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气象因子的砀山酥梨始花期预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准确预报始花期是制定砀山酥梨花期管理措施和赏花活动方案的重要基础。该文利用1983-2018年砀山酥梨始花期的定位观测物候数据和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揭示始花期演变趋势;采用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始花期的关键气象因子,依据不同预报日期构成特征变量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自3月11日开始预报到3月25日终止预报,每日训练1个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1983-2018年始花期呈极显著提早发生趋势,每10a约提前2.750 d(P<0.001)。2)16个逐日气象预报模型中,共计有200个气象因子与始花期早迟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0.469~0.789之间;各气象预报模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平均正确率(Nd)分别为92.9%和75.5%、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93~2.870和2.240~7.237、平均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1和0.701。3)2019年试验预报中,提前15日准确预报出当年始花期。该文研究表明RF在梨树始花期逐日气象预报中有一定业务应用潜力,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多类冬小麦单产统计预报模型中筛选出预报能力强的模型,并对优选出的模型进行加权集成,以此提高产量预报准确率,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3—2018年江苏省69个基本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数据及生育期资料,在5种气象产量分离方法(线性分离、差值百分率、5年滑动平均、3年滑动平均、二次曲线)的基础上,采用准确率、标准差、相关系数、泰勒图等检验法,评估分析了丰歉相似年法、关键气象因子法、气候适宜度法与集成预报法在江苏省冬小麦单产预报中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预报方法,不同的产量分离法对预报精度影响较大,二次曲线分离法要好于其他4种方法;丰歉相似年预报方法中加权法的预报精度高于大概率法。1993—2013年丰歉相似年法、关键气象因子法、气候适宜度法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9.67%、94.86%和94.96%。2)集成预报法近5年预报准确率在96.33%以上,高于丰歉加权模型、关键气象因子二次曲线分离模型、气候适宜度二次曲线分离模型等单个最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单一预报方法预报结果稳定性差的不足。3)起报时间越接近成熟期,预报因子信息越全面,则预报模型准确率越高。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冬小麦采用合理的单产预报模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模型筛选思路也可供外省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临猗、洛川和栖霞3个富士系苹果主产区为研究区,基于2019−2020年各地调查样点的1km格网气象数据、实际始花期数据以及冷小时模型(Chilling Hour Model,CHM)和生长度小时(Growing Degree Hour,GDH)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法得到苹果始花期最优冷/热需求量;然后将日气温特征值(日最高温Tmax、日最低温Tmin和日平均温Tavg)划分为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7种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方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构建3个地区不同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下的日冷/热积量模型,以筛选最优日气温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最优日气温特征因子,利用RF构建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并通过独立实际始花期数据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临猗地区的苹果始花期最优冷/热需求量分别为730CH和7350GDH,洛川地区分别为345CH和4950GDH,栖霞地区分别为520CH和4450GDH;(2)7种日气温特征因子组合中,Tmax、Tmin和Tavg三因子组合下的3个地区日冷/热积量模型在估算日冷/热积量时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日冷积量估算值与基于CHM模型得到的日冷积量间的RMSE为0.97~2.50CH,日热积量估算值与基于GDH模型得到的日热积量间的RMSE为1.73~15.76GDH;(3)利用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估算日冷/热积量,日冷/热积量估算值与基于CHM/GDH模型得到的日冷/热积量间的RMSE分别为1.08~1.14CH和2.03~3.74GDH;当利用该模型进行苹果始花期预报时,预报值与实际值R2为0.92,RMSE为3.44d,其精度与基于真实逐小时气温数据的精度整体一致,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苹果始花期预报模型可以有效将输入气温数据从逐小时尺度转换为日尺度,这在后续苹果始花期预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将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分成4个区,并利用1981-2011年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土壤墒情资料分区构建冬小麦温度、水分、日照及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对各区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并与基于传统等值线方法分区的产量预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等值线分区的产量预报,其中一个分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能建立预报模式,其它3个分区历史回代检验的平均准确率为94.2%,外推预报的平均准确率为92.3%;而基于CAST分区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各分区预报模式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达95.8%,外推预报的平均准确率达93.6%。表明基于CAST分区的产量预报明显优于传统分区产量预报,可为精细化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产量结构要素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优选出最佳的冬小麦产量结构要素预报方法,该研究选择冬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为预报目标,综合考虑种植品种、密度及地区因子,并对气象因子进行膨化统计,得到126个自变量因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及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等3种方法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无法解决不同自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因子分析虽然消除了不同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但采用因子优化后的10个综合因子分别对3个产量结构要素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预报模型决定系数(R^2)均不足0.500。运用BP神经网络对冬小麦3个产量结构要素进行预报,结果发现,当输入层为126、隐含层为16、输出层为3时,BP神经网络结构最佳,在此结构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644,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及因子分析-线性回归法。同时,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冬小麦产量结构要素的预报精度平均达85.3%。因此,推荐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冬小麦产量结构要素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6.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算法模拟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_0)是作物精准灌溉管理与农业高效用水的核心参数。为提高川中丘陵区气象资料缺省下的ET_0预报精度,利用不同的气象因子组合,建立15种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算法(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ARS)的ET_0预报模型。