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羊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痘诊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其症状剧烈,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在我区少见报道,近年来,我区种草养羊发展迅猛,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引起了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现将诊治的一起山羊痘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包括山羊痘和绵羊痘。主要以羊的体温明显升高、身体大部分部位出现黄豆大小丘疹或结节、水疱、内脏病变,特别是肺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特征。羊痘在所有动物痘病中危害最大,有较高的病死率,对养羊业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轻者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羊痘的防治     
<正>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发展草食动物,养羊的数量逐年增多,市场交易频繁,致使羊痘局部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对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羊痘病毒对干燥耐受性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周,但对直射阳光、热、碱和大多数消毒药都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的特征是患羊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和疱疹,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  相似文献   

4.
<正>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羊死亡、流产等。羊痘病毒是亲上皮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畜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疮及鼻黏膜分泌物内。羊痘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水疱疹,在无毛或少毛的部位如眼唇等出现丘疹及红斑。羊痘病可分为绵羊痘病和山羊痘病,绵羊痘病比山羊痘病发病快速。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不发生交叉感染,即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及规模化发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羊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近年来,山羊痘在我国呈区域性暴发的流行趋势,防控山羊痘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强免疫与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山羊痘病是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发生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其流行快,发病率高,严重时可使病羊死亡、孕羊流产等,给养羊业常带来很大的损失。由于传染性强,混合感染和并发症多种多样,治疗困难。1病原山羊痘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在分类上同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山羊痘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与绵羊痘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变出现在皮肤无毛或少毛的部位。病初发生红斑、血疹,之后形成水疱、脓疱,最后结痂。本病流行很广,每年各地区时有发生,以春、秋两季流行较多见,可给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分为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因此羊痘可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1病原绵羊痘病原体为绵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可在易感动物的皮肤、鸡胚的绒毛尿囊膜和易感的组织细胞里进行培养继  相似文献   

8.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曾在我国西北地区有过流行,在我县及周边地区尚无报道。近年来,由于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引起了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2003年下半年,山羊痘在我县沙溪等乡镇首次发生,经过及时采取扑灭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羊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痘疹为特征,症状明显,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近几年来,我区种草养羊发展迅速,山羊流通、交易频繁,同时也引起山羊痘的传播和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现将在我区大方县双山镇木格村发生的一起山羊痘疫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直接造成一定数量的羊只死亡,影响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了解羊痘在本地的流行情况,探索其控制和消灭的可能性,我们对1992年至2011年20年间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羊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接触传染性口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简称CEV)感染所致,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低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特征在于口腔和嘴唇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疱疹、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疱疹内容物和痂皮中的病毒可持续传播几个月[1]。所有养羊国家都可能会爆发,各种阶段的羊都会受到影响,呈群发性流行。羊痘病毒属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由羊痘病毒(简称cpv)引起所致,以绵羊痘病毒为代表种,绵羊痘病毒又称  相似文献   

12.
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羊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羊痘在民间俗称“羊天花”。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严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一种疾病。近几年,由于畜产品流通加快、交易频繁等因素导致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发生了几次羊痘病。  相似文献   

15.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共患性传染病。其中绵羊痘是各种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临床特征是在病羊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的特异性痘疹。根据羊痘的流行特点制定羊痘的防制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发病动物隔离、治疗及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环境圈舍以及有  相似文献   

16.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共患性传染病,其中绵羊痘是各种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临床特征是在病羊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的特异性痘疹。根据羊痘的流行特点制定羊痘的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易感动物的抵抗力;发病动物隔离、治疗及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环境圈舍以及有关  相似文献   

17.
1流行特点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侵害绵羊的是绵羊痘,侵害山羊的是山羊痘。绵羊痘和山羊痘分别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一般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羊痘可发生于全年任何季节,但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以及病情加重。自然感染状态下,绵羊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山羊的潜伏期为5-14天。流行初期只有个别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病愈带毒的羊,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幼畜可从母体获得短期的母源抗体,断奶前后的羔羊易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及流行特点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其在病羊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及痂皮内大量存在,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及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患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气候条件差、饲养管理不  相似文献   

19.
正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羊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异性的痘疹;山羊痘较少见,常侵害个别羊群,传染慢,症状和病变与绵羊痘相似,病势较轻。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引进措施和防检疫措施,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1病原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山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养羊业发展较快,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羊病频发,给养羊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如羊痘病,也叫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发热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病羊痊愈后能获得终生免疫。本文就绵羊痘病通过病原学、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剖检变化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一介绍,与广大养羊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