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NO3--N、NH4+-N的比例分别为1∶0、2∶1、4∶1、6∶1、10∶1和0∶1时对文心兰“黄金2号”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文心兰“黄金2号”苗期和花期生长发育的最佳N源是NO3--N/NH4+-N为10∶1,其次为6∶1;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文心兰植株体内N、K含量呈上升趋势,NH4+-N 利于根部对Ca,Mg素的吸收,NO3--N 利于茎部对Ca,Mg的吸收;在文心兰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苗期至花芽分化期对N,K元素的吸收最旺,对P,Ca,Mg整体吸收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铝(Al)毒是酸性土壤植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NH4+-N 和 NO3--N 作为最主要的无机氮源,在调控植物根际及体内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以2种主要形态氮的不同配比为氮源,分别进行 3 d 和 14 d 的培养,以探讨不同氮形态对 Al 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 3 d 试验中,NO3--N 和 NH4+-N 处理组的相对根伸长量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根尖内 Al 的积累量是:+Al+NH4+-N > +Al > +Al+ NO3--N.培养 14 d 试验中,以 NO3--N 为主要氮源的处理组,其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均高于 NH4+-N 组. +Al+ NO3--N 处理组根系比 +Al +NH4+-N 处理组含有并分泌更多的柠檬酸,根内 Al 积累量与培养 3 d 试验规律相同.综合上述结果,研究认为 NO3--N 对大豆 Al 毒的缓解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NH4+和NO3-的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NH)SO4,KNO3,NH4NO3三种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4+和NO3-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氨源(NH4+-N或NO3--N)还是NH4+-N和NO3--N的混合氮源,橡胶树小苗对NH4+的吸收量均大于NO3-的吸收量,其差异在浓度大于0.5 mmol/L的混合氮源下达显著水平.混合氮源条件下,不论是NH4+还是NO3-的吸收量,均比单一氮源条件下的大,且其差异分别在浓度小于1.25 mnlol,L(NH4-)和0.25 mmol/L(NO3-)时达显著水平.吸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单一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和离子亲和力大于NO3-,表明小苗更喜好NH4+-N.而在NH4+-和NO3-N的混合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吸收NH4+的Vma值和离子亲和力都较单一氮源时高;吸收NO3-的Vma和KmI值都有所下降,但Km值的下降幅度比Vma值的大,说明混合氮源条件能同时促进橡胶树小苗对NH4+和NO3-的吸收.与单一NH4++N营养相比,橡胶树小苗可能更喜好NH4+-N和NO3--N混合营养.用LB法和H法2种方法处理数据,橡胶树小苗吸收NH4+和NO3-的动力学特性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H法所得的参数值Vma和Km普遍略大于LB法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铵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铵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漏液中NH4+-N累计淋溶量大小依次为:尿素>复混肥>碳铵>复合肥;不同氮肥品种处理的渗漏液中,NH4+-N浓度大小依次为:尿素>碳铵≈复混肥>复合肥;对各处理渗漏液中NH4+-N淋溶量Yt随时间t的变化,对照可以用对数方程lnY1=a+blnt来描述,施肥处理以抛物线方程Yt1/2=a+bt拟合效果最好;土壤剖面中NH4+-N含量表现为:各处理NH4+-N含量在20cm土层内无明显变化,而后随土层的增加呈近直线增加.种植玉米能显著减少NH4+-N累计淋溶量,降低各土层土壤的NH4+-N含量.  相似文献   

6.
