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种海南野生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30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9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9.75个多态性条带。UPGMA聚类分析可将8种供试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为冬凤兰;第Ⅱ类为纹瓣兰;第Ⅲ类为多花兰和独占春;第Ⅳ类为寒兰、建兰、墨兰和兔耳兰,这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兰属品种的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特早熟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份特早熟、6份早熟及2份中熟荔枝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索特早熟荔枝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对182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获得16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组合,共计产生扩增条带18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占76.9%。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7~0.99,根据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3处可将30份荔枝样本分成4类,其中第Ⅰ类20份,占66.7%,包括绝大多数特早熟荔枝资源;第Ⅱ类4份,占13.3%,包括‘妃子笑’与部分杂交早熟资源;第Ⅲ类和第Ⅳ类各3份,分别占10%。以上研究结果为特早熟荔枝种质资源发掘、评价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154份国兰(杂交兰)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16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6对条带多、带型清晰、多态性强的引物组合对所有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87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7条,多态性比率为98.1%,平均每对引物每个样品产生5.74条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Me6-Em3引物能较好地揭示154份国兰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818处将它们分为8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72~1.000。此外,发现引物Me8-Em4、Me11-Em2和Me12-Em11可以较可靠地联合鉴定建兰。该研究结果可为国兰种质资源利用及杂种后代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SRAP-PCR反应体系,从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3对引物组合,对武夷岩茶主要的30份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385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236条带,占总数的61.30%,表明30份武夷岩茶种质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间遗传距离变幅在0.31~0.98之间,平均为0.63,基于SRAP标记利用系统聚类法把武夷岩茶分为三大类,为武夷岩茶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SCoT标记对不同来源的28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36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28份木薯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7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3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1.9%。经NTSYS-pc2.10e软件计算分析,28份木薯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31~0.93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的结果显示:在系数0.68处,木薯材料分为2大类,品种BRA354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34处,28份木薯种质资源主要聚为5大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来源有一定相关性。SCoT标记能在木薯种质间检测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可为木薯遗传育种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美重要甘蔗种质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种质是中国甘蔗育种中重要的亲本材料,在中国甘蔗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试验应用18对SSR引物对来自美国的12份种质和中国选育的36份种质进行分析,比较中、美甘蔗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48份材料在18对引物上共检测到25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16.8,试验材料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3 913~0.7 246之间,平均为0.5 383。以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在阀值约0.5时,48份材料可划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34份中国材料和4份美国材料;第二类包括8份美国材料;第三类为具有热带种越南牛蔗血缘的两份中国材料。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中国种质间具明显的遗传差异,继续加强美国种质的引进和应用有助于拓宽中国甘蔗品种的遗传基础;越南牛蔗的后代和其他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育种时应加强热带种的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SSR标记对24份西番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4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结果表明:16对SSR引物共产生68条扩增带,其中5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平均为85.3 %,24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的范围为0.09-1.0;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份西番莲种质以0.45为阈值可分为7大类,SSR标记丰富的多态性可在西番莲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78份杧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优选引物,共扩增出14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4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95%。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杧果种质分为5大类。在5大类资源中,大部分种质(87.34%)都聚在第Ⅰ类,表明大部分杧果种质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种质之间能互相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菠萝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46份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5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4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5.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2.9条和9.7条。Shannon 遗传多样性指数I为0.365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1 4,表明供试样品遗传多样性不丰富。46份菠萝蜜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74 8~0.975 5之间,平均为0.775 8,说明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UPGMA构建树状图,当相似系数为0.771 0时,菠萝蜜种质资源可分为6个类群,我国的种质资源和东南亚来源的种质相对分开聚类,来源地相同或较近的种质表现出了较为亲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引物分析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260对SSR引物对来自青藏高原主要农区的75份青稞育成品种、17份野生大麦、39份青稞地方品种和44份国外大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占筛选引物的8.1%.23对SSR引物在西藏野生大麦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92条,多态性条带为81条,其比例为88.04%;在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89条,多态性条带为78条,其比例为87.6%;在青稞育成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98条,其比例为89.9%;在引进材料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64条,多态性条带53条,其比例为82.8%.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青稞育成品种(0.9882)>西藏野生大麦(0.8033)>西藏青稞地方品种(0.5820)>国外大麦材料(0.4218).聚类与主坐标分析表明,实验材料可以清楚的分为4类,西藏野生大麦分在两个类群,西藏青稞地方品种分在两个类群,引进大麦材料分在一个类群,青稞育成品种分在四个类群.同一来源地区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不同地区间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在西藏青稞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中,在发掘和利用西藏野生大麦资源、西藏青稞地方品种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不同地区青稞育成品种资源的交换和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19个亚洲国家大麦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麦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合理选择育种亲本及保护与利用大麦种质资源材料提供依据,采用21对SSR荧光标记引物对来自19个亚洲国家的175份大麦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的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05个等位变异,其中SSR17位点对亚洲大麦基因组DNA变异检测最有效,其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和标记指数MI均最高,分别为0.9和10.77;基于SSR数据,对19个亚洲国家175份大麦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聚为三组:组群Ⅰ共包含19个国家的161个品种;组群Ⅱ共包含4个国家的12个品种;组群Ⅲ只包括来自土库曼斯坦的2个品种。根据按国家划分的19个群体的遗传一致度数据,聚类分析可以分为3组群(其中组群1可分为4个亚组),主坐标分析可分为3个组群和7个亚组。本研究表明,聚类法和主坐标分析法结果基本吻合,均表明亚洲大麦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但主坐标分析法更精细。  相似文献   

