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南部县桑园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种桑不单只为采叶养蚕,果、叶二用的果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而果桑比较容易发生桑菌核病(即白果病),部份种植户因管理防治不当,损失严重.我县年年丰收的桑果,2011年却因"白果病"爆发,产量减少8成以上.楠木镇2010年4月20日的时候,桑果早已上市,而2011年因冬春气温较低,桑果成熟推迟了半个月左右,5月8日以后才能采摘.低温还导致菌核病在果园内肆无忌惮地蔓延,给即将成熟的果实带来了致命的伤害.为了减轻白果病对桑果的侵袭,降低损失,笔者就其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以免对果区再次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2.
果桑白果病属于一种由真菌所引起的常见病害,它会为果桑生长带来毁灭性打击,严重制约果桑的产量与品质,对后期果桑种植的经济效益收入也有巨大影响。本文中以河南省周口市当地果桑种植为例,探讨了果桑白果病发病的具体规律与原因,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桑白果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给果桑生长带来毁灭性的一种病害,该病严重制约着果桑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了桑农种植的经济效益。从果桑白果病的种类以及病原学出发,分析果桑白果病的发病规律,总结果桑白果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广大的果桑种植户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促进养桑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省宁国市果桑种植正悄然兴起。果桑以结果为主、果叶兼用,桑叶可用于养蚕,桑果(俗称桑葚)供鲜食或进行深加工,在春末夏初的4—5月上市,桑果酸甜可口、味道鲜美,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伴随着果桑产业的发展,果桑菌核病的危害也逐年加重,降低了桑果的产量与品质,严重影响了果桑的经济效益,生产上务必引起重视,积极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露地栽培果桑发展较快,由于成熟时期接近,桑果大量集中上市,致鲜果销售市场趋于饱和。果桑采收后期,樱桃、枇杷等水果陆续上市,也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桑果鲜销的价格。为了提高果桑生产的经济收益,进行果桑大棚设施栽培,可以人为地调控果桑栽培环境,使桑果成熟期提前,满足水果淡季的供应,销售价格比露地栽培高出2~3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果桑新品种之葚1号是以引进种质资源台湾四季果为母本,农桑12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筛选出的优良果桑新品种。之葚1号树形开张,果实成熟期5月中旬,采摘期18 d,叶片小,叶长13 cm左右,宽8 cm左右。果实产量高,产量可达30 t·hm-2,在挂果期枝条弯曲倒挂,桑果暴露在枝叶顶部和外部,其成熟桑果呈红紫色。之葚1号果桑菌核病发病率低于20%,抗菌核病能力强,之葚1号适应性广,观赏性优,适合农家乐旅游采摘,适合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优质果桑品种引进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十、台湾长果桑、台湾四季果桑、桂花蜜、红果2号引种到安徽省太湖县进行栽培,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桑果产量和质量情况调查,大十、台湾长果桑、桂花蜜适合鲜食采摘,红果2号、台湾四季果桑适合于桑果加工。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多元化开发贵州果桑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筛选优良果桑资源,以贵州省收集的15份野生桑果实为试材,对其物候期和4个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测定8个营养品质,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果实经济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份供试材料的经济性状和果实营养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品质最佳的5份资源依次为果15、果14、果3、果9、果12。其中,果15、果14形状表现相似,单果偏重、果实出汁率高、产果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偏甜,适合作为鲜食和深加工材料利用;果3、果9,单果重中等偏轻,产果量中等,但其营养成分含量高,适合作为品质育种基础材料;果12单果最重,产果量中等,鲜果酸甜适中,适合作为鲜食资源。  相似文献   

9.
果实套袋是枇杷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资中枇杷果农果实套袋情况及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了常用枇杷果袋的类型、品牌、规格、价格等信息,测定了不同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套袋可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纵径、单果重、可食率,但会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使果实风味变淡.②不同类型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10.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参数,为果酒加工企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黑桑椹和干桑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桑椹果叶酒品质显著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桑椹果叶酒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优的桑椹果叶酒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原料配比、发酵温度、 初始pH值、 初始糖度4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各因素与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的数学模型Y = 91.36+0.37A-0.198B+1.02C-1.56D+0.45AB-0.43AC-0.67AD+0.33BC-0.25BD+0.90CB-2.96A2-1.85B2-2.53C2-3.02D2【结论】桑椹果叶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配比103.64、发酵温度17.04℃、 初始pH值3.59、 初始糖度21.83%,桑椹果叶酒感官评分最大理论值为91.63分,与模型预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桑椹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深加工产品以及推广种植果桑产生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发展前景,以期促进果桑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果袋对霞光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晚熟油桃品种霞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纸质类型果袋(白色单层纸袋、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和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套袋的对照相比,套袋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桃病虫果率、果锈指数和裂果率(P<0.05),并显著增加了亮度值、色饱和度和去皮硬度(P<0.05)。3种套袋处理中,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和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的病虫果率和裂果率均显著低于白色单层纸袋处理(P<0.05),而单果重显著高于白色单层纸袋处理(P<0.05);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和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亮度值、黄色饱和度、色饱和度均显著高于白色单层纸袋处理(P<0.05);白色单层纸袋和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红色饱和度、红色饱和度与黄色饱和度比值均显著高于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处理(P<0.05)。因此,用外黄内白双层纸袋对长江下游地区晚熟油桃进行套袋生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7个果桑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方法]2014年引进7个果桑品种(大十、红果2号、四季2号、台湾超级长果、果选2号、珍珠白、桂花蜜),并连续4年对其进行引种观察,比较其树体特征、物候期特征、结果习性特征。[结果]7个果桑品种中,6个品种适应性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果,只有台湾超级长果越冬时新稍冻死,从而影响其长势、产量。其中,大十、四季2号在引种地表现优良;大十出芽时间早、长势优良、叶形大、分枝数多,产量高;四季2号长势、产量次之,但口味甜,果色紫黑色,果质优良。桂花蜜、珍珠白发芽迟,成熟晚,能延长果桑采摘期。[结论]大十、四季2号能作为优良品种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推广;桂花蜜、珍珠白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辅助推广。  相似文献   

