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窄径茧蜂在检疫室温度20-27℃,相对湿度75%-85%,以日光灯和电风扇调节室内光照和通风,蛹期发育良好,羽化率达87.9%;在饲料室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5%,有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下,成虫取食,交尾活动及后期发育正常,成虫死亡率仅为1.47%;雄蜂交尾前需要补充营养,检疫观察期间雌雄要分养1-3天,以促进雄蜂性成熟,饲养室内雌雄混合饲料,按雌雄性比3:1或2:1饲养5-7天,在  相似文献   

2.
长距茧蜂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距茧蜂观察初报李淑华(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123203)长距茧蜂(几bc。centrussp.)在彰武县章古台地区遍布于整个松属的人工林内,该蜂为松梢螟、油松球果螟幼虫期的寄生蜂。在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内调查,发现该蜂自然寄生率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9...  相似文献   

3.
小窄径茧蜂 Agathis pumila Ratzeburg是欧洲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Hübner)的专性内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 1 5℃~ 2 5℃ ,最佳寄生时间是寄主幼虫的 1龄中后期和 2龄初期。 1 991~ 1 994年我们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释放 ,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 C.dahurica Fikv。目前 ,小窄径茧蜂已在辽宁省大伙房实验林场定居 ,但数量较少 ,还没有达到控制住鞘蛾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栗绛蚧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咱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5.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栗绛蚧KermesnawaiKuwana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种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皮暗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麻黄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在福建省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于12月中旬在树干被害处的虫道内越冬(亦有少数以蛹越冬),林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羽化盛期的温度为30.3—34.0℃,相对湿度为75.7%—84.3%,平均寿命7.9天,产卵量45.7粒。卵孵化率90.5%。幼虫共5龄,具群集性,以第一代幼虫取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喜在粪粒层与树干交界部结茧化蛹,蛹期8.5天。皮暗斑螟的天敌有10余种,其中拟小腹茧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达16%。  相似文献   

8.
布氏螯蜂Dryinus browni Ashmead在山东商河寄生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la White若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作用。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茧内越夏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捕捉寄主若虫补充营养。成虫主要产卵于斑衣蜡蝉2~3龄若虫后翅芽盖下的胸部组织上。对斑衣蜡蝉的寄生率达12.5%~43.5%,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小窄径茧蜂Agathis pumila Ratzeburg是欧洲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laricella(Hubner)的专性内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保怠妗玻怠妫罴鸭纳奔涫羌闹饔壮娴模绷渲泻笃诤停擦涑跗凇#保梗梗薄保梗梗年我们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释放,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C.dahurica。目前,小窄径茧蜂已在辽宁省大伙房实验林场定居,但数量较少,还没有达到控制住鞘蛾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来控制松材互虫病的发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蜂在林间当代扩散半径达50m左右,寄生率平均为31.2%,3个月后各在林间扩散半径达150m左右,寄生率提高到25.0-46.1%。当年林间实际防效达74.30-87.44%,下一年的持续防效达85.16-95.68%  相似文献   

11.
以岳阳市为例浅论园林大面积草坪的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城市大面积草坪存在功能性不强,管护成本高、容纳量小、生物多样性单一,景观观赏效果差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改造设计理念、立体配置模式、园林小品设计角度,提出改造设计方面的构思,旨在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促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魏益军 《绿色科技》2019,(12):208-209
指出了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较大。道教生态意识、美学思想影响着四川人民对自然的认识,这些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基于此,分析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特点,并对比了四川民居建筑和道教建筑的相似性,重点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素朴淡真”等道教思想对于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历史沿革和飞播林群落的演替阶段, 以及飞播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改善飞播林质量的对策, 为“山上再造”工程战略的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松褐天牛天敌的研究利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在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研究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新进展。综述了日本、美国和我国松天牛的寄生性、捕食性、微生物、寄生线虫及鸟类等天敌种类的组成和它们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透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对建筑用木材在生态性、高效性及可持续运用等方面进行剖析,力图破除当前对木材在建筑中使用的片面认识,唤起建筑界、林业界对木材在当代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园林植物真菌病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园林植物的病害种类调查,鉴定出28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为害的寄主植物有观赏树木、宿根园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及多浆植物等。对各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产孢情况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世界木材制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木材制浆技术的新进展,在硫酸盐法制浆技术的革新方面,推荐了间歇蒸煮的快速置换加热(RDH)技术与连续蒸煮的改良连续蒸煮(MCC)和深度脱木素改良连续蒸煮(EMCC)技术。还介绍了超高得率制浆方法,特别是碱性过氧化氢机械制浆(APMP)法和爆破制浆(EP)法,用这两种方法生产的纸浆得率高、白度高、强度高、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商场常用的空调设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商场空调设备的特点,在设备选型时应注意 的问题,对商场空调系统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方差分析(VR)、X2检验,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南宁市城区近自然林林下灌木层25种灌木种联结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优势种多物种种间联结呈正关联;成对物种种间正关联居多,负关联较少,不显著居多,显著居少,说明南宁市城区森林灌木层种间具有一定的联结性,但联结性不显著,这是由于南宁市城区森林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各种对间随机结合,具有明显的次生性和年轻性,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稳定;②得出10个比较明显的生态组合,有三叉苦-九节、阴香-小叶女贞、水蒲桃-土密树等,这些生态结合种组的可以作为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同时,在同一行政区内按森林覆盖率的高低分成对照组。在县层面上,共3对对比县,在乡层面上共7对对比乡。对比县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森覆盖率为34.20%~52.29%,平均为43.16%,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6.60%~27.28%,平均为20.84%;对比乡镇中,森林覆盖率高的一组森林覆盖率为28.50%~56.23%,平均为41.29%,森林覆盖率低的一组为10.70%~19.12%,平均为14.61%。在干旱后期,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9个县14个乡镇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调研结果表明,森林对农业的旱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县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16.6%、16.2%、4.0%;在乡镇层次上,与森林覆盖率低的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的平均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分别降低20.3%、19.7%、12.7%;与无农田防护林网相比,有农田防护林网的水稻平均受灾率、成灾率分别降低5.8%、22.8%,没有绝收现象,而无防护林的水稻平均绝收率为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