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母猪心理应激指标唾液皮质醇水平和淀粉酶含量的检测,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母猪大群饲养模式与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活动空间对妊娠母猪心理状态造成的的影响,确立一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母猪饲养模式。[方法]试验选用二产大长母猪58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头,采用传统的限位栏饲养,每头饲养面积1.43 m~2,试验组30头,采用智能化大群饲养,每头饲养面积2.6 m~2,其余饲养管理一致。于试验的1、3、8、10、15周及分娩前1周的第1天采集试验动物的唾液样本,检测唾液中皮质醇水平和淀粉酶含量。[结果]2种饲养模式下母猪的唾液皮质醇和淀粉酶均表现出相反的分泌趋势。第8周前,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大群饲养模式下母猪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限位栏饲养,第8、10周2种饲养模式下试验母猪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差异,第10周之后,大群饲养试验母猪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限位栏饲养的试验母猪。第3周前限位栏饲养的试验母猪淀粉酶含量显著高于大群饲养,第3周开始呈现相反情况,2种饲养模式下大群饲养母猪淀粉酶含量显著高于限位栏饲养的试验母猪。[结论]智能化大群饲养模式更利于妊娠母猪的身心健康,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母猪群养单饲生产模式产生背景、系统布置和组群模式,比较分析在杜洛克母猪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传统的限位栏饲养相比,群养单饲可明显改善同时期杜洛克母猪体况和健康状况,母猪胎均总产仔数、胎均产活仔数和胎断奶仔猪数分别提高0.44头、0.56头和0.47头(P0.05),一情期配种分娩率提高7.0百分点,平均胎间距和母猪淘汰率分别降低7 d(P0.05)和12.5百分点。由此,采用群养单饲可明显提高杜洛克母猪的产仔性能和利用效率,改善母猪福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盟全面禁止限位栏的使用,实现种母猪群养将成为未来福利饲养和健康养殖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从识别、饲养、分离和发情鉴别等方面分析了种母猪群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并从电子标识与自动识别、群养个饲、自动分离、发情智能鉴别等方面提出种母猪群养管理的对策;介绍了种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基于数据库的工作流系统.  相似文献   

4.
母猪舍饲群养工艺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饲群养是规模化猪场母猪的新型饲养模式,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基于"动物福利"养殖理念,依据母猪生物学特性和生理需求特点,为规模化猪场母猪创造和谐的群居生活及良好的生产环境,并借助利用射频识别、自动化控制及计算机管理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的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群养母猪的个体精细化管理。重点介绍母猪舍饲群养工艺以及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优点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24头产期接近的台湾杜洛克初产母猪,平均产后体重为179.8 kg,平均带仔数为7.97头,根据产仔时间接近,带仔数等相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研究饲喂次数(日喂3次和4次)和添加脂肪粉(0%和6%)对泌乳母猪繁育性能的影响.经过35天泌乳期的饲养,结果表明台湾杜洛克初产母猪哺乳期饲喂高能饲粮和增加饲喂次数对仔猪的个体重、窝重,或母猪的泌乳性能影响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郎溪县某养殖场的106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及其生产分娩记录为材料,对母猪的胎次、窝产仔数以及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供试母猪均使用相同的免疫程序,采取相同的饲养管理方式。结果表明:第1胎的母猪窝平均产仔数最低为9.67头,从第2胎开始到第4胎每胎逐渐上升,从第5胎开始下降。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3~4胎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初生窝重均比较出色。因此,规模化集约养猪场的繁殖母猪群3~4胎的母猪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可以保证繁殖母猪群出色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7.
