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前,各地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很多符合水稻节水、丰产的稻田用水管理模式,如“浅湿间歇”、“浅湿晒”、“控制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等灌溉模式。而“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一项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新兴节水高产技术。水稻覆膜旱作技术具有节水、分蘖力强、保肥、抗病虫、产量稳定等优点,其栽培突出旱、稀、湿,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水稻无水不能栽插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对水稻的栽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中,伟大的中国人民积累了许多种植水稻的宝贵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水稻栽培的研究有着迅速的发展,水稻产量不断上升。而现如今,水资源的缺乏使我们不得不从其它方面对水稻的栽培进行研究。水稻节水栽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本文就水稻节水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来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4.
《辽宁农业科学》2006,(2):F0002-F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已有40多年历史。多年来,本着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辽宁及北方稻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水稻丰产规律、稻田除草技术、水稻保温育苗技术、防御低温冷害研究、中低产田改造以及节水高产栽培等多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兰平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2):159-160+163
栽培调控是邵阳水稻丰产目标实现的关键。以邵阳水稻丰产栽培为例,从栽培前准备、栽培中实践、栽培后调控三个方面,对邵阳水稻丰产栽培及调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邵阳水稻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肥、管水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桦甸市主推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条件的“浅-湿-浅”交替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水稻丰产节水节肥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田试验和盆栽模拟试验,对南方水稻的浅沟渗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气候条件下,当粘质水稻土的含水量为饱和田间持水量的75%时,土壤水分渗透速率达115cm/h,说明浅沟渗灌栽培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与常规淹灌栽培相比,通过浅沟渗灌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水稻栽培的用水量并显著提高产量,早稻、晚稻浅沟渗灌栽培可分别节水50%和40%,可分别增产约12%和8%。在晚稻盆栽模拟试验条件下,由于缺乏地下水的补充,节水率仅有38%。在总节水量中,减少蒸腾量节水约占1/4、减少蒸发量节水约占1/4、减少渗漏量节水约占1/2。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讨论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稻地膜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地膜(生物降解膜)栽培试验,初步摸清水稻地膜(生物降解膜)栽培的节水情况、品种及移栽密度、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情况及水稻全程覆膜下的生长状况,为今后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补充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石家庄市生态条件下抗旱节水及丰产性表现优良的小麦品种,进行了冬小麦高产节水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冬小麦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石麦15、农大399、石新828水分利用效率及丰产性表现突出,为首选品种,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有机结合;石农086、邯麦14、婴泊700水分利用效率及丰产性表现次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节水抗旱稻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伟  万正煌  李莉  仲建锋  刘良军 《农技服务》2010,27(11):1501-1502
水稻是农业中用水最多的粮食作物,其节水抗旱性对我国的粮食、水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着重分析了我国节水抗旱稻生产的历史、特点与现状,并对节水抗旱稻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已实施节水灌溉工作的基础上,从贵州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和耕地情况等客观条件出发,经过多年来对贵州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及推广运用,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总结出了较适用于贵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节水灌溉模式:水稻田节水灌溉和旱坡地节水灌溉,并针对实施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的水分利用率,为其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与原始受体6527进行全生育期无水层旱处理,以正常灌溉为对照。[结果]在较正常灌溉节水67.4%的条件下,"绿旱1号"千粒重、结实率、株高、有效穗降幅较小,且均未达显著水平,而原受体"6527"小区产量、穗总粒数、理论产量、穗实粒数降幅均超过25%,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绿旱1号"在节水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产量稳定、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重点阐明节水稻中华1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介绍了中华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水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持续淹水灌溉相比,节水灌溉能够提高水分利用率。但是,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以探明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效应。【方法】 在本研究中,以持续淹水灌溉为对照,节水灌溉为处理,筛选出了34篇文献,建立了包含263对观测值的数据库。利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不同试验类型、节水灌溉类型、种植制度、水稻类型、节水灌溉时期、土壤全氮、土壤质地、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次数,探究了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从总效应来看,与持续淹水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从不同的节水灌溉类型来看,与持续淹水灌溉相比,轻度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米糙米率(+0.9%)、精米率(+1.5%)和整精米率(+2.3%),对水稻产量、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直链淀粉、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重度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22.1%)、糙米率(-2.7%)、精米率(-2.7%)和整精米率(-3.6%),同时显著增加了稻米垩白粒率(+28.0%)和垩白度(+46.7%),对稻米长宽比、直链淀粉、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此外,从不同的种植制度来看,与持续淹水灌溉相比,在我国双季晚稻区进行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9.8%);而在双季早稻区、中稻区和单季稻区进行节水灌溉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 与持续淹水灌溉相比,轻度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对水稻产量、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不显著;重度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对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评估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赵言文  肖新  胡锋  施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8-6680,6690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104%、144%;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83%、21%。从生态环境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分别减少34%、5%、32%;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减少8%,且每年削减非点源N污染负荷13.4 kg/hm2。  相似文献   

19.
柳江县旱区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缺水地区的水稻生产问题,根据柳江县气象条件的自然规律,开展以节水为主的水稻生产栽培技术的探索研究。文章总结适合旱区种植的水稻旱直播栽培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介绍在旱地自然状况下水生、旱长的杂草处理,合理施肥,品种组合的选择,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