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15年间共育成了8个小麦新品种,占同期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13.1%,累计种植面积100多万hm^2;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0Co-γ射线、快中子照射、^32P内照射、辐射与组织培养结合等;诱变对象多样化。有F0种子处理、F1种子处理,纯秒种子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2.
辐照花粉对小麦×黑麦杂交结实率及杂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核辐射对小麦异源遗传物质转移的作用和机理,以普通小麦中国春、J-11为母本,分别用5、9、15、30、50、100 G y的γ射线辐照黑麦AR 202散粉期穗子,并将其花粉授予普通小麦J-11和中国春,研究了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黑麦花粉对杂交结实率及杂种幼胚、胚乳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5~9 G y)γ射线下结实率略有提高;15~100 G y剂量时结实率随剂量增加逐渐下降。各种处理剂量的辐射对杂种幼胚和胚乳发育均有伤害作用,杂交种子含胚率、杂种幼胚成苗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对于J-11/AR 202组合而言,对照杂种含胚率100%,剂量5~9 G y处理时,降至96.5%~90.2%,剂量15~100 G y时,为84.3%~69.7%;对照幼胚培养成苗率93.3%,5~100 G y处理时,为90.0%~24.6%。在50~100 G y高剂量处理中国春×AR 202中,利用幼胚培养技术有5.9%~8.8%幼胚获发育成完整植株,这是常规靠种子繁殖难以获得的。说明将花粉辐照技术与幼胚拯救、花药培养技术有效结合,可能是快速获得突变体,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提高辐射突变率和扩大变异谱对花生辐射育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方面国内外已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多数是照射干种子,而对花生种子萌发后不同时间进行照射处理的诱变效应,目前报导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以求筛选出更有效的照射处理方法,为花生辐射育种提供良好的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纤维亚麻诱变育种始于60年代初,先是开展钴60γ—射线、热中子和快中子进行种子照射,70年代开始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80年代用钴60γ—射线进行亚麻活体照射,先后获得一批优良突变系,育成黑亚四号、六号两个优良品种,并在辐射材料的选择、适宜引变剂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硬粒小麦与玉米杂交力的变异情况,将两套硬粒小麦材料和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的一套D组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然后将分蘖分开,进行液体培养,并进行2,4-D或硝酸银处理(即给分蘖培养液中加入2,4-D或硝酸银)。结果表明,硝酸银使25个硬粒小麦育种系×玉米的胚形成百分率由1.4%提高到了2.8%。在32个硬粒小麦材料(高代品系和品种)与玉米的杂交中,加入硝酸银后的胚形成频率为0~15.8%;其中有7个基因型的胚形成频率高于6.0%,这与它们的系谱有关。一套染色体代换系与玉米杂交后,其胚形成频率为0.4%~58.1%,其中具有1D、3D、4D和7D染色体代换系的胚形成频率较高。这些结果表明:①给2,4-D处理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提高平均胚形成频率,但总体看来对硬粒小麦种子和胚的发育无明显效应;②将有些D组染色体转入硬粒小麦遗传背景后能够提高其杂交力。  相似文献   

