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一些大中型水库养殖的鲤、鲢、鲫鱼患舌状绦虫病较流行并日渐严重起来,危害养鱼生产。经过我们研究采取药物混料投药方法治疗,效果很好。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病鱼症状: 舌状绦虫呈白色长带状,俗称“面条虫”。主要寄生在鱼体腔中。病鱼腹部膨大,严重时失去平衡,鱼侧游上浮或腹部朝  相似文献   

2.
草鱼绦虫病———散死病,与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简称三病)及其并发病的死亡不同。三病的死亡是急性的、大量的,一天比一天严重,绦虫病的死亡是零散的、不间断长期的持续死亡,病鱼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无明显逐日增多的规律。但在三病并发时,患此病的鱼首先死亡。在治疗了三病后,患此病的病鱼在数月以至于全年仍间断地持续死亡。因此,称其为“草鱼散死病”。这是草鱼难养、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惨重的。一、病原与病症1.病原此病病原体在北方多为舌状绦虫,在南方多为九江头槽绦虫。虫体寄生于草鱼胃…  相似文献   

3.
1989~1991年大伙房水库在网箱培育鲤鱼种期间,连续发生了绦虫病。病鱼体质消瘦,腹部膨大,摄食减弱,直至停食,肠管内充满虫体,打结,机械梗堵而死,且并发烂鳃,对鱼种危害较大。经初步鉴定为马口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opsariichthydis。通过两年  相似文献   

4.
鲢鱼鱼种体内寄生双线绦虫的裂头蚴(Digrammasp. Larva),它隶属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捕食鱼类的鸟类。过去,双线绦虫病只在大中型水库的鲤、鲫鱼体内发病,近年来,池塘养殖的一龄鲢鱼鱼种中常有大量鱼体感染双线绦虫病,并造成较大危害,根据我们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周边地区12个渔场的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89%,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鱼种体腔内有11个裂头蚴,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高达80%。一、发病症状患病鲢鱼鱼种腹部膨大,用手轻压病鱼腹部有坚硬实体的感觉(患水…  相似文献   

5.
1984年至1988年期间,本所试验场养殖的鲤鱼种连续发生了绦虫病,并以引进种德国镜鲤和乌克兰镜鲤为严重。病鱼体质消瘦、腹部膨大,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肠管内充塞数十条虫体,造成机械梗堵而死。对鱼种危害较大,二龄以上的鱼感染率明显下降。1988年春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保种越冬,经常发生腐皮病,其发病症状为:部分病鱼呆浮水面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吓,多数鱼在水面下拥挤成团,失去食欲。病鱼背鳍基部、腹部两例或尾柄处表皮发炎,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炎处肌内腐烂,严重的病灶呈锅底形小潭,露出骨骼。同时地水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从个别病鱼呆浮于水面开始,1-2天后即出现大批死亡。一、病因分析淡水白鲳鳞细小,极易脱落,拉网、称量、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体表受伤。受伤后的鱼体,长期处于低水温下即20℃左右,体质不易恢复,伤口难以愈合,这就为水中致病菌的感染打开…  相似文献   

7.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6,31(3):27-27
1 鲤鱼出血病 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患病鱼运输成活率低。根据病原病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何京 《科学养鱼》2002,(11):44-44
双线绦虫(Digrammasp)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过去一些大中型水库,在鲫鱼及野杂鱼体内偶有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趋势,主要对一龄鲢鱼种造成较大危害。根据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92%,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体腔内有13个裂头蚴。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最高为84%。但各阶段感染不尽一致,主要和水体环境改变(因干旱引起水面积减少)和水鸟的活动有关。本文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防治对策。一、病鱼症状患病鲢鱼从外观看,腹部膨大…  相似文献   

9.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7,32(1):29-29
笔者近几年在诊治鱼病时,发现以前几乎绝迹的舌状绦虫病时有发生,且呈流行趋势。究其原因,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使鸟类数量得以恢复,有些鸟类不仅直接捕食鱼类,而且还是某些鱼类寄生虫的终寄主,虫卵随鸟粪落到水中,造成鱼病暴发,对养鱼危害很大。舌状绦虫寄主就是鸥鸟,现将此病的症状、流行情况、生活史和防治方法介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13,(1):58-58
病情描述:病鱼腹部膨大,解剖鱼腹,肠道现白色带状物,腹水。剪开肠道.发现虫体。用显微镜检测为绦虫。  相似文献   

11.
1.病原与症状 由球状鳗居线虫(Anguillicolaglobiceps)寄生在鳗鲡鳔内,吸取鳗鲡的血液为生,造成鳔壁发炎充血。病鱼活动异常,离群,有时头朝上,在水面游动。此虫寄生数量多时鱼鳔显著肿大,以致于使腹部胀大,病鱼摄食差,消瘦而死亡。甚至因寄  相似文献   

