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自2006年以来,我镇在水稻生产上进行了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示范及应用.2007年,我们在单季杂交粳稻机械化育插秧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西甜瓜、水稻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既可解决瓜茬稻直播生产季节紧张的矛盾,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现将瓜茬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应用效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种子价格偏高,用种量少,育秧、机插技术要求高,杂交粳稻机插秧堆广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探索杂交粳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途径,市种子管理站和塘桥镇农服中心2007年在塘桥镇青龙村示范了200亩“常优一号”机插秧,获得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为2008年进一步扩大“常优一号”机插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静 《农村科技》2021,(1):9-11
秋田小町属中晚熟粳稻品种,口感较好,在新疆南疆稻区种植面积较大.为提高秋田小町产量,在育秧上通过播前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及加强秧苗管理等技术措施培育壮秧;采用插秧前的本田整地、机械插秧等插秧技术,保证插秧质量;加强插秧后大田管理,在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合理灌水施肥,注重晒田;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确保秋田小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苏优72”机插秧育秧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扬州地区推广种植杂交粳稻,2011年进行了"苏优72"区域试验,采用了机插秧种植方式,介绍了该品种机插秧育秧、插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嘉优1号系嘉兴市农科院联合有关单位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杂交晚粳稻,表现高产、早熟、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性强、品质优,适宜机插秧栽培.总结了嘉优1号在绍兴地区作连作晚稻机插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从播种前准备、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育秧播种、秧苗管理、机械插秧、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沿淮地区粳稻育插秧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市属北方一季粳稻区,早春育苗插秧季节干旱,降水偏少.现有稻田面积60余万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及水稻覆膜湿种技术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杂交粳稻采用机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插秧机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技术的成熟及江阴市政府对水稻机插秧的政策支持,水稻机插秧得到了快迅发展,2006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2007年有望突破60%。另一方面,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粳稻因高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喜爱,虽种源有限,但种植面积也已超过全市水稻面积的1/5.机械化和杂粳化已成为我市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杂交粳稻能否采用机插秧还未见试验报告。为此,本试验设计了4个播量处理来研究杂交粳稻进行机插秧的可能性,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品种选择根据近年引种实验研究和示范,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郑稻18、新稻18、宁粳3号等作为主导品种。二、播种安排豫南稻区种植粳稻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按照齐穗期在8月底至9月初的技术要求,宁粳3号等中熟晚粳稻品种5月15—20日播种,郑稻18、宁粳4号等中熟粳稻品种5月25—30日播种,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在5月20—25日播种。三、机械插秧、育秧技术(一)育秧按照泥质法育秧技术分别培育机插秧适龄壮秧。机械插秧秧苗4~5叶移栽。(二)移栽  相似文献   

10.
以常熟农科所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系“99-295”为材料,研究了常规粳稻小苗机插秧和水育秧大苗人工移栽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不同表现,总结了常规粳稻小苗机插秧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品种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2019—2020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以中籼杂交稻、单季晚粳稻和粳糯稻等类型为试验对象,采用插秧机加装同步喷雾设备,开展"插喷同步"控草技术试验与示范.无论是粳稻、糯稻还是中籼杂交稻,"插喷同步"控草技术的应用效果一致.其中每667 m2用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控草效果最好,插秧后15 d总草株防效达98.4%,插秧后30 d总草株防效仍达94.5%,明显优于药剂其他剂量和常规"2封"技术;对水稻幼苗安全性好,在该地中籼稻田,节本省工1240.5元/hm2,增产487.5 kg/hm2,增收1317.0元/hm2.机插同步喷施30%苄嘧·丙草胺OD 120 g和24%安全解毒剂30 mL效果佳,可解决机插秧稻田主要杂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可望作为庐江县机插秧稻田除草的主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06年以来,我镇在水稻生产上进行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惠东基地亩产达660kg,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杂交粳稻“申优693”机械化育插秧操作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与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寿县标准化育秧工厂建造实践和近年来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试验示范成果,概述了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的特点,探讨了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总结了适用于寿县一季中籼稻和中粳稻钵体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适用于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垦稻26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氮肥用量(尿素250和200kg·hm~(-2))和3种插秧密度[30cm×10cm;30cm×12cm(CK);30cm×14cm],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插秧密度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寒地粳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同时施氮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青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施肥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常规施氮水平下,随插秧密度的降低,寒地粳稻分蘖数降低,而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降低后升高;减氮水平下,随插秧密度的降低,除分蘖数外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指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施氮水平下,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肥密互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最佳处理为N1T3(尿素250kg·hm~(-2),磷酸二铵155.4kg·hm~(-2),氯化钾119.1kg·hm~(-2),株距30cm×14cm)。  相似文献   

15.
北方一季粳稻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适应于北方一季粳稻区实现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根据承德稻区实际,不断提高完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苗床管理、本田管理等各个重要技术环节介绍该项技术,特别突出优质高产品种应用、秧田控水育秧、本田大行距、大穴距插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1.育秧标准 (1)专用软盘.水稻机捕秧专用塑料软盘规格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杂交稻大田机插秧需塑料软盘苗225盘/公顷左右,粳稻品种需塑料软盘苗375盘公顷左右. (2)标准秧块.水稻机插秧秧苗是以土壤为载体的标准秧块秧苗,标准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层厚度2-2.5厘米.秧苗秧块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机插上秧后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过厚过薄会造成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因此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插秧塑料软盘育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涟水县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整田插秧、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崇明水稻生产上推广机插秧种植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主推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花优14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机插秧和人工撒播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以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插秧比人工撒播增产1 000.35kg/hm2,增幅11.40%,经济效益增加1 701.77元/hm2,增幅10.82%。[结论]对杂交粳稻种植而言,机插秧种植方式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宁2-271×盐粳94173的F_1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机插秧制种繁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杂交稻种子的机械化生产技术,2008年在清溪种业繁育基地,安排两个粳稻杂交组合进行单季晚稻盘式育秧、不同秧龄机械化插秧和收割试验。经过产前产后的田间调查和不同处理的测产比较,认为“粳粳交”类型生育期差异较小的杂交稻组合,采用机械化制种繁种是可行的,提出适合粳稻杂交种子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