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2006~2010年间湖北省小麦生产概况,指出了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推广和服务在"十一五"湖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十二五"发展湖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近年来,宿州市推行了"一喷三防"技术,在增加小麦籽粒数、提高产量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经验,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小麦植株生长环境、增加产量等4个方面分析了小麦"一喷三防"应用技术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以期为当地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生产、品种、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扶持政策情况,分析了当前大豆生产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四五"大豆生产推广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渭南市小麦病虫种群的变化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体系中改进的内容,分析总结了实施的效果。经过对小麦"一喷三防"体系中药剂配方、喷药时间等技术项的改进,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等主要病虫的危害;同时,对蚜虫起到了明显的压前控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产量情况,开展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进行配方施肥可以极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淮北地区建议小麦生产中的氮、磷、钾配方为纯N 186.0 kg/hm~2、P_2O_566 kg/hm~2、K_2O 135 kg/hm~2。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九五”期间我市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新疆"十五"期间小麦栽培、植保、土肥等学科科研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十一五"期间新疆小麦栽培研究和生产的建议,旨在推动新疆小麦的科研工作,促进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组“十五”期间有28个小麦新品种获国家和省审定,建立了超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平台,为“十一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新疆"十五"期间小麦栽培、植保、土壤与肥料等学科科研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十一五"期间新疆小麦栽培研究和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肥料"3414"试验,分析出了小麦生产中最大与最佳施肥量,总结出了不同生产条件下小麦推荐施肥量,提出了小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省小麦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麦增产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技术措施;针对湖北省2009年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湖北省小麦秋播的技术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评价系统的编码语言为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0环境下编译,数据库通信及操作采用ADO.NET技术,Excel文件操作采用NPOI技术。该系统将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及种植模式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并从不同角度对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进行展示、分析统计、评价。系统实现依据登录用户等级展示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及分析评价结果。系统可以对不同农业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系统的估算结果可以保存至文档,展示的数据都可以导出在Excel文件,用户可以通过导入Excel文件新增数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湖北省恩施自治洲50a来小麦生产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恩施州小麦与全省小麦生产的差异,提出了今后10a恩施州小麦生产的主要对策:挖掘单产潜力;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稳定小麦播种面积;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走产业化道路,加快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长糯麦1号是长江大学利以三亲本聚合杂交,经过多年多世代的改良系普法选择育成,于2020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多年大田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品质指标达到糯性小麦品质标准,适于湖北省全省种植。本文介绍了长糯麦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襄阳市黑小麦生产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及品质结构现状,提出了以专用小麦和特色功能小麦开发为抓手,加大湖北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基本思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麦后移栽棉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时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市五县(市区)十乡镇18户农户麦后移栽棉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了麦后移栽棉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成因;针对麦后移栽棉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在近两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麦195系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鄂麦19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抽提-单一色谱柱净化-负离子化学电离源(NCI)-气质(GC/MS)方法对湖北省地区的17个市(州)的5种动物性食品(鲫鱼、猪肉、鸡蛋、鸭蛋、牛奶)共计206个样品进行监测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湖北省动物性食品中PBDEs主要同系物为BDE-183(47.56%),BDE-153(20.18%)和BDE-47(11.73%),根据其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源为家具、汽车配件生产过程中释放的PBDEs。将食品中PBDEs的污染水平与动物性食品消费状况相结合,估算湖北省居民通过饮食摄入PBDEs的情况,确定猪肉(47%)和鸡蛋(44%)对全省居民饮食摄入PBDEs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的9个县(市)布置稻茬麦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共设置NP、NPK、NP+S、NP+1/2K+S、NP+3/4K+S和NPK+S 6个处理,其中N、P、K和S分别表示氮、磷、钾和秸秆还田。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麦产量、植株钾素含量及钾素吸收量;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中北麦区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江汉平原麦区产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稻茬麦区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处于盈余状态;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秸秆还田条件下湖北省稻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为30~45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