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汉“1+8”城市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方法中的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区域变化差异模型来分析武汉城市圈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动态分析能够很好的揭示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76%/年,远高于其他八个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方面,增加最多的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量为0.463,而咸宁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减小了0.609,是减少最多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方面,耕地变化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园地变化集中在武汉市和孝感市,交通用地变化则集中在武汉市、孝感市和咸宁市。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快速进步,城市化发展日趋加快,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和经济建设的矛盾也日渐突出。而土地资源又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遵循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土地集约的要求下,如何更加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也尤为重要。如果要想有效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分析地下空间在现阶段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对策,确保科学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需求日渐增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日益扩大,而相应的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使用尚未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因此,文章从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出发,对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的界定、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使用类型、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城市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面临当前的严峻形势,低碳发展刻不容缓。城市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土地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能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布局,还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基于低碳视角对地下空间利用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有效的措施促进地下空间利用往低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PCA-DEA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PCA-DEA复合模型,借助SPSS、LINDO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土地投入和产出的主成分因子,运用C2R/DEA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内部差异明显,从中心城市到周边土地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土地产出不足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城市罔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介绍了武汉城市圈的概况,然后分析了研究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若干建议,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认为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应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使得优化后的土地资源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加速扩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用何种途径盘活并且提高现有存量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来有效满足城市土地需求,优化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该研究采用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苏州市存量土地类型的基础上,对苏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拓展政策空间、出台资金配套政策、明确部门职责等措施探索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新机制,提升苏州市国土资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水平,实现开辟建设用地新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对武汉田田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详细介绍了田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平面布局、地面出入口设置方案、地下各层平面布置、流线分析和疏散通道宽度及疏散方式设计等,为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新成  李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01-5102
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把城市土地利用看作城市空间协调的发展过程,结合土地集约利用的特殊内涵,通过分析城市土地空间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及空间功能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空间功能的叠加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辛集市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的扩展,城市周围出现特性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结合部.此区域经济类型多样,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矛盾突出.结合辛集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矛盾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胡动刚  刘忻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27-1331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武汉城市圈的土地状况,建立土地节约和集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城市圈和3个观察员城市内积极开展节地集地评价工作,有助于“双保工程”(保经济建设、保耕地红线)的实施,加速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熊晚珍  李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01-11202
在定量分析武汉市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趋势和土地需求总量的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至2010年武汉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土地储备规模和储备周期的合理确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试点单位,合肥市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4个全面",提升本区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肥市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吕枫  刘杨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85-3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当前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高;管理绩效集约度突出。最后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武汉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2008~2011年住宅地价交易资料,在ArcGIS9.3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插值分析,获取了住宅地价分布信息及等值线图,分析了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住宅地价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住宅地价高值区与商业中心呈现较强的一致性。该结论反映了武汉市中心城区住宅地价的分布规律,为研究其他种类地价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窗算法、监督分类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典型大都市武汉为研究区,对其1996—2016年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建设用地类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看,武汉热岛面积和强度有随时间逐步增加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武汉热岛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并沿中心城区向四周扩散。2)建设用地分布与热岛分布具有一致性。建设用地扩张可明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而绿地和水体对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3)交通运输用地对热岛效应增加贡献最为明显,工矿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也可导致热岛效应的增强;住宅、商服用地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因此,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宏观上,要保障一定数量比例的城市绿地以减缓温度攀升;在微观上,城市规划要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建设用地,建设点片状小绿地、口袋公园。  相似文献   

17.
郑楚亮  熊庆  宋晓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63-165
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开拓补充耕地的新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缓解人地矛盾,依据对共青城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全面调查,建立了园地补充耕地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以共青城市为例,对利用园地补充耕地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共青城市耕地后备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武汉市为例,将最低碳排放量与最大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为338 000.0 hm2,林地面积为103 100.0 hm2,草地面积为280.0 hm2,建设用地面积为185 000.0 hm2。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应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展,适度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武汉市1997~2006年的统计数据,从耕地资源变化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差异入手,分析了武汉市耕地资源变化的规律与趋势,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市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武汉市耕地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明显,耕地资源呈现出减少的总体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武汉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3类因素。研究结论对武汉市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