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遂昌三叶青省级道地药园创建背景、建设情况,并从良种育苗、生态化种植、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生产质量与技术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道地药园管理措施。省级道地药园成功创建为三叶青区域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对"遂昌三叶青"产品品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浙西南山区中药材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级中药材产业基地县——遂昌县中药材产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该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药材利用、管理和开发等方面问题,提出了适宜浙西南山区中药材产业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布局、生产加工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对创建结香综合园区、发展道地药材三叶青、打造“浙八味”和药食两用百合基地、稳固传统药材生产、完善高山特色药材基地、培育开发中药衍生品、强化基地论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遂昌创建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基地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三叶青是浙江省“新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化痰散结等功效。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自然环境优越,三叶青在当地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遂昌三叶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做大做强遂昌三叶青特色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好“浙产名药”品牌,并影响和辐射周边省份三叶青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对遂昌三叶青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归纳总结了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梳理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加速遂昌三叶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叶青是浙江省新"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化痰散结等功效。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自然环境优越,三叶青在当地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遂昌三叶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做大做强遂昌三叶青特色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好"浙产名药"品牌,并影响和辐射周边省份三叶青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本文对遂昌三叶青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归纳总结了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梳理了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加速遂昌三叶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遂昌县三叶青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遂昌三叶青在种植规模、品牌建设、效益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依然存在未能全产业链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制约了遂昌县三叶青产业发展。本文着重从如何加快引进培育深加工企业,拓展产业链,如何提升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和如何加强科技投入与科技支撑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遂昌三叶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富阳三叶青大田仿生态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用道地富阳三叶青新品种、垄式栽培与地膜覆盖、科学合理施肥、选择合理的扦插长度、精细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富阳三叶青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林下中药材面积807.5 hm2,保持增长势头,主要有黄精、三叶青、铁皮石斛、覆盆子、青钱柳、食凉茶等品种,具有道地性,产业组织化程度较高。丽水市发展林下中药材存在的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偏小、实施主体实力不强、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等;有利因素有迎来最好发展机遇、具备最好立地条件、产业氛围初步形成。文章提出了以培育新产业的要求谋划政策支持体系,以建设大药园的定位确立发展重点领域,以产业大融合的理念研究开发标准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蔬菜标准园创建的意义及目标任务,指出了蔬菜标准园创建要点,总结了以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等为主的蔬菜标准园10项关键技术,对当前我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道地性保护与品牌化发展,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蕲药是原产地为药圣李时珍故乡湖北省蕲春县的道地药材。本文介绍蕲春县中药材资源与产业概况,研究其道地药材相关的知识产权资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下,蕲药道地性保护与品牌化发展的策略,并提出九点相关建议,尤其是效仿新“浙八味”,遴选蕲春县道地药材“蕲药十宝”。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各地按照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要求,扎实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有效提升了全省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了园艺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分析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原因、阐述了标准园创建的内容,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效栗药种植模式,构建板栗-覆盆子、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板栗-白芨4种栗药种植模式,并进行板栗产量与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栗药模式单株板栗及栗仁产量分别比板栗纯林显著提高10%~40%与24.31%~71.10%。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模式单栗质量比板栗纯林分别显著提高19.24%、10.79%,但板栗-覆盆子模式单栗质量只相当于板栗纯林的86.10%。去除栗壳影响,各栗药模式单栗仁质量增幅加大,其中板栗-三叶青模式单栗仁显著提高42.91%。栗仁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也显著提升,栗仁磷、钾含量分别提高34.78%~81.62%、64.37%~82.30%;栗仁钙、镁元素含量分别提高135.64%~238.14%、36.54%~54.45%。而营养成分指标存在较大分化,栗仁可溶性总糖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反而显著低于板栗纯林,板栗-三叶青模式中栗仁淀粉含量比纯林提高3.51%。依据品质性状模糊分析,板栗-三叶青栗仁综合品质最佳,板栗-铁皮石斛模式栗仁综合品质反而低于板栗纯林。表明板栗-三叶青种植模式中板栗产量与品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河北省按照农业部标准园创建工作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了水果标准园创建活动,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创建“五化”标准、实施“七到园”和“四个百分之百”工作措施,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等无公害集成技术,使参加创建的果园果品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同时,分析了河北省水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疏通渠道、打造名牌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技术集成、制定管理制度、创建品牌农产品等方面介绍了蔬菜标准园的发展现状,指出蔬菜标准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蔬菜标准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蔬菜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供应保障,更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山西积极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全省已创建部级蔬菜标准园40个、省级蔬某标准园60个,创建面积共8.37万亩,标准园年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43.5万t,产值26.1亿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纯水稻区创建草莓精品园的措施,包括改造基础设施与拓展种植规模、引进优质品种与规范种植技术、实施精品农业与创建绿色品牌、开发观光农业与拓展增收渠道等内容,以期促进草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喀斯特生态清洁小流域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在喀斯特高原山地,将十字花科药用植物菘蓝与桃树复配种植构建喀斯特山地农林药五彩园。结果表明:3月份桃花粉红色和菘蓝黄色构成立体景观,带动当地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种植业一产链接旅游服务产业的三产,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河北省蔬菜产业化进程,2012年农业部拨款2600万元用于创建河北省蔬菜标准园。现全面总结了河北省蔬菜标准园创建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模式、产业化经营方式、产销对接形式、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体系及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通过由园到区拓展试点的模式,河北省蔬菜标准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参与实施宁国市创建全国茶叶标准园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创建茶叶标准园的措施及成效,并提出创建工作的建议,以为茶叶标准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胶园发展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小胶园的发展概况与展望。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小胶园面积0.28万hm^2;至2000年,中国小胶园面积达23.61万hm^2,年产干胶12.84万t,单产为1091kg/hm^2。政府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小胶园发展,但没有直接投资,且管理服务不规范。中国小胶园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由于其平均面积小,且多为非专业经营,因而存在投入少、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税赋较重等问题。预计,中国小胶园将在市场和政策引导下继续发展,但由于受宜林地资源制约等原因,扩种面积有限。中国小胶园的管理服务,也将随着相关改革的发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要求,安徽舒丰蔬菜标准园结合实际情况,从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应用和采后统一销售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