,制动转矩系数提高6%。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液力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某款商用车匹配采埃孚液力缓速器为例,详细阐述了商用车匹配缓速器时的空间布置、控制策略、冷却回路等设计内容.通过实车转鼓试验研究缓速器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整车匹配液力缓速器时,适当增大整车散热功率,能保证液力缓速器稳定的持续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车辆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对车辆制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液力缓速器由于能够提供力矩大而且平稳的制动效果,在高档商用车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液力缓速器研究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特点、分类、关键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Rogowski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与制动力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分析是其设计的核心.为了研究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分布,将缓速器的永磁体等效为磁化电流,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应用Rogowski方法,研究了气隙磁场分布,计算了转子鼓中的涡流密度,推导出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计算公式.采用Rogowski方法不仅清楚地揭示出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电磁场物理本质,而且制动力矩理论计算值与缓速器台架试验结果的误差小于10%,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以自主研发液力缓速器样机定转子叶轮为研究参照,采用制动扭矩与扭矩容积比双重性能评价指标,使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全流道式CFD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出12组不同纵横轴尺寸循环圆形状与制动效能双重评价指标的关系数据,并给出部分循环圆形状点上的转速与双重评价指标值关系曲线。对计算结果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得出循环圆形状因素与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关系,为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叶轮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果园种植区多为丘陵山地,如柑橘果园种植地70%为丘陵。在坡陡弯多的道路地形中,持续下长坡的路况对运输车的制动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续制动导致主制动器热衰退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因此,研究适用于农用运输车的辅助制动器,提高制动安全性十分必要。以华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果园轻简化轮式运输车为研究对象,设计适用于运输车的辅助制动装置—液力缓速器。根据运输车的参数和要求,采用相似设计理论计算新样机参数;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液力缓速器转子和定子进行三维建模;利用Mat Lab/Simulink软件对加装液力缓速器的运输车进行制动效能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坡路上使用缓速器,制动时间减少12.7%,制动距离减少17.4%。  相似文献   

12.
液力减速器充液过程瞬态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得到紧急充液过程中的液力减速器瞬态内流场特性及制动外特性,基于瞬态流场计算方法建立了某型液力减速器相应的仿真模型。结合实际车用工况确定了入、出油口的流速,设置了精确的初始流场作为边界和初始条件,运用CFD技术对液力减速器紧急制动工况的充液过程进行流场分析及制动外特性仿真计算。以动轮初始转速2 640 r/min紧急充液过程为例分析了液力减速器流道内腔速度、总压、湍流动能分布特点,并对制动外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仿真误差为12.7%。表明仿真模型和方法较为合理、准确,瞬态流场仿真方法能更全面地反映液力减速器充液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流场内特性及制动外特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涡流缓速器耗电量大和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的问题,基于涡流制动与电机再生制动原理,提出一种将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与单相外转子磁阻电机结构相结合的新型能动型缓速器。建立了能动型缓速器的电磁场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预测了其制动性能,优化了电机的开通、关断角,计算了下坡持续制动时电机能量回收时的功率,最后对该缓速器的空损力矩、制动力矩热衰退、发电性能和电动性能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 000 r/min时涡流制动力矩达到1 260 N·m,持续制动12 min,制动力矩仅下降15%,可满足重型货车的辅助制动需求;电机再生制动力矩随着转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 00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最大;当车辆以35 km/h的速度下坡制动时,能量回收功率可达到94 kW。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通过测量制动臂所受的弯矩间接获得制动力矩的实车制动试验,采用系统辨识法获得制动力矩系数,得到盘式制动器试验模型.首先对应变电压-制动力矩的关系进行标定,然后实车测试不同制动工况下的制动力矩.根据实车试验得到制动压力,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得车辆制动压力-制动力矩的传递函数.试验结果表明,前、后轮的液压-制动力矩关系式可适用于不同工况下的制动力矩计算;制动器理论模型和试验模型的增益系数基本相符,但试验模型具有一阶惯性环节,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车辆的制动压力-制动力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转筒式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提出了运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来分析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程度,并且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分析为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为缓速器产品系列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车用缓速器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随铁心直径、转子盘中心和磁极中心的距离、转子盘的厚度、气隙和转子盘材料变化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型号电涡流缓速器为例,应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分析研究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转子盘的材料、转子盘厚度、气隙、铁心的直径、盘的中心到磁极中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便携式农用车车轮制动力测量仪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型便携式农用车车轮制动力测量仪,经试验验证该测量仪能较好地应用到检测实际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