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麦-稻-稻”周年粮食三熟制生产的大麦品种,本研究对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7个大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种植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32~136 d,均未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浙皮14号产量位居第一,为3 78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7.2 kg·hm-2;浙皮15号产量其次,为3 709.2 kg·hm-2,比对照增产49.2 kg·hm-2;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种植效益分别为3 825和3 681元·hm-2,均高于对照浙啤33。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麦-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  一、稻-稻-瓠模式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明显采用稻-稻-瓠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年纯收入可达3663元,比传统的稻-稻-麦栽培模式增加收入2826元。  2.避开茬口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冬季许多高值作物由于收获期迟,种植早稻的时间较紧,若冬季种植长瓠,4月中旬即可收获结束,有利于早稻的种植,解决了季节紧的问题。  3.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由于冬种蔬菜施肥多,特别是有机…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稻区单季种植效益下降,春季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下降的现状,提出"稻-草-鹅"高效可持续种养模式.该模式采用系统耦合技术,实现水稻、牧草种植系统与肉鹅饲养系统的耦合,以水稻田为基础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稳产增收、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4.
稻田双孢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南充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20万亩左右,产量110万t以上,其中两季田面积达120万亩以上.为高效利用冬闲稻田,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市、县农技部门通过联合攻关,探索出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稻—菇连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粮食过千斤、收入上万元的"千万田"种植模式,每年推广面积均在5万亩以上,3万余户种植户年均增收6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针对明心寺镇距离资中县城较近,以及本镇油沙质干田多的实际情况,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把推广"粮经"栽培模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之一,改过去"稻-油"、"稻-麦"为"稻-菜-菜"、"菜-稻-菜"栽培模式,使该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效,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稻田耕作系统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而成,对它的正确评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对稻田不同冬种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各冬种复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油菜/花生-稻)、处理E(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绿肥-稻-稻)、处理D(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2013年则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表现为处理D(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油菜/花生-稻)处理E(绿肥-稻-稻)处理C(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综合两年的结果来看,"油菜/花生-晚稻"和"蔬菜/花生‖玉米-稻"是综合效益较好的两个模式。虽然"蔬菜/花生‖玉米-稻"经济效益较好,但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蔬菜种植又需要肥沃的土壤,因此此种模式适合在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的地区推广应用;"油菜/花生-晚稻"模式中,油菜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等成分,其秸秆就地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和农田系统,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早稻改种花生,花生比水稻更具价格优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花生后种植水稻在兼顾经济收益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粮食需求,该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晚稻生长时长,花生品种应尽量选择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摸索出了一套"食荚甜豌豆-夏大豆-荞麦"高效栽培模式,其效益远远高于稻一麦两熟模式.  相似文献   

8.
稻田增效的几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左右,稻田耕作制度主要是肥-稻-稻、油-稻-稻、油-稻等“老三篇“,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品卖难,稻田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正本报讯日前,在湖北省洪湖市召开的全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宣布启动实施"水稻+""551"工程,大力推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到5000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来自全国水稻产区22个省(区、市)技术推广部门及重点县代表、有关专家及稻米经销商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观摩了洪湖市汉河镇稻渔共生示范基地、乌林镇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现场和经济开发区再生稻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为依据,通过提倡油菜"五改一量"轻简种植模式,克服"稻-稻-油"三熟制季节紧,劳力严重不足,耕种技术繁锁,费工、费时、费力、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的缺点,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当地生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田种植模式,适合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季稻+再生稻模式不利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增产难以增效,只宜适度发展;稻渔模式快速发展,存在着极大风险,同时可能严重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太湖县粮食绿色增产攻关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攻关技术模式,2015年太湖县在创建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时,对稻鸭共生、水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水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适合当地耕作制度,能让粮食绿色增产、农民节本增收,实现生态文明、粮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市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近年来,市郊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总产逐年增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目前,随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市郊生产水稻种植模式有了较大的变革,有直播稻、移栽稻和抛秧稻等多种种植方式。由于稻田生态发生了变动,导致了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 m2产量400 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对粮经(菜)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认为在适宜稻区实行水稻、黄皮洋葱一年两茬种植模式较为理想.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有效解决粮经(菜)争地的矛盾,快速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而且土壤养分利用科学,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蟹稻共生模式应用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稻蟹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无公害稻米以及消费者喜食的河蟹,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稻蟹共作模式,提高了水稻种植的附加值,实现了"一地两用、蟹稻共赢"。  相似文献   

17.
高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97-11297,11300
耳稻轮作模式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提高了种植效益,一水一旱,病虫害少,土地利用率高,是一种“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均口镇大面积推广"烤烟-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明显。该文分析烟后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烟后稻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促进烟后稻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两稻一肥"种植模式,并对项目建设可行性、效益、注意事项、风险评估和化解、政策保障等方面具体分析,以期为"两稻一肥"种植模式在全县范围进行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