陈煜  朱保葛  张敬  梁宗锁 《大豆科学》2004,23(2):143-146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 -N)及混合态氮对4个栽培大豆品种结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氮源对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增加4个品种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而NH4 -N的效果较差.从4个品种叶片的GS活性看,混合态氮和NH4 -N的处理效果好,而NO3--N的效果差;三种氮源处理4个基因型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的顺序与提高NR活性的顺序相同.说明施用三种氮肥能增加大豆品种子粒的蛋白质含量,而以施用硝酸钾的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叶片NR活性与子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3**),可以把结荚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作为选择高蛋白大豆材料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集2个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与不套种、套种4个月和9个月4种种植模式的0~20 cm、20~40 cm和40~60 cm 3个层次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的水分、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结果表明,套种平托花生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保水性能优良,其中0~20 cm层次土壤保水效果最好。套种平托花生时间越长,地表覆盖度越大,0~20 cm土壤保水性能越好。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且不增加施肥量的情况下,0~20 cm、20~40 cm 2个层次土壤的矿质氮和速效磷,20~40 cm、40~60 cm 2个层次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无套种平托花生剑麻园,0~20 cm、20~40 cm和40~60 cm 3个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依次降低,而套种平托花生剑麻园,20~40 cm和40~60 cm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差异,但显著低于0~20 cm土层的;套种平托花生0~60 cm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平托花生和剑麻争夺氮磷钾养分。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时,为了维持土壤氮磷钾水平,避免平托花生和剑麻争夺养分,应适当增加氮磷钾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橡胶园施肥穴肥料残留养分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施肥6个月后分别对橡胶园施肥穴土壤中氮、磷、钾的空间分布进行取样分析,并对相同位置橡胶树根系进行测定,探讨胶园中土壤肥料养分与根系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NH-N,NO,-N在施肥穴内0~50cm和100~120cm土层含量较高,60~100 cm土层较小,NH4-N的分布与根系分布的相关性较低,而NO,-N则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磷在土壤中从上至下,施肥穴从内往外的差异性都极大,磷肥在局部土壤中可长期保持高浓度,在施肥穴0~60cm 磷的分布与根系的分布一致性较高,但60cm以下磷分布极少;钾含量分布从上到下逐渐减少,与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总体趋势一致。施肥穴外氮、磷、钾各养分含量近似于原土壤的养分含量,说明施肥对肥穴外土壤中养分的增加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香蕉茎秆、鸡粪和花生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不添加腐秆剂(处理Ⅰ)和添加腐秆剂(处理Ⅱ)2个处理,研究接种腐秆剂对香蕉茎秆堆肥过程中养分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pH、有机碳、NH4+-N和NO3--N、全氮、全磷、全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腐秆剂处理的温度均高于对照处理,且堆肥高温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接种腐秆剂对堆肥的有机物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堆肥的全氮和全钾含量明显增加,而NH4+-N的含量降低,加快了堆肥腐熟,对pH、N03--N、全磷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接种腐秆剂可以加快香蕉茎秆堆肥腐熟,提高堆肥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增铵营养对玉米品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彩凤 《玉米科学》2003,11(3):082-084
试验利用盆栽,选用远征808(收敛型)和四单19(平展型)作试验材料,研究了增铵营养对玉米子粒中蛋白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氮素水平一致的条件下,设6个处理,NO3--N和NH4+-N比例分别是3:0、2:1、1:1、1:2、0:3及对照(不施氮).试验表明,增铵营养可以提高玉米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类型品种表现有差异,远征808在NO3--N和NNH4+-N比例为2: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而四单19在1:2时  相似文献   

11.