6.
大豆近地空间诱变育种M_1M_2代的研究通报贾淑芹(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本试验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我单位协作,利用高空气球辐射处理大豆种子(空辐)进行诱变育种研究,这是诱变育种新的途径。经两年试验,探索大豆经空辐后的遗传变异的特点,为正确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玉米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等复合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显著地提高了玉米组织培养和纯系的育成效率,从获得的135个纯系中筛选出14个有价值的突变系;30个高配合力系;配制出比对照增产10%~70%的组合85个,通过第二轮的花药培养和幼胚培养,分别获得了早熟、双穗、含糖量和含蛋白质高、配合力好的纯系V花91B,及抗倒、抗病的纯系e502GS等。经多次产量比较和两年的吉林省区域试验证明,V花91B×Mo17是一个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抗寒性强的高产中早熟种,充分显示出玉米复合生物技术育种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辐射诱变手段获得种子低植酸(low phytic acid)突变系,进而选育低植酸作物品系,是可行的技术路径。本研究利用60Co-γ辐照小麦种子,从其后代中筛选到熟期与辐射亲本相仿或早熟、高产且籽粒植酸含量明显低于辐射亲本的小麦新品系10份,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高能重离子束(80 MeV/u)辐射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已在小麦、甜高粱等作物育种上得到了应用,但在北方粳稻育种领域研发及应用还不多。2013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国家大型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开展了高能重离子束(12C6+)辐射北方粳稻的诱变育种工作。经过10年的研发,创建了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北方粳稻“少而精”诱变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对辐射亲本选择、辐射参数确立、后代材料的种植和选择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辐射亲本的敏感性、M1代材料的天然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疯狂分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期望为今后水稻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提高突变率和扩大变异谱,对提高花生辐射育种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国内外对此项工作已做了不少的研究。当前比较普遍肯定的是用γ射线2—3万伦琴照射花生干种子效果较好,但干种子照射后不同贮藏时间对其突变效应的影响如何?报导尚少,为此,我们用钴60γ射线作了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其诱变效果,以求筛选出较优的照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给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总结了30多年春小麦杂交与诱变相结合的育种进展。从1974年至今,每年将各杂交组合当代种子均分为两份,一份用60Co γ射线80Gy辐照,另一份种子不辐照,为单纯杂交材料,两部分材料同步筛选,育成了7个新品种,其中4个成为新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研究表明,中低剂量γ射线辐照春小麦杂种当代干种子,能够扩大杂种后代多数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株高与籽粒饱满度的相关系数有所降低,为选育矮秆兼抗旱的品种提供了可能。本项目育成的新春2号、新春6号等抗旱高产品种,连续20多年在新疆春小麦中种植面积为最大,近年又育成了优质品种新春26号等。认为杂交与诱变相结合,互相补充,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另外,CIMMYT小麦种质在新疆春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近40 年来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起始于60 年代初期,1976 年育成第一个品种,之后的20 多年进展较快,迄今共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8 个,突变体间接利用育成小麦新品种10 个;无论是诱变育种的手段还是方法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本文还从育种材料的进一步积累、诱变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瓜M5代种子的变异表现研究吴忠声(宁化县经作站)近年来,西瓜辐射诱变育种工作进展较快,广西农校的黄道明等用Co60r照射西瓜种子,诱发当代植株某些性状产生变异,使雌雄性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败育,下委稔(1968)用r射线处理西瓜种子得到了互换系统,但...  相似文献   

15.
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小麦快速育种过程中幼胚成苗质量,以扬麦15号开花后8~16 d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率、根系生长、茎粗等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5%的麦芽提取物(Malt extract)的幼胚苗生长质量最好,其中12~14 d幼胚经培养14 d后幼苗根系长达到16.3 cm,而且侧根多,幼苗健壮,成苗率可达到99.2%;添加0.1 mg/L NAA的次之;添加0.1 mg/L 2,4-D的幼胚苗生长缓慢,生根量显著低于对照,侧根少,成苗率低;添加0.1 mmol/L硝普钠(SNP,Sodium nitroprusside)后,虽然幼胚能够萌发,但幼胚苗根系短、发育缓慢、无侧根发生,随着SNP浓度的升高(0.5~1.0 mmol/L),则表现出抑制幼胚萌发,但其抑制效应可以通过添加0.1 mg/L GA解除.因此,在小麦快速育种过程中,幼胚成苗培养宜选用花后12~14 d的幼胚,并给培养基中添加0.5%的麦芽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河南花生品种演变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河南省花生育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品种演变过程及育种工作现状,提出了河南省花生育种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策略,即在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育种基础上,突出产量,重视品质,强调抗性,向多样化、专用型方向发展。同时将远缘杂交、辐射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育种技术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高效育种体系,多出、快出品种,增加科技贮备。  相似文献   

17.
引言应用各种射线照射农作物种子或其它器官,使之内部发生变化,引起作物遗传性改变,从而选出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是近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二十多年来,把辐射育种应用于茶树上,国内外均有研究,并且巳初步摸索出一些茶树辐射诱变育种的技术和措施。综合其它单位的试验,多以茶种作为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技术进行育种试验。结果表明,烟台地区适宜外植体(幼胚)的有效胚龄期为 14~20 d,最适胚龄期 16 d,培养历期为 120~150 d ;幼胚盾片应向上放置;2,4- D 浓度大小随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 1~4 m g / L 时分化率最高;选择分化率高的优良基因型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的关键。采用本技术能够创造较多的再生群体,并能较常规育种提前 3~5 年选育出优良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19.
青铃留种是未成熟种子利用的一种方法。未成熟种子的利用因目的不同而方法也不同。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当今许多作物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未成熟种子已有研究和利用。棉花自五十年代起就已研究幼胚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近40年来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起始于60年代初期,1976年育成第一个品种,之后的20年进展较快,迄人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8个,空一间接利用育成小麦新品种10个,无论是诱变育种的手段还是方法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本文还从育种的进一步积累、诱变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