选取11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与其他ET_0预报模型进行对比,并利用可移植性分析评价MARS模型在川中丘陵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和风速项输入的MARS_5(输入大气顶层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m处风速)、MARS_9(输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 m处风速)和MARS_(13)(输入最高气温、2 m处风速)模型,以及仅基于风速项输入的MARS_(15)模型都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大气顶层辐射和风速是决定机器学习模型地域性适应能力的关键;引入大气顶层辐射后,MARS_6(输入大气顶层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MARS_7(输入大气顶层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长)、MARS_8(输入大气顶层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模型均优于相同气象因子依赖下的Irmak-Allen、Irmak、Hargreaves-M4模型;通过可移植性分析发现,在训练站点和测试站点的随机交叉组合下,MARS_5模型保持了较高的精度(纳什效率系数和决定系数均大于0.985),且输出较为稳定的模拟结果,均方根误差变化范围为0.121~0.193 mm/d,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2.7%~4.2%。因此,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算法的ET_0预报模型可作为川中丘陵区ET_0预报的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7.
作物产量准确估算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无人机获取冬小麦挑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数码影像和高光谱数据,并实测产量。首先利用无人机数码影像和高光谱数据分别提取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然后将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与冬小麦产量作相关性分析,挑选出相关性较好的9个指数和参数,最后以选取的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为建模因子,通过MLR(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RF(random forest,RF)对产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与实测产量均有很强的相关性。利用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通过MLR和RF构建的产量估算模型均在灌浆期表现精度最高,在灌浆期,数码影像指数和光谱参数构建的MLR模型R~2和NRMSE分别为0.71、12.79%,0.77、10.32%。对模型对比分析可知,以光谱参数为因子的MLR模型精度较高,更适合用于估算冬小麦产量。利用无人机遥感数据,通过光谱参数建立的MLR模型能够快速、方便地对作物进行产量预测,并可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估算模型有效地对作物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概率法对月径流与前期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月径流的前期气象因子集,应用BP网络建立基于气象分析的二滩电站月径流预报模型。电站枯水期和丰水期月径流的拟合和预报结果均显示了较高的预报精度,预测值较好地反映实测值发展趋势,这表明基于气象物理成因的月径流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库尔勒香梨始花期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0-2010年库尔勒市气象局农业气象站香梨物候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香梨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1a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库尔勒香梨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P<0.01);香梨始花期与冬季平均气温、春季气温以及不同深度地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开春日期及5日平均气温>10℃日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香梨始花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校正,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可为香梨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产量易受晚霜冻影响。冻害的发生与苹果花期和晚霜冻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预测苹果花期,研究苹果花期的变化规律对苹果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物候模型(春暖模型、连续模型、重叠模型和平行模型)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苹果花期(包括始花期和末花期)的变化规律。首先,评价4种物候模型在陕西苹果产区模拟苹果花期的效果,筛选出研究区最佳花期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所选最佳花期模型模拟历史(1980−2019年)时期各代表站(洛川、白水、凤翔和长武)的苹果花期。最后,基于33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生成的未来气象数据集,利用所选最佳模型分别模拟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的苹果花期并研究花期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模型是模拟渭北东部和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而延安和关中西部苹果花期的最佳模型为平行模型。1980−2019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3.4~4.7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3.3~4.6d·10a−1,空间分布上,研究区苹果花期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年平均花期持续时间为10~11d。在RCP4.5情景下,各代表站2021−2100年始花期提前速率为0.7~0.9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0.6~0.8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0~4.4d,末花期提前0~5.0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3.4~7.6d,末花期提前2.6~8.2d。在RCP8.5情景下,2021−2100年各代表站始花期提前速率为1.3~1.8d·10a−1,末花期提前速率为1.3~1.6d·10a−1;与1980−2019年相比,各代表站2021−206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1.3~5.9d,末花期提前1.0~6.1d,各代表站2061−2100年平均始花期提前6.7~12.4d,末花期提前6.2~12.3d。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花期空间分布与历史时期基本一致,但花期持续时间略有缩短。本研究首次综合花期预测模型和未来气候数据研究陕西苹果产区苹果花期变化,可为陕西苹果产区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花期冻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种植芦荟,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oe,a perennial evergreen thick herb of Lily family with over 80 kinds of medical contents and health protection capabilities of increasing immunity,anti radiation,anti cancer,anti inflammation,delay of decrepit,lowering of blood pressure,and others.The use of aloe has extended to dyestuff,metallurgy,textile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and is of bright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Because of its strong drought enduring ability and high economic value,alo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harness of loess in the areas which is suitable to aloe plantation and is suffered from severe soil and water loss.Therefore,knowledge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varieties and their cultivation,re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aloe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陕西省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WRCC)状况进行评价,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引入信息熵进行指标权重计算的基础之上,采用变权法对权重指标反常现象进行修正。