15.
套大袋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两次套袋中套大袋时期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果实成熟时,过早套大袋的,单果重变小,晚套大袋的单果重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5月2日套小袋的基础上套大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属于套大袋的最佳时期,即5月12日前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迟套袋的果实硬度有所降低,且套袋越迟,白袋和黑袋的果实硬度差别越大。果皮厚度只有套大袋最早的a白比CK果皮厚度低,而其他处理都增厚。果点密度增加,且大袋套得越早,同处理间套黑袋的与套白袋的差异显著,套的晚差异不显著。果点直径减小,且随着套大袋时间越晚,同处理间套黑袋的与套白袋的差异减弱。果实亮度L*值增加,套黑袋的比CK果面绿色度极低,且果面黄色度低,套白袋的比CK果面偏绿,而偏黄色值差异不大。套黑袋的随着套大袋时间越晚,则越偏向绿色、黄色。  相似文献   

16.
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15份果桑无性系的基因组DNA,通过RAPD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不同果桑无性系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每条引物扩增出8~15条清晰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4~15条,多态性比例为50.0%~100.0%。20条随机引物共得到232条清晰的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78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76.7%;利用随机引物OPA-09和OPD-05的扩增产物电泳图为基础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鉴定出15个果桑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育果袋对‘瑞雪’苹果(Malus×domestica Ruixue)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品质‘瑞雪’苹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以5年生‘瑞雪’苹果为试材,于花后70 d分别采用红、橙、黄、绿、蓝、靛、紫单层木浆纸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单层白色育果袋为对照,于花后190 d统一采收。采用光谱仪测定不同颜色果袋内透射光光谱,测定果皮叶绿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类黄酮含量、果实糖组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法探索光质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育果袋内光质组成主要与果袋颜色有关,其中,与白色果袋对照相比,紫光、红光分别在对应颜色的果袋中透过率均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的1.15、1.13倍。不同颜色果袋处理后,果皮的L*和b*值均高于对照白色果袋,而a*值、果点指数、着色指数均低于对照。与其他彩色果袋相比,紫色果袋处理后的果皮叶绿素(0.0548 mg·g-1)、果实总酚(1.325 mg·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桑椹的营养成分差异、组成特征,综合评价其品质,筛选出适合在新疆推广的优势品种,为果桑资源的品种优化、新品种培育及多元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6个农家品种和2个引进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33个品质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判别桑葚营养品质差异性和关键性特征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品质最优的品种。【结果】不同桑葚间的基础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较强相关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桑葚中均含有较高的芦丁和绿原酸,其中药桑和台湾黑桑的总酚酸含量较高;在8种桑葚中均检出了17个单一氨基酸,Asp、Glu变化最为剧烈且平均含量较高;TAAs含量最高为黑桑,NEAAs是桑葚氨基酸的主要组分,其次是MAAs,最低为CEAAs。不同品种桑葚分为4个类群,OPLS-DA分析筛选得到11个差异性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构建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0.474 8F1+0.219 7F2+0.142 6F3+0.097 2F4  相似文献   

19.
桑椹鲜果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桑椹鲜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含有水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酸等基本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花青素、白藜芦醇、硒等活性营养成分。尽管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不同,但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和保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桑椹品种所含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不同,氨基酸种类含量较为齐全,其中含有人类所必需的7种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65%~1.73%。对几种主要的桑椹品种进行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及其功能性评价,可为桑椹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套袋及遮光对黄瓜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绿3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套袋材料对套袋果实(雌花)袋内微环境、果实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使袋内温度升高、光照减弱,其中以黑膜袋处理的升温效果最显著,纸袋处理的遮光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套袋处理的坐瓜率均下降,黑膜袋坐瓜率降低幅度最大;但对已坐住的果实,除黑膜袋外,套袋果实较对照发育快。套袋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及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其中纸袋处理的瓜色最浅,叶绿素含量最低。套袋果实表面洁净,无农药和尘埃污渍,果色鲜绿或白绿,感观好,但口味较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