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柱 《科学养鱼》2006,(12):23-23
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克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克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克的82%,30~50克的86.5%,50克以上的94.2%。规格小的鱼种含脂肪和蛋白质均低,不足越冬期的消耗  相似文献   

2.
李泽相 《内陆水产》2001,26(11):14-14
1培育体质健壮的优良鱼种越冬前期就应加强对池塘鱼种的饲养管理工作。对吃食性鱼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如谷芽、麦芽、营养全面的商品饵料;而滤食性鱼种应通过培肥水质,使池塘水体中有丰富的饵料生长,以满足鱼种摄食的需要。其次是调节好池塘水质,使水体有充足的溶氧,以达到提高鱼种的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水体条件,肥满度相同的鱼种,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相同条件下,鱼种规格相同时,肥满度大即鱼种体肥膘壮,越冬成活率也高。2为越冬鱼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2.1鱼塘条件选择用作鱼种越冬的池塘,应具备水源充…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我区鱼种生产基地和养殖专业户培育的鱼种在越冬期间成活率很低,有的个别鱼池内鱼种规格偏小,体质很差,在水下全部死光,也有的鱼池鱼种在越冬期体质消耗很大,小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5%~20%,甚至25%~30%,大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0%~15%。这些...  相似文献   

4.
高新梅 《内陆水产》1996,(12):15-15
如何提高池塘鱼种越冬成活率鱼种场生产鱼种,一般都需等到来年春时才能卖出。所以,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成为鱼种场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套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成功经验: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越冬前要加强鱼种...  相似文献   

5.
李果 《科学养鱼》2001,(2):14-14
鲤、鲫、编、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低于7-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鱼种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到次年春季,体重减轻,体内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半,有的甚至消耗绝大部分。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鱼种越冬用发生死亡的原因 1.鱼种规格小、体质差 鱼种规格小(体长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满足在越冬期自身基础代谢的…  相似文献   

6.
鱼种是养鱼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渔业生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更是下一年渔业生产的物质储备。只有培育出优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才能提高鱼种抗病力和越冬成活率,才能为发展生产,促进渔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个别鱼种越冬场点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死鱼的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越冬管理不善,缺氧死鱼,造成越冬成活率低的原因外,还有鱼种带病越冬和鱼种体质差,肥满度低,  相似文献   

7.
鱼种越冬是渔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根据各地实践调查,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一般在50-80%,有的甚至还不到30%。究其原因:一、鱼种规格小,大都体长不超过10厘米,体重不足25克。由于体内贮存营养少,往往经不住漫长的越冬消耗,鱼体逐渐虚弱萎瘪致死。二、放养密度大,一般亩平都超过3万尾。由于鱼种多、耗氧量大、饵料消耗也大,  相似文献   

8.
培育体质健壮、规格齐大、品种齐全的优质鱼种,是搞好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呢? 一、抓住秋季的强化培育秋季鱼种大量摄食,除维持它的正常生长外,还要积累大量的营养以供越冬消  相似文献   

9.
根据海水盐度不同,其结冰点就不同的原理,进行了自然环境下鲈鱼大面积越冬试验,发现盐度越低,鲈鱼越冬成活率越高,最好将池水盐度控制在10以下,并指出越冬鱼种规格100-200g/尾为宜。  相似文献   

10.
牛红华 《科学养鱼》2001,(12):25-25
一、网箱结构与要求箱体规格为5米×5米×2.5米,网目2.3~3.0厘米,由3×2聚乙烯网线编织,双层网套装使用。采用毛竹作框架,规格为5.1米×5.1米。网箱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破洞,防止发生跑鱼。二、鱼种入箱及放养密度鱼种入箱规格10~14厘米。鱼种规格过小,越冬成活率不高;鱼种规格过大,特别是池塘培育的鱼种,不适应网箱生活。池塘培育的鱼种进行网箱越冬,入箱前,至少要经过两次拉网锻炼,出塘时间在池塘水温10℃左右进行。网箱培育的鱼种在水库水温10℃左右进行并箱。鱼种的出塘、并箱应选择晴暖、风…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春片苗种培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片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培育大规格鱼种。在生产上大规格春片鱼种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大规格鱼种生长快,可缩短养殖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格鱼种的养殖周期要比小规格鱼种缩短1年左右;二是节省2龄鱼种池,为扩大成鱼池面积创造条件。规格大的春片草、青、团头鲂可直接套养在成鱼池中培育2龄鱼种。故可以适当淘汰2龄鱼种池。增加成鱼池面积;三是鱼种成活率高,为鱼种自给提供了可靠保证。大规格鱼种抗病力和抗寒力高。在养殖和越冬过程中死亡率低。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明晶 《科学养鱼》2006,(12):76-76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3,(12):14-15
我场以生产苗种为主的鱼种场。亲鱼越冬和当年鱼种越冬的好坏,是关系到第二年再生产和供应春片支援群众养好鱼的大间题。因此,如何搞好亲鱼和秋片鱼种的越冬,提高它们的成活率,是我场的一个重要任务。遵照毛主席  相似文献   

14.
《内陆水产》1992,(6):31-32
越冬鱼种大批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凡条: 1、鱼种规格过小:鱼种越冬时一般以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鱼体消瘦、规格过小,体内缺乏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1.要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伤无病,体表光滑的个体。用以明年繁殖的亲鱼,尾重2~3两以上;鱼种一般选留4~6厘米的。此外,在越冬前的20天左右,要投喂优质精饲料进行强化培育催肥。  相似文献   

16.
概述 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的黑河市,在池塘进行的常规养殖中,鲤鱼的繁殖通常是在每年的6月初至6月中旬才能产卵繁殖,经过15至20天的培育才能达到夏花规格1.5-3cm,养至9月中旬水温降到15℃至10℃时出池,出池时规格在50-100g左右。秋片鱼种规格小,越冬期长,10月至来年5月,7月的越冬期。由于黑河的气候条件差,鲤鱼苗从孵出至入池越冬的生长期短,仅3个月时间,造成秋片规格小,越冬成活率低,直接影响了鲤鱼的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养殖鱼种在山区低水温的生长期相对较短,鱼种越冬期较长,越冬成活率较低,而从外地调运鱼种运输成本高,成活率低。我们通过三年时间,以鱼种池塘为生产条件,进行了鱼种培育增产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共计6口,分别为3亩的3口,4亩的2口,  相似文献   

18.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1,26(1):32-32
鱼种在进入冬季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其新陈代谢作用逐渐减弱,食欲也相应减退,体质变得较虚弱,易遭敌害生物的攻击和致病菌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池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因此,如何保证亲鱼顺利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提高池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成功经验。1培育体质健壮的优良鱼种越冬前期就应加强对池塘鱼种的饲养管理工作,对吃食性鱼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如谷芽、麦芽、营养全价的商品饵料,而滤食性鱼种应通过培肥水质,使池塘水体中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以满足鱼种摄食的需要;其次是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鱼种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79和1981年先后开始的大规模商品鱼基地和乡村鱼种基地建设,大大增强了我省鱼种生产的实力。“六五刀、“七五”计划期间,平均每年新建投产鱼种池近万亩;鱼种产量平均年增150多万公斤,年均增长20%左右,其中最高的1988年比上年增加295.3万公斤,增长240%。  相似文献   

20.
李强芳  张建新 《水产科技》1992,(4):29-29,19
淡水鲳的越冬方法,一般采用温泉或温室,能取得较好效果。1991年冬,阳春县春城镇有一专业户引用井水,使淡水鲳在池塘内安全越冬。经4个多月后拉网检测:鱼种成活率达63%,一般规格从5—7厘米长至10一13厘米,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