水肥耦合对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和养分是限制橡胶树生长和产胶量的重要因子.以17a树龄的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吸收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壤层次的加深,橡胶根系干重在垂直分布上呈递减趋势,可用乘幂函数模型表示.适量增施氮、磷肥均能促进0~2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氮肥施用量过大,深层根系比重增大;轻度降低土壤水分能够促进根系扎深.水肥耦合对根系生长和分布具有调节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各土层根系干重总量以丰氮丰水和丰磷丰水组合处理最高,分别达0.33和0.31 kg/m3,并且根系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养分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挥发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氨挥发的影响,以期为评价生物质炭在茶园土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数据。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B0N1,225 kg·hm-2)、施8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1N1)、施16 t·hm-2生物质炭基础上增施氮肥(B2N1)4个处理,施氮量春季追肥、秋季追肥和冬季基肥比例为3︰3︰4,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0.05),全氮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B0N1处理相比,B1N1和B2N1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降低了5.34%~12.59%,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了11.02%~36.54%,促进硝化作用。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量为13.01~40.95 kg·hm-2,氨挥发损失率为7.29%~12.42%,冬季基肥期氨挥发损失量最大;施氮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量(P0.05),增施生物质炭则显著降低了氨挥发量(P0.05),降幅为26.25%~28.21%。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最主要因素,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铵态氮浓度,从而抑制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围绕稻烟复种土壤的特定条件。开展不同形态氮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和氮肥在土壤中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中硝态氮在整个烤烟大田生长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施用100%.铵态氮肥的烤烟前中期的生长势较强,而硝态氮与铵态氮各50%的烤烟在收获时茎围、株高、叶面积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单一施用硝态氮或铵态氮的烤烟,烟叶中烟碱含量较高,而硝态氮与铵态氮各为50%的烤烟烟叶中烟碱含量较低。采用硝态氮与铵态氮各占50%配比的烤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对铵硝营养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相法分离了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 N)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 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 ATPase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差异。两相法分离的细胞膜纯度达到95%以上。在离体条件下,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 ATPase的Km和Vmax均显著高于NO3- N营养。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最适pH值为6.0,而NO3- N营养的在pH 6.2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浓度显著高于NO3- N营养的H+ ATPase。说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是因为单位细胞膜上的H+ ATPase分子数量大于NO3- N营养,并且在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着与NO3- N营养不同的H+ ATPase的同工酶。因此,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很可能是水稻根系对铵态氮营养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植物根系形态对于适应低磷胁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提高磷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10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根系形态与水稻幼苗磷吸收利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在NH_4^+-N和NO_3^--N供应条件下苗期植株生物量、磷含量和磷素累积量及其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下,供应NH_4^+-N时,水稻苗期平均生物量为67.8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4.27 mg/株;水稻苗期平均磷含量为0.49%,比供应NO_3^--N时高0.10%;水稻苗期平均磷累积量为0.37 mg/株,比供应NO_3^--N时高0.10 mg/株。在NH_4^+-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总根长>分支数>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规律;在NO_3^--N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呈现根尖数>分枝数>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总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的趋势。在NH_4^+-N条件下,总根长、总根面积、分枝数、交叉数四个形态指标与植株生物量、磷含量、磷累积相关最为显著(P<0.01),而在NO_3^--N培养下,总根长、总根面积、根尖数、交叉数与植株生物量及磷素吸收累积指标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结论】供应氨态氮,水稻营养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更高。水稻苗期根系总根长、总根面积、交叉数可作为水稻磷高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刺激割制下橡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3年8~9月在西双版纳胶园采集土壤样品218份,橡胶树叶片样本107份,调查了刺激割胶制度实施5 a后的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胶树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激割制实行5 a后西双版纳胶园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叶片氮含量下降外,总体来说其他养分状况均有所改善.胶园养分状况的好转与刺激割制推行过程中各农场采用营养诊断施肥等措施有关.缺氮是西双版纳垦区胶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该区胶树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建议增施氮肥;但也有个别农场缺磷(东风农场)、缺镁(景洪农场)的现象.胶树产量与叶片N含量、胶园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成正相关,与叶片K,Ca,Mg,P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保证人工客土基质能够长期有效的粘附在高陡石质边坡上,是实现高陡石质边坡人工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先决条件.对利用水泥、稻草和复合肥改进后的人工基质,通过不同时间取样(取样17次)进行其侵蚀性和养分流失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的人工基质泥土流失量及全氮、全磷、氨态氮、硝态氮、速效磷等养分的损失量均随植物生长期的延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发芽30d后,泥土的流失量几乎降低到了初始状态的1/5左右.全氮流失量较大,是全磷的2~3倍,其中硝态氮损失速率整体上均高于氨态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