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甜菊头状花序、花及小孢子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分离了甜菊花药和未受精胚珠,并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单倍体。结果表明甜菊花药诱导愈伤较容易,在MS+1.5 mg/L 6-BA+0.5mg/L NAA+4%蔗糖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率高达80%,由于尚未得到胚状体或再生植株,花药愈伤继续诱导分化还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培养基筛选发现未受精胚珠在MS+0.04 mg/L 6-BA+1.5 mg/L NAA+4%蔗糖的培养基上可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1.2%,本试验共诱导出胚状体4个,转接生根并移栽存活2株,但经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发现其均为二倍体(2n=22),因为两再生植株现蕾期、株高、叶型等性状与亲本有显著差异,推测其可能是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结果,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本研究作为甜菊单倍体诱导培养的初次尝试,对今后甜菊育种和遗传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甜菜褐斑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试验将甜菜褐斑病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对毒素毒性活力进行生物学测定后,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诱导未授粉胚珠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而诱导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分生孢子定量接种、抑制胚根生长及田间试验,确定经过毒素处理的再生植株对甜菜褐斑病的抗性水平;对甜菜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的合适使用量进行了初探,对经该病原菌培养滤液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植株,采用一步或分步淘汰法,提高了再生植株的抗病水平。确定了利用甜菜褐斑病菌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的抗甜菜褐斑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操作流程,即利用未授粉胚珠培养诱导抗性愈伤组织,在选择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经筛选淘汰后,壮苗并生根,进行移栽加倍,获得纯合株系,经抗病性鉴定后,从中选育抗病品系。  相似文献   

3.
以栽培甜菜的未授精胚珠或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选择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从该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并以液体浅层法或半固体琼脂糖法培养在一系列培养基上,植板率为0.01%~1.2%.再生愈伤组织形成后,转入固体培养基(MSB)上培养,再转入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苗,分化率可达2.5%,由愈伤组织上切下分化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很容易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4.
在橡胶树中,以未成熟种子的内珠被为外植体通过其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可以持续不断地诱导体细胞胚胎,该方法称为持久体细胞胚胎发生(Maintained Somatic Embryogenesis,MSE)。然而,直接利用内珠被组织诱导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系不但频率很低,而且迄今仅无性系PB260和RRIM703能够藉此途径实现体细胞胚胎的长期诱导。本研究以体细胞胚胎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和建立可增殖胚性愈伤组织系。组织学分析显示,体胚外植体切口边缘表皮及周维管细胞脱分化导致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所获愈伤组织经继代增殖和筛选最终得以建立胚性愈伤组织系。该新方法被称为间接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Indirect Secondary Somatic Embryogenesis,SSE)。我们还就体胚及内珠被2种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系的潜力进行了深入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体胚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系其频率明显高于内珠被外植体。除了PB260和RRIM703之外,我们通过SSE途径还成功建立了无性系PB217的胚性愈伤组织系,而该无性系之前一直难以用MSE法获得其胚性愈伤系。此外,采用SSE法建立胚性愈伤系所需继代培养的次数也大为减少。对于不少仅实现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无性系而言,该方法无疑为其长期性体胚发生的诱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东北玉米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取授粉10~15d的幼胚,经常规消毒灭菌,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15d后愈伤诱导率可达92%以上,但胚性愈伤诱导率因幼胚基因型、幼胚放置方向、大小、培养基成分及激素种类、配比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适时的将幼胚夹碎和及时的继代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6.
柑桔组织培养中的次生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MT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各种植物激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一系列培养基中,6~8周龄的柑桔胚珠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后进一步诱导形成次生胚状体,通过萌发或诱导丛芽再生出完整植株。外源激素的种类和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状体的形成和次生胚状体的发生以及成苗都有显著的影响。染色体计数分析表明,通过次生胚胎发生途径的再生植株,其遗传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保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保持技术张宝红,李凤莲,李付广,李秀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一般来说。初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或经过短期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较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继代次数的增多,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会逐渐减...  相似文献   

8.
王萍  王罡  季静 《大豆科学》2005,24(4):314-316
以8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在MS(附加高浓度2,4-D)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八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均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胎发生,出愈率为14.71%~10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变化在0~36.76%之间,绿子叶菜用大豆没有形成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可正常萌发产生小植株,移栽成活结实.菜用大豆的出愈率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不同槟榔品种的幼嫩叶片及花序为外植体成功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及外植体均以毒莠定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剂。诱导所获愈伤组织需连续用生长素浓度由高到低的一系列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才能不断生长并诱导体细胞胚胎。当愈伤组织最终转移入无激素MS配养基后可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发生。胚胎萌发以附加20μmBA的MS配养基效果为最佳。之后,将萌发的胚胎转入含有5μm BA的MS液体配养基以促使其快速生长和发育。试验中我们注意到,除了培养周期长短之外,不同品种在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以  相似文献   

