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依靠群体生产来提高产量的作物,不同的群体种植密度对大豆个体的株型、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不同。针对大豆的种植密度前人已开展过广泛的研究。本文以高油大豆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油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克山县克服了春季多雨、低温寡照、虫害等不良自然灾害.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黑龙江省国家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工作.全县完成大豆种植面积11.2万hm^2.其中完成大豆良种补贴项目面积1万hm^2,占项目任务面积的100%.占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的8.9%.该项目面积共落实在15个乡镇122个村5825户531个地块.1万hm^2高油大豆总产2.55万t。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油分含量低是造成商品大豆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生产的大豆含油率平均为20%,较进口大豆含油量低1~2个百分点.提高国产大豆含油量一是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二是研究并制定高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油夏大豆新品种高丰1号系金乡大豆协会、济宁市农科院以7627为母本,7512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为高油品种,其编号为鲁农审字2005033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通过中试示范,从良繁体系、栽培技术体系、高产生育动态及高产生理指标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新大豆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种植面积大,每年达100多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提升该地区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该区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7省(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大豆品种区试人员考察了山东、河南、河北3省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质量及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参观了跨省(区)大豆品种展示与示范.考察结束后,于11日在河北省保定市组织召开了跨省区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活动,来自14个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专家60多人参加了观摩活动.活动期间,与会代表不仅参观了位于保定市高阳县45hm2高油大豆品种NF58(干基含油率23.43%)的示范田和21hm2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蛋白质含量为46.36%)示范田,而且,还座谈交流了跨省区大豆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的经验,以及近几年来黄淮海地区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推广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1 选地整地 种植无公害高油大豆的地块,周边5km内不应有严重污染源,大豆生长的环境条件要达到无公害高油大豆的质量标准。 1.1 合理轮作 无公害高油大豆应当正确地选择和安排茬口,要坚持合理轮作,避免迎茬,杜绝重茬。要因地制宜采用小麦-小麦-大豆,玉米-大豆-小麦,大豆-玉米-杂粮-小麦等合理的轮作方式。 1.2 精细整地 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体的松、翻、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相似文献   

9.
高油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大豆起源地,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材料保证.但由于长期使用一些近缘骨干亲本,造成现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制约着大豆育种水平,特别是高油大豆育种水平的提高,因此急需开展种质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h㎡左右,由于其种植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商品加工用途日益细化,因此对大豆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大豆生产的需要,利用卫星搭载技术选育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克航辐05-829),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9002.为了促进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克山1号2007-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沧州市是黄淮海地区生育期最短的大豆生产区,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栽植面积8万hm2左右.因此选育早熟、高产、高油、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提供相应的栽培技术是目前生产上的迫切任务.本试验通过选择在当地表现抗逆、丰产、早熟的大豆新品种,为推广优质、抗逆、丰产的大豆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规划,提高牡丹江市大豆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牡丹江市大豆生产的发展。牡丹江市农技推广总站特选出高油大豆品种10个,做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牡丹江市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的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优质双高大豆品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珂 《种业导刊》2007,(3):24-25
为了比较、鉴定当前有优势的高蛋白、高油大豆新品种在河南不同区域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品质表现,为优良大豆品种在中原地区推广提供依据,我们从我国部分省市引进7个大豆新品种,在许昌市进行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转录调控基因GmLEC1的cDNA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油大豆中豆32 开花后30 d的种子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LEC1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序列法从大豆种子中分离了大小为850 bp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拟南芥中已克隆的脂肪酸合成基因高度同源,包含完整的读码框,采用酶切连接和gateway技术构建了该基因的超量表达和RNAi植物表达载体.为借助农杆菌介导法将LEC1基因转化到大豆再生植株中,对分离的LEC1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培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获得转反义PEP基因超高油大豆新材料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高油育种,是当前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油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不增加大豆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含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培育栽培高油大豆品种.由此,从2000年作者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PEP基因导入大豆的基因组,相继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经多代连续筛选、鉴定,获得了稳定的超高油(脂肪25%)大豆品系.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大幅度提高大豆含油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其中高油大豆在市场中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这就需要对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进行有效提高,以提升高油大豆种植产量,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凤彤 《种子科技》2016,(12):47-48
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高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农1234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多抗大豆新种质,该种质含油量23%,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东农1234的遗传基础好,可做为高油育种的核心亲本广泛利用.东农1234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吉林省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等地种植.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一批大豆新品种在我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我区引进和推广高产、高油、高蛋白型优质专用大豆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