现代养猪多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在放牧条件下每窝断奶10头仔猪,封闭养猪也应以此为目标。如果在封闭条件下达不到每窝断奶10头,那就说明仍有问题。目前大部分生产搞的好的单位,在与牧地土壤隔绝的情况,每窝断奶仔猪可达8~8.6头。在封闭条件下饲养,使母猪受胎率下降,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每胎配种次数多,不孕率高,产仔数少,易患腿、蹄毛病以及产生其他问题。①后备母猪发情不明显,失配较多,有的甚至生殖器官不成熟,性发育不良或发情延迟。群养比单养更易发生以上情况。公猪养在母猪附近,对改善以上情况有所帮助。可见,封闭饲养的母猪易导致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杜洛克猪的外貌特征和在原产地的生产水平,重点研究了它在唐河县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生产性能结果,其初步结论是: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8.32头,窝产活仔数为7.93头,初生个体重为1.45公斤,初生窝重为11.52公斤。20日龄窝重平均为33.19公斤。双月断奶窝重平均为120.55公斤。双月断奶个体重平均为16.48公斤。六月龄公猪平均个体重为75.23公斤,母猪平均个体重为77.50公斤。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平粗纤维饲粮对妊娠母猪行为规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对在群养单饲生产条件下 ,不同粗纤维水平饲粮对妊娠母猪行为规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长白经产 (均为五产 )妊娠母猪 9头 ,将其随机分为 3组 ,每组的 3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舍中 ,每头每日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 5 .6 7% ,11.5 8% ,16 .5 3%的饲粮 2 .5 0 kg,3.0 0 kg,3.5 kg。每日饲喂 3次 ,每次等量饲喂。采用瞬时记录法 ,每次观察间隔 2 m in。试验从母猪妊娠 2 2日至妊娠 78日进行为期 5 6 d的行为观察。结果表明 ,通过饲喂妊娠母猪高纤维饲粮 ,减少了其行为规癖 ,即无食咀嚼、与地面有关的行为、与饲槽有关的行为及与围栏有关的行为的发生 ,并增加了趴卧时间 ,这表明饲喂妊娠母猪高纤维饲粮对其福利有益 ,特别是在缺乏采食替代物的环境贫乏的畜舍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四烯雌酮对初产母猪分娩率、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选取已配种的后备母猪8头作为对照组(母猪不饲喂四烯雌酮);另选取已配种的后备母猪13头作为试验组(饲喂四烯雌酮15 mg·d-1·头-1,连续饲喂14 d)。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的分娩率分别为87.5%和76.92%,产仔数分别为7.83头和9.20头,仔猪体重分别为1.20和1.06 kg。对照组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与试验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母猪分娩率和仔猪初生重均高于试验组,而产仔数低于试验组。说明四烯雌酮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数,但不能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及仔猪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355头(1~4胎)正常发情、配种和分娩的大长(YL)和长大(LY)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对母猪胎盘进行收集称重,同时称量仔猪的初生重及初生窝重,并记录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数以及母猪的品种和胎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胎盘效率的提高其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也提高,IUGR发生率降低,LY与YL母猪胎盘效率最高的1/3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胎盘效率最低的1/3组(P0.05);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之间的胎盘效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但是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初产母猪(P0.05),死胎发生率和木乃伊发生率要低于初产母猪,而IUGR发生率高于初产母猪;IUGR发生率、死胎发生率和木乃伊发生率与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胎盘效率呈负相关,并且IUGR发生率与死胎、木乃伊发生率之间也呈正相关;胎盘效率与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IUGR、死胎和木乃伊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胎盘效率越高其产仔数、产活仔数也越高,而IUGR仔猪、死胎和木乃伊发生的频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产前4周的长白×大约克母猪72头,随机分成3组。试验共设3个日粮处理:添加100% CuSO4·5H2O(对照组)、30%蛋白质螯合铜+70% CuSO4·5H2O(30%百乐铜组)和100%蛋白质螯合铜(100%百乐铜组),各日粮处理的Cu含量一致,研究有机微量元素蛋白质螯合铜对母猪繁殖力及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妊娠期(1~28 d)和哺乳期(29~50 d)两阶段。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百乐铜可明显地减少母猪哺乳失重,有利于改善仔猪初生重(P>0.05);30%百乐铜组仔猪断奶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百乐铜组(P<0.01);(2)百乐铜可提高母猪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P>0.05),改善日粮干物质的消化率(P<0.01);(3)100%百乐铜组母猪所产仔猪在14日龄(P>0.05)和21日龄(P>0.05)阶段均呈现血清Zn,Fe,Mn和Cu微量元素水平明显提高,证明母猪日粮添加百乐铜后Cu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得到提高和改善。结果表明:母猪日粮添加有机形式的蛋白质螯合铜——百乐铜可明显地提高仔猪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并随仔猪的生长发育,微量元素体况和贮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白母猪利用年限相关性状的遗传结构,实现早期选种,本研究采用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华南种猪遗传评估网1998年1月至2014年8月收集的大白猪繁殖性状数据,使用DMU(V6)分析计算母猪第1胎分娩日龄、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第5胎稳定性、终生总产仔数、终生产活仔数和终生日龄间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子数、终生产活仔数、第5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132~0.198,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第3胎稳定性遗传力为0.230~0.27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第1胎分娩日龄、终生日龄遗传力为0.492~0.642,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大白母猪第1胎总产仔数、第1胎产活仔数、前3胎产活仔数、前5胎产活仔数、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有较强的正遗传相关,与终生日龄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与第3胎和第5胎稳定性有较弱的正遗传相关。母猪初产日龄与终生总产仔数和终生产活仔数间呈一定的负遗传相关,而初产日龄与终生日龄呈强的正遗传相关。通过对母猪利用年限的遗传参数估计有望通过选育提高利用年限,通过母猪利用年限有关性状与其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有助于早期选种加快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4.