12.
虹鳟是公认的名贵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凶猛,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场面较为壮观,加上其体色异常美丽,因此许多水族馆把它列为观赏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烂鳃病时有发生。现将本单位养殖虹鳟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病原分析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在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最终死亡。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田缺损。镜检绍丝发现有时出现寄生虫,但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有地细菌,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该鱼烂田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寄生虫侵袭鱼的鳃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黑龙江地区越冬池融冰后发生的鱼病呈上升趋势,种类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笔者自1999年~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对鱼类春片鱼种造成危害比较严重的鱼病按病灶部位归结起来有三大类,即鲤鱼出血病、原虫性鳃病和竖鳞病。一、鲤鱼出血病1.症状: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此鱼运输成活率低。2.判断:(1)出血性败血病: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充血发红,解剖时病鱼体内冒出血水,内脏有淤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2…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水库部分鱼类舌状绦虫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金水 《水利渔业》1999,19(4):43-44
调查表明,3座水库中黄河裸裂尻、黄河高原鳅、麦穗鱼和隆头高原鳅对舌状绦虫的感染率依次呈下降趋势,池沼公鱼和虹鳟未发现感染。随着鱼的生长,感染率上升,但感染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口干病,即九江头槽绦虫病,是鱼种越冬期间的一种严重病害,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鱼种的“四季病”。此病主要是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青、草、鲢、鳙、鲮等鱼的肠道内引起,对草鱼的危害更为严重。症状:病鱼瘦弱不吃食。解剖后,可见肠道内有白色虫体,严重感染时,肠道前端膨大,使肠道阻塞造成大批死亡。由于冬季病鱼食欲减退,疗效不理想,治疗此病多在春、夏、秋三季,一般采用槟榔或敌百虫等药物进行驱虫即可。采用别丁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95年在本县水库进行网箱养鱼100m2,投放50g规格鲤鱼种25000多尾,饲养到4月底,发现箱上查严重患上九江头槽绦虫病,采用丙硫咪喳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分述如下:一,鲤鱼绦虫病的发生及症状4月底5月初,正是各种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季节,特别是九江头借绦虫中间寄主剑水蚤大量生长繁殖,为线虫病的感染提供了条件,使网箱鲤鱼绦虫病感染快,病情严重。从4月25日开始,除有部分色体表损伤严重死亡外,同时有部分鱼体色发黑,靠箱边独游,不久则死亡;到4月27日死鱼达Zo尾,且箱上鱼觅食不良,仅上到水面吃食几分钟又分散下沉,或…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鱼类的病害日趋严重,绦虫作为一种大型寄生虫对于鱼类的危害较大。绦虫侵入鱼体肠道而引起的寄生虫疾病叫绦虫病,由于病鱼摄食量减少、口常张开,又叫"干口病"。绦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四大家鱼、鲫鱼、鲤鱼等,其中以草鱼和团头鲂尤为严重。草鱼和团头鲂体内寄生的为九江头槽绦虫,鲫鱼体内寄生的是舌形绦虫,鲢鱼体内寄生的为双线绦虫,鲤鱼体内寄生的为鲤蠢绦虫。关于罗非鱼  相似文献   

18.
1 看鱼的活动1.1 看鱼的分布:生活正常的鱼,群游于水中,活动自如,反应敏捷,受惊即潜,常不易发现它们;有病的鱼离群独游或散乱浮游水面,或成团打转,常分布池边、排水口或下风处。1.2 看鱼的运动:生活正常的鱼,身体平衡,运动活泼;有病的鱼游动迟缓,反应痴呆,甚至伸手可捉,有的争游于水面挣扎,乱跳,或肚皮朝天,或尾巴上翘露出水面。当患有孢子虫病或鱼鳅等寄生虫病时,会在水面作持续的跳跃。1.3 看鱼的吃食:正常的鱼,食欲旺盛,投食后能很快聚向食场抢食,而且食量比较稳定;病鱼食欲减退,往往有吃食量突然减…  相似文献   

19.
《广西水产科技》1978,(1):33-33
鲩鱼绦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鱼病,在两广分布较广,感染率高。特别是对一些小规。格(1—2寸)的鲩鱼种,在越冬期间危害更大,死亡率高达80-90%.多年来,我们对防治鲩鱼绦虫病,采取过不少措施,但都不能彻底解决。1974年7月,我场三口鱼塘,20多万鲩鱼种感染了绦虫病,当时用槟榔粉、南瓜子,敌百虫等拌玉糠投喂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鲫鱼大红鳃病发病猛、致死率高,发病期在5-6月,水温20~26℃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尾重250克以下的鲫鱼。发病时病鱼在距离水面5~10厘米深处,不游动。用物品敲打水面,鱼会下沉,但过一会又上浮到原来水面不游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黏液增多、水肿、出血呈鲜红色。解剖病鱼发现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道无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