12.
苦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6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扩增,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评价分析.筛选8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3/M+3引物组合对36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扩增,共获得条带数1142条,多态性条带数992条,扩增效率87%,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142.75条.其中,以E-ACA/M-CAG引物的扩增效率最高,达到91.79%;其次是E-AAG/M-CTA,达到90.30%;扩增效率最低的引物是E-ACA/M-CTT,为82-3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各供试材料相似系数介于0.64~0.89;UPGMA分析将36份资源从变种间水平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用EST-SSR标记分析巴西橡胶树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对EST-SSRs引物对41份巴西橡胶树材料(6个野生材料和35个栽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对引物均获得了预期的扩增结果,得到92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为4.84个.在相似系数为0.64的水平上,野生材料和栽培种区分开来,在相似系数0.75的水平上,又可将栽培种材料分为四个类群;栽培种和野生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1~1.16之间,栽培种间遗传距离较小,野生材料间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在栽培种和野生材料之间,遗传距离最大的是AC/T/15/114与PR261(1.16),最小的是保亭155与热研7-20-59(0.11).  相似文献   

14.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 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研究鹤蕉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鹤蕉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鹤蕉新品种提供依据.采用8对E+3和M+3引物组合对52份鹤蕉种质进行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共获得1534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1 52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99.09%.揭示了鹤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鹤蕉种质资源与其花型的大小表现出较为密切的关系;来源相同的种质基本上可聚在一起,反映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在相似系数0.56处将52份种质划分为5大类.8组引物在52份供试材料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带型,这些特异带型对供试鹤蕉种质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茄子育种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对来自国内外的54份栽培种茄子高代自交系以及4份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10对EcoRI/MseI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7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57%.其中54份栽培种内扩增出12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16%:各引物组合在栽培种内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冈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1.176、1.084、0.0051、0.079.基于Jaccard's相似系数采用Complete linkage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近缘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平均遗传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红茄、托鲁巴姆、龙葵:栽培种内不同自交系间的相似系数在0.904以上.在相似系数0.915处.栽培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聚类结果与果实性状(果皮色、肉色、果形)和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用ISSR技术分析16份番石榴资源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11条能扩增出较清晰多态性指纹图谱的引物中,筛选出了6条引物能对所有资源均扩增出可重复的清晰指纹,共扩增出44条可重复带.其中多态性带占61.4%;扩增结果可将16份供试资源一一分开,部分资源存在同名异物现象;各资源间的相似系数在0.689~0.981之间,平均为0.841.UPGMA聚类结果将16份资源分成了3组.  相似文献   

18.
栽培大豆品种间RAPD标记的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从6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的2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或品系及7个感病的品种或品素,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8个引物扩增得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OPH-06和OPH-10未能扩增到RAPD产物。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23 potato clones, consisting of 103 clonal access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CIP) and 20 Chinese cultivars, was assessed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Ten polymorphic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d to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diversity of the two sources of clones. A total of 521 reproducible bands were amplified, of which 488 were polymorphic. These AFLP markers were analysed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genetic similarity (GS) coefficient of all clones. The GD between pairs of clones ranged from 0.03 to 0.48. 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 was between 0.236 and 0.387, with an average of 0.330. The index of Shannon’s information varied from 0.361 to 0.567 with an average of 0.498. A high degree of polymorphism was observed with an average of 93.6% loci found to be polymorphic.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IP accessions were grouped together at the GS 0.59 clustering line, whereas most Chinese cultivars grouped at the GS 0.82 clustering line. The diversity in CIP potato resources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cultivars, indicating that the genetic base of Chinese potato cultivars is narrow and may benefit from broad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