饲粮中添加叶酸对乐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本地猪种乐平花猪以探讨饲粮中添加叶酸对繁殖母猪的作用效应。27头经产母猪根据年龄、胎次与系祖来源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在妊娠和哺乳期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叶酸0(作为对照)、2mg/kg和6mg/kg。结果表明:添加叶酸提高了总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40日龄育成数(P<0.1或P<0.05),尤其是添加叶酸6mg/kg组的总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了1.89头和1.34头;3个处理组的仔猪平均初生体重没有明显差异(P>0.25),但是初生窝重及40日龄断奶窝重随着补充叶酸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P<0.1或P<0.01)。虽然各处理组的母猪在繁殖周期各阶段的体重没有变化(P>0.25)。,但添加叶酸组母猪的孕期增重及哺乳期掉膘却趋向于增加,且母猪妊娠期的增重愈多,其哺乳期掉膘亦愈多。本研究结果证明,在母猪妊娠和哺乳期基础饲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叶酸,通过增加其窝产活仔数可以进一步发挥乐平母猪较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表现为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猪的乳头数与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乳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母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究母猪妊娠期饲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初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挑选434头体况均匀一致的两批次后备母猪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逐渐加料和先减料后加料的饲喂方式饲养。记录初产母猪上产床的P2点背膘和头胎繁殖数据。结果显示B组饲喂方式的母猪,头胎生产成绩优于A组,其中总产仔、活仔和健仔数分别达到14.2、12.4和10.7头。背膘为16.0~20.0 mm的母猪繁殖数据最佳。另外,B组初产母猪背膘厚达到16.0~20.0 mm的比例比A组高6.8%,且偏"肥"的母猪更少。说明对于头胎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先减料再加料的方式繁殖性能更优,综合效益更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的ES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SR位点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呈现AA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调整猪群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杂种母猪的生产力,利用SPSS 10.0软件中的相关模块,对510头杂交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繁殖性状对胎次的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活仔数(Y2)与总产仔数(Y1)、断奶仔数(Y3)、窝重(Y4)表现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3、0.893和0.845,并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总产仔数与断奶仔数和窝重也表现较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和0.796,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繁殖性状对胎次(X)的回归方程如下:Y1=9.416+1.473 X-0.306 X2,Y2=9.416+1.636 X-0.333 X2,Y3=9.416+1.811 X-0.355 X2,Y4=9.416+4.865 X-0.834 X2。研究为合理利用二元或三元杂交母猪,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三系配套母猪的配合力,在华农温氏皇宫猪场,对5种组合W211、W212、W362、W351和W352的杂交母猪生长发育性能进行对比;用S121系公猪与上述5种杂交母猪配种,生产商品肉猪,比较不同杂交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母猪的体型外貌有一定差异,其中,W211系猪乳头数偏少、体长偏短;W21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中等;W362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短;W351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较长;W35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最长。W352系母猪在产仔性能和配种分娩率方面都比W211系母猪要好,其中,一胎猪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6头,胎均健仔高0.5头;经产猪的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9头,胎均健仔高0.8头。W352系猪生长速度快、背膘稍偏厚。不同杂交母猪都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但W352系母猪在产仔数方面的杂交优势率较明显(大于5%)。W352系猪体型高长、繁殖性能优势明显;三系母猪因杂交优势、高产纳入利用,平均每头出栏肉猪新增获利达13.9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温氏集团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了五系杂交配套肉猪的生产推广应用研究,初步推广范围覆盖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湖北、安徽等省区的7个公司。W352系母猪分娩数据统计结果表明,W352系母猪体型高长、收腹较好、肌肉中等、头腮较小,乳头数和繁殖性能较高;与同期二元杂母猪相比,W352系母猪乳头数多0.3~0.8个,产总仔数高0.3~0.9头,产活仔数高0.3~0.8头,产健仔数高0.2~0.7头,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仔猪数量(PSY)提高了0.8~1.8头。WS501五系杂交配套肉猪上市超过260万头,从养猪户和市场反映来看,WS501配套肉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上市体重大、一致性好,受到市场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