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模式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基本原则,探讨生态观光型、生态保健型、生态环保型及人文景观型模式的规划原理、结构功能和植物配置,营建乔、灌、草(地被)复合的生态环境林模式,改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古、绿、水、文、秀”特色的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环境林。  相似文献   

2.
<正>"四位一体"生态大棚模式,把瓜菜种植、养猪、太阳能利用和沼气有机结合,既能实现物质多层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又节约能源、增加养殖效益。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把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林下菜花黄,林内土鸡唱,林间牛儿欢,林中桃花香。这是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镇人大代表、江湾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肖宏强创办的"家庭林果生态庄园"里见到的迷人景致。走进肖宏强的"家庭林果生态庄园",林下经济生机无限,林牧、林粮、林油、林菜、林瓜六种立体生态林业模式,都划分有生态林业示范园区,这种"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为江湾村林农开辟  相似文献   

4.
门头沟区为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农产品资源,通过示范推广林药、林菌模式发展生态产业,有效提高了以煤窝沟域为代表的沟域生态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嘉兴市秀洲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包括:果园生态养鸡;"猪—沼—作物"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湿地种养结合新模式,并分析了各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种养结合新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傣族"竜林"的历史变迁概况,将其变迁的动因归结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外来文化对傣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分析了傣族"竜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认为其生态后果是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而社会后果是使得傣族传统生态观念淡薄、传统社会道德观逐渐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竜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强调要树立傣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开展"竜林"资源调查和梳理工作,制订傣族"竜林"保护规划,以及在生态学指导下进行"竜林"旅游景点开发。  相似文献   

7.
以792个样本为依据,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和主分量分析法对钱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排序和等级评价,表明生态经济效益好,较好的林分类理型极少,中等的占1/,差和较差的占近2/3。分析了乌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经济效益分异无明显规律可循的原因,指出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权 《农技服务》2010,27(3):408-410
介绍了贵州思南县乌江流域的自然条件概况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并探讨了该地农—林(果)复合经营模式的构建与生态经济评价,旨在科学合理配置农、林、牧、渔经营模式,实现思南乌江流域农(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林-农-菌-禽"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种养模式的运行方式、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今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中粳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品质好,米香;"08-197"产量高,抗病性强。这2个品种的稻米可在"国庆"前后供应市场,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婧  陈彪  肖艳春  魏云华 《农学学报》2015,5(4):122-126
运用循环农业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将大中型养殖和种植基地通过循环农业工程技术进行整合完善,规划构建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实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产业链条的完整结成、种养废弃物节能减排、增值以及与种植业、加工业等产业不同农业资源的有效链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的创新,突出建设“四个平台”,完善和提升示范基地的集成功能,使之成为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交流与培训、生态农业观光和农业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全面发展,推动平潭综合试验区农业区域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对台融合互动,更好地发挥综合实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81-7682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进行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改善管理体制,抓实农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提高科技研究效率,发挥科技在农业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经济建设规范与标准。  相似文献   

14.
农林牧协调发展是西宁生态农业建设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西宁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依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原则和发展模式。提出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建议,推动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郁敏  张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54-5257
从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精髓,总结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四态”———生态、文态、形态、心态的概念及内涵,以及初探现代园林种植设计在此四方面的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生态节能型驳岸组件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平  马军山  孙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34-13836
驳岸是保持河岸稳定的重要工程构筑物。应保持传统驳岸既有功能,充分保证岸-水生态自然特征,建立驳岸数值模型,应用分析工具优化得到具有生态节能特征的驳岸组件,实现固岸功能、景观效应、生态特征、节能特色,为中小河道驳岸工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介绍了国内外河道护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共和县的气候、土地、水、社会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农业是个系统工程建设,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更加关注农业的命运,生态农业的兴起,使人类看到了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从农业管理生产中的生活型选择、限制因子、生化他感、群落时空格局构建、边缘效应、食物链原理等多角度探讨了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洋底栖生物,尤其是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中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过去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人工鱼礁系统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为制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包括稻田耕作技术、森林与生态维护、民俗文化、水利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哈尼生态系统。本文重点分析了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空间循环与物质能量流动,指出哈尼梯田作为农业生态文明的新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