依据计算所得权重,采用改进TOPSIS法建立模型。并结合2012年陕西省各地市涉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对陕西省各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状况评价中进行了应用。[结果]得出了陕西省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情况排序为:安康市宝鸡市商洛市延安市汉中市渭南市榆林市铜川市咸阳市西安市。发现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不足情况最为突出。[结论]利用变权信息熵改进TOPSIS模型计算水资源承载力,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该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芨芨草干草原浅层土壤温度和导温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析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干草原原生植被生长季中期5、10、20、40、60和80cm 6个土层连续监测的土壤温度资料,探讨其生长季土壤温度和土壤导温率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芨芨草干草原表层(<20cm)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遵循正弦波动规律;20-40cm为正弦波动和线性振荡的过渡层,40cm以下无显著日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振幅(A)和相位(φ)随土壤深度(z)增加分别呈现几何级数衰减(A=4.60e-6.74z,R2=0.93)和线性延迟(φ=6.14z+7.67,R2=0.95)模式;表层土壤温度对脉冲式降水表现为渐变式响应并出现同温层;典型晴天下土壤导温率(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指数升高(κ=2×10-7e4.21z,R2=0.92),34.7cm土层的土壤温度日变化与5.0cm反相,而土壤温度日变化恒温层为86.0-102.0cm土层。  相似文献   

14.
基流分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基流分割理论和方法所存在的争议,对基流分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基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综述方法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基流的定义,对基流分割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图解法、数值模拟法、水量平衡法以及同位素和水化学法等。[结果]重点研究和评述了基流分割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提出当前基流分割方法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研究的趋势。[结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基流分割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基流分割理论与方法研究,形成统一、完善的理论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流,并探讨基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这将是未来基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振动能量流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振动能量流法是研究柔性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能量流的计算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传统的基于模态叠加的导纳能量流计算法计算精度不高,处理复杂结构时计算过程复杂,该文提出了基于波动理论的导纳能量流计算方法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能量流计算方法。通过对一具体模型计算对比,表明波动计算法精度最高,模态叠加法存在模态截断误差,而有限元法在划分网格细时也能保证计算精度。有限元法是一种适合于各种复杂结构的分析方法,值得在工程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王家岭煤矿风井场地边坡稳定性问题,调查分析了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在用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Sarma法)和有限元法对整个场地典型边坡剖面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并给出了安全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二者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用方法的合理性.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评价、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PHP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围绕高职课程目标和定位,在教学方法、方式和考核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做法,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中。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Soil total nitrogen (N) concentration is commonly measured by Kjeldahl and combus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a method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ammonium (NH4)‐N produc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of the soil sample with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NaOH‐DD) i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for estimating soil total N concentration. The method was evaluated using two sample sets: (A) 44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ontrasting land uses in central Iran and (B) 344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ontrasting arable soils across Canada and Maine, USA. Based on this experiment, 10‐min distillation of 5.0 g soil with 20 mL 12.5 M NaOH were selected a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NH4‐N released by the NaOH‐DD method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N concentration in the sample sets A and B (r = 0.79 and 0.94, respectively). The NaOH‐DD method provides a simple, rapid means of analysis with reduced measurement cost and better health and safety precautions than the traditional Kjeldahl method. Current address for Mehdi Sharifi: Nova Scotia Agricultur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lant and Animal Science, Truro, Canada.   相似文献   

19.
移植是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中难度较大的栽植工程,费工费时,因此确保树木移植成活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确保移植树木成活率重要的方法即树木移植后的养护工作,如何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是主要研究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锥形配流副弹流润滑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求解高压条件下锥形配流副的润滑模型,该文提出了综合应用有限差分法、液阻网络法和约束最优化复合形法的二元二目标复合形法,研究表明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通过实例应用二元二目标复合形法对润滑模型进行了求解。实例结果显示,平衡油槽的无量纲压力随工作压力的变化保持恒定,配流间隙随工作压力增大呈线性减小,而偏心率在工作压力范围内均略小于0,最小为-0.036。研究为锥形配流副弹流润滑特性的分析及其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