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K、L、Sh、T型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分析表明:①4类细胞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②不育系易恢复性能为K>L≥Sh>T型;③K型不育系恢复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穗中部小花结实性好;④4类不育系的恢复度均与穗粒数有重要相关关系;⑤4种细胞质类型对筛选高恢复度杂种F1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⑥研究K、L、Sh型恢复度时,利用国际法表示恢复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塘四平头,经过多年异地不同气象条件鉴定,不育性遗传稳定,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影响雄性表现。获白恢复系经过测定,不同来源的姊妹系之间恢复性能不同。同一来源的获白恢复系不同单株之间恢复性差异很大,有全恢复、半恢复、不恢复三种。通过单株测交、自交、选择可以选出全恢复系和保持系。全恢复系和部分恢复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作用下,恢复性受到明显影响,部分恢复系比全恢复系更为显著。利用C型胞质不育系配制杂交种优于原同型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对K,L,Sh,T型4类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恢复度分析表明:1.4类细胞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2不育系易恢复性能为K〉L≥Sh〉T型;.3K型不育系恢复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穗中部小花结实性好;4.4类不育系的恢复度均与穗粒数有重要相关关系;5.4种细胞质类型对筛选高恢复度杂种F1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6.研究K,L,Sh型恢复度时,利用国际法表示恢复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对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株高均有极显著增高效应,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虽使杂交种株高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S型、YⅡ-Ⅰ型、C型3种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穗位高有增效作用,但C型未达显著水平。(3)叶面积和叶向值两性状,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无显著影响。从而认为在生产应用时,以C型或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为更好。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67个自交系对 C 型胞质雄花不育的反应,表明 C 型细胞质雄花不育及其恢复性是一种稳定的遗传特性,一般环境条件的差异不足以改变其雄花育性表现。从本研究资料来看,C 型雄花不育的恢复性是受两对独立的显性重复基因(Rf_3、Rf_4)所支配。因此,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只有 rf_3rf_3rf_4rf_4一种基因型,而恢复系则有三种基因型,即 Rf_3Rf_3Rf_4Rf_4、Rf_3Rf_3rf_4rf_4、rf_3rf_3Rf_4Rf_4,并推断恢复系中由单基因决定恢复性者居多。同一恢复系内,单株之间可能出现基因型的差别。广泛布点试验说明,由 C 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与普通胞质的同组合杂交种具有相同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C 型雄花不育系配制的豫农704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K型不育系恢复系筛选及花粉败育机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1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K型不育系K149A和K80(6)测交,调查杂种F1的育性表现和单倍体频率,结果如下:(1)不同的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不同;(2)同一育系与不同品种测交所得杂种F1产生单倍体频率不同;(3)K型不育系的恢复源较广,但恢复度高的品种不多,恢复基因除显性单基因,还有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育种中应当注意恢复基因的累加作用。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腊切片显微技术,从细胞形态学角,对K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以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不育细胞对杂交种株高均有极显著增高效应,Y1-1型不育细胞质虽使杂交种株高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S型,Y1-1型、C型3种不同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穗位高有增效作用,但C型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8.
单芒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单芒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型不育系)U401、U402、U8567、U513,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K402、K8567、K513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A402、A8567、A513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对其F1及其亲本,不育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恢保养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研究表明(1)相比于A型与K型细胞质,U型细胞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不良效应;(2)U型细胞质杂交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在分析不育细胞质对主要产量因子的细胞质效应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玉米杂交种核遗传组成对产量性状不育细胞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型、S型、YⅠ-1型3种不育细胞质对穗粗、百粒重2个性状的遗传负效应受不育系的核背景、父本核及核核互作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因不育细胞质类型、产量性状及杂交种亲本不同而异;②可通过对不育细胞质类型及杂交种亲本的选择以减轻或克服不育细胞质的遗传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K型小麦不育系(K3314A),育成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KT-SP3314A,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更易恢复;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其杂交种F1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究了这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以国际法表示时,不同核型材料中的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微效恢复基因均存在显著的累加效应,且在累加高代表现较为明显,以国内法表示时,则没有累加效应;不同核型材料对易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世代间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法;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产量的形成以小穗中部小花结实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李桂萍  张改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96-7397
[目的]研究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和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4种异源细胞质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具有这4种异源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系(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分别与3个恢复系组配成不同组合,对杂种小麦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这4种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小麦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两个性状上在不同异源细胞质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沉淀值这个性状上,偏型细胞质与其他3种细胞质之间差异显著,表现出正向效应。[结论]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要利用异源细胞质改良沉淀值这个性状,选用偏凸山羊草细胞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比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4.
粘、易、偏和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研究了这4种不育系细胞质源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它们所配制的杂种小麦在千粒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籽粒硬度等性状上均高于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相同核型杂种小麦,尤其粘、易、偏型某些组合在千粒重、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利用这4种不育系很有希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种小麦,其细胞质亦可作为改良常规小麦品种品质的细胞质源。  相似文献   

15.
以10种不同山革草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胞质供体,77(2)等一系列1B/1R易位系及两个核不育基因相同而胞质不同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核供体,采用杂交、置换回交和转育等方法,在单、偏、粘、易和二角型5种不育胞质源中,选育出易恢复性能极高的新保持系资源.测交和育性分析结果表明:(1)其不育系的F1杂种恢复度均在90%以上.(2)单型不育性主要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偏、粘、易和二角型(1B/1R不育系)则是一种育性基因位点缺失,而仅由1RS片段与对应4种异质构成的互作不育.(3)单型不育系及F1不产生单倍体;偏、粘、易和二角型1B/1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是1B/1R易位染色体与4种异质专一互作后产生不育所带有的一种副效应;但从这4种异质中由新保持系资源培育出的无单倍体不育系可看出,单倍体性可随不育系核遗传背景不同而消失.此外,上述这5种异质不育系不但具有广泛的易恢复性,而且彼此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为简化制种程序提供了极方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小麦K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国内指标法和国际指标法对豫麦3号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3个恢复系间的恢复主差异显著,国内法恢复度超过80%的恢复系占11.63%;K型杂种小麦小穗中部小花的结实性与恢复系的恢复能力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兰考906对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型不育系豫麦 3号和S4 3为母本 ,对兰考 90 6的 2 0个品系的恢复力进行了研究 ,并对兰考 90 6组配的组合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可以从兰考 90 6中筛选出对小麦K型不育系具有较强恢复力的品系 ;兰考 90 6各品系对不同K型不育系的恢复度不同 ,用兰考 90 6品系作为对K型不育系的恢复系 ,应该选用易恢性好的K型不育系 ;兰考 90 6的衍生系对K型不育系的恢复度较低 ,应选用对K型不育系的恢复度高的亲本对兰考 90 6品系进行改良 ;兰考 90 6与K型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既具有其优点 ,又能克服其本身的缺陷 ,是杂交小麦研究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AL型和T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