10.
利用籼粳型和籼籼型以及光温敏核不育型共5个组合杂交水稻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杂交水稻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除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外,在所试验材料研究中还显示出以下趋势:(1)籼粳型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籼籼型,两者又都高于光温敏核不育型;(2)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愈伤组织的胚细胞生活力为关。材料之间胚性细胞生活力与体胚发生率呈籼梗型≥光温敏核不育型>籼籼型的趋势;(3)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和获得大量体胚的培养程序,为进行两系杂交稻的有关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材料。此外,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后幼穗培养得到体胚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麦芽糖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研究了浓度均为150 mmol/L的9种碳源(含组合)对3个籼稻品种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发现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效果最佳。进一步以7个籼稻2个粳稻和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系统比较了150 mmol/L的麦芽糖与蔗糖作为诱导培养基的碳源对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随后的绿苗分化率分别为54.81%与9.70%,而在相应的蔗糖培养基上只有11.85%和3.30%,差异极显著。讨论了提高籼稻花培效率的簧略,井建议采用统一的方法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表现不尽相同。3个高培养力小麦材料中H6123和H60148的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表现正效应,其中H6123绿苗产率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达到18.61,是一个优良的花培亲本。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的绿苗产率特殊配合力表现正效应,且其中的5个组合中都含有1个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说明高配合力的亲本材料在组合配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外植体培养效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水稻品种(组合)或品系 (基因型)为材料,对不同外植体(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差异明显。花药与幼穗、成熟胚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幼穗与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呈显著正相关;绿苗分化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性;4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Explant culture has been used for crop improvement, providing a rapid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desired genotypes. The four explants of anther, young panicle, young embryo and mature embryo have being studied more in rice tissue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response of them could affect breeding [1–7].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re ar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cultur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ts in the same genotype. If the hypothesis were true, then it was like…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再生株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农S-1再生稻与实生稻的花药培养表明:在基因型、外植体的生长与离体环境、培养条件均一致的前提下,再生稻与实生稻的花药愈伤诱导率是有差异的,再生稻低于实生稻,这可能与植株的生长势不同有关;对再生稻花培,在一定的激素配比下,适当提高各激素的绝对用量是有益的;冷冻与高糖处理对花药愈伤诱导率的影响因外植体来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抗旱春小麦花培育种的亲本资源,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对甘肃省主栽的7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筛选出的兼具较强抗旱性和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陇春27号及其他三个优良花培材料,通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20mg·L~(-1)的PEG及旱地种植,进而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均受到抑制,但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其抗旱系数排序在两种干旱胁迫处理下高度一致;田间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材料的抗旱性强弱不同;其愈伤组织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性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栽培种花生为材料,开展花生单倍体培养的前沿性探索,包括离体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芽、再生苗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和嫁接移植等研究。通过比较外植体灭菌时间、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再生培养基和再生植株创制培养条件等试验,筛选出适合花生花药培养的方法:1% NaClO消毒灭菌9 min,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采用B5N1、B3N1培养基,再分化培养采用B5N1-2培养基,再生苗培养采用SG培养基。本研究获得1株花药培养的再生植株,编号为15B8-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鉴定结果表明,该植株具有20条染色体,其中9条为A染色体、11条为B染色体,是第一例来自栽培种花生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植株;研究还表明,汕油52花生品种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力,有潜力作为花生花药培养的“桥梁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籼粳杂交(沈农265/R99)F1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低温预处理、不同基本培养基、基因型、不同激素配比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低温处理时间沈农265/R99 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低温预处理7 d的花药培养效果最好。(2)3个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以及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沈农265/R99适合在SK3培养基上培养,沈农265适合在改良N6培养基上培养,R99适合在M8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与基因型存在互作效应。(3)沈农265/R99F1花药诱导愈伤的最佳的激素配比为2,4-D(2 mg.L-1)、NAA(1mg.L-1)、KT(0.5 mg.L-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以小偃22、西农1376、西农1012和西农1013为材料,对各小麦品种(系)的幼穗、花药、幼胚和成熟胚组织的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与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以幼穗和花药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均最高,达98.97%和3.85%,成苗率和花培效率均值亦最高,达12.83%和2.39%;以幼胚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也最高,达99.27%,西农1012平均成苗率最高,达51.03%;以成熟胚为材料,小偃22平均出愈率最高,达93.22%,西农1376平均成苗率达19.78%.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的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和分化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1.0~3.0 mg·L-1 2,4D浓度能较好地诱导4种离体组织愈伤的产生及分化.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在2,4-D最佳诱导浓度上也有差异.供试小麦4种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特性比较表明,离体幼胚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幼穗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以8个小麦杂交F1代为供试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噻重氮苯基脲(thidiazuron,TDZ)探讨其对小麦花药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TDZ的作用与添加剂量及小麦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TDZ对基因型中麦875/郑豫麦043具有负向调控作用,但对兰考198/黄明118、郑麦7698/西农979以及天禾7号/0836H-3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TDZ的最佳添加剂量为0.05mg·L-1,可显著提高3个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其中兰考198/黄明118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最高,分别达到25.1%和8.7%。同样,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TDZ,对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分化均表现正向促进作用,TDZ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5~1.0mg·L-1,以添加0.5mg·L-1的处理表现最优,能够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基因型兰考198/黄明118的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最高,分别达50%和1.87。研究还表明,在诱导培养基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TDZ还能够促进绿苗增殖,提高单倍体自然加倍效率。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麦花药培养技术的优化,进而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