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棉花的抗风险、抗灾难系数,确保棉花主产区稳产增收,2009年开展环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采取定户、定田、定模式、定技术方案的办法,分别布置棉花+花生、棉花+玉米、棉花纯作(对照)3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花生间作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棉田总体效益,相比纯作区年总产值增加了0.38万元/hm2,纯收入提高8.0%,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2.5%。而棉花+玉米间作存在空间生态位竞争,棉花产量受到影响,减产40.2%,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济效益上比棉花纯作年总产值却增加0.66万元/hm2,纯收入提高20.0%,但从粮食食品安全考虑,建议该模式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2.
鄂东南地区花生+棉花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鄂东南地区花生与棉花间作模式,选取2个花生品种与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间作,结果表明,花生与棉花间作,对花生的生理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的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增加,花生的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均减少;相对于花生单作,间作种植时的整体产值均有显著增加,花生天府11号增幅最高,达到52.95%,总产值增加11 111.1元/hm2。因此,考虑劳动成本和投入,建议在花生种植区,如湖北省红安、罗田等山区丘陵地带,可适当采取地膜花生与直播棉花间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栽种规格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花魔芋单作,糯玉米单作和15种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可行,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魔芋产量(27 941.18 kg/hm~2)最高,经济效益(134 783.86元/hm~2)也最高,综合评价可知,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间作处理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棉花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亦可提高其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全氮含量降低较小。花生棉花6∶4间作可提高花生单株果重,比单作提高4.22%,但间作对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和出米率影响较小。花生棉花不同间作处理的总收益均高于花生和棉花单作,且以4∶2间作处理的总收益最高,达38 025元/hm~2,其次为6∶4间作处理,为35 760元/hm~2,分别较花生单作提高19.41%和12.30%,较棉花单作分别提高39.59%和31.28%。综合考虑间作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花生棉花6∶4间作为两作物间作的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5.
木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与花生2:5带状套种模式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与单作下玉米及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表现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下的玉米及花生产量优势表现不明显,但间作每667m~2总产值总产值达2804.08元,高于单作每667m~2产值;每667m~2纯收入达1564.55元,比单作玉米增收133.97%,比单作花生增收25.37%,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果蔗田不同种植方式的光能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果蔗间作番茄和黄瓜,其光能利用率达1.7705%和2.8391%,较果蔗单作分别提高48.5 7%和138.24%;每公顷纯收入分别增加2476.35元和699.00元。(2)间作的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都显著高于单作;前者的土地当量值(LER)均超过2,显示了间作有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增产的效果。还测定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部分化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大豆产量和产值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2005年进行玉米大豆单作、间作、混作(同穴播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单产和产值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面积玉米大豆混作总产值>玉米大豆间作总产值>玉米单作总产值>大豆单作总产值。  相似文献   

9.
为糯玉米间作花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用糯玉米品种美玉16号,红花生品种天府18、黑花生品种天府28分别进行间作,研究鲜食糯玉米、花生间作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美玉16与天府18、天府28分别在2∶4间作模式下,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花生的多数性状则呈下降趋势,其单产较净作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2种间作模式的产量间作优势分别为3 728kg/hm~2和3 730.4kg/hm~2,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3;美玉16与天府18、天府28间作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3 461.6元/hm~2和27 731元/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高产高效的作物间作配套种植模式,改善红壤区的种植结构。[方法]设置花生/糯玉米间作、花生单作和糯玉米单作3种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不同模式对花生与糯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对花生和糯玉米的生长性状影响不大。产值效益最高的是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其次是糯玉米单作模式,再次是花生单作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丘陵红壤区的作物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较优的芝麻与花生间作套种的配比及施肥技术。[方法]采用双因素(2种施肥方法和5种配比)随机区组设计,10个处理,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12.0m2。2种施肥方法分别为C1[底肥(540g/小区,复合肥+追肥(90g/小区,尿素)]和C2[全部作底肥(540g小区,复合肥)]。五种配比(芝麻:花生)分别为M1(2∶4),M(22∶6),M(31∶4),单作芝麻(CK1),单作花生(CK2)。[结果]6行花生2行芝麻,每小区施底肥540g,复合肥+追肥90g尿素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22378.68元/hm2和1.56;芝麻产量641.64kg/hm2、花生产量2506.67kg/hm2;产投比4.94;较单作花生、芝麻收益增加32.32%、95.97%。[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找到芝麻与花生的最佳种植配比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随着年总产量的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麦玉玉复合群体的产值和纯收入达27045.9元/hm^2和14884.95元/hm^2,比春玉米一熟单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复种产值提高91.50%和20.38%,纯收入提高74.70%和11.81%。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选择越冬菠菜和早熟秋白菜参与到模式中进行间套作,增加复合群体空间层次与集约程度,其产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布设不同套种模式,比较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条件下,几种套种模式产值和效益均高于单种模式,其中玉米套种白芸豆纯收入达29142.0元/hm^2,投产比为1:2.6;玉米套种南瓜纯收入达26530.5元/hm^2,投产比为1:2.9;玉米套种马铃薯纯收入达26289.0元/hm^2,投产比为1:2.3;玉米单种模式纯收入14839.5元/hm^2,投产比为1:2.5。说明套种模式确实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半夏和玉米的多种间套作模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以小麦窄-宽-窄行的方式套作半夏,虽然小麦减产0.45%,但套种的半夏生长健壮;夏玉米与半夏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半夏播量为480 kg/hm2,与玉米品种晋单63号、郑单958宽窄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佳,半夏及玉米产量较高,该模式纯收益比小麦、玉米轮作高出2.7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旱地大豆和花生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为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及缓解南方红壤旱地作物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花生单作(CK1)、大豆单作(CK2)为对照,设2行花生//2行大豆(J1)、4行花生//2行大豆(J2)、8行花生//2行大豆(J3)3种间作种植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花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间作总面积产量、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豆在间作模式中则处于优势地位,与其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可提高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并显著提高间作总面积产量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P<0.0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情况,花生//大豆间作处理中以J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纯收益达4223.07元/ha,产投比为1.31.[结论]花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作大豆,而与单作花生无明显差异,其中,以2行花生//2行大豆的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可在江西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品种中黄30号和孜然品种新抗18-2为材料,在河西灌区进行了孜然套种大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套种总带幅为160 cm,大豆带幅80 cm种3行,行株距30 cm×20 cm;孜然带幅80 cm,撒播密度为225.0万株/hm2时优势最明显,带田总产量可达9 478.8 kg/hm2,较对照增产8.8%,产值和纯收益分别为54 351元/hm2和48 921元/hm2,较对照增加10.7%和12.10%,且稳定系数高,为最佳套种密度。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麦套棉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表明: 新疆麦棉套作小麦与棉花共生期达50 d ,全生育期套作棉比单作棉长4 d,共生期套作棉株高、茎粗、叶龄等小于单作棉,但共生期后,套作棉的生长速率要快于单作棉,最终反超单作棉.套作棉开花前叶面积指数小于单作棉,开花后则高于单作棉,直至吐絮.套作棉单株结铃性强、铃大,皮棉产量1 3 38.4 kg/hm2,占同面积单作棉的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