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 耕作体系与作物产量通过对肯塔基等4个州立大学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即南、北部平原玉米带内,各种耕作方式的产量差异不大,而对低洼地带采用免耕法耕作时,产量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
减少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可以减轻机具对土壤的破坏,但整个耕作体制就要相应改变。对此有必要进行相应论证,以形成一项新的耕作体制。 耕作体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态系统的生物特性等综合内容。例如,免耕法与传统耕作法相比较,采用免耕法的地块土壤湿度较高,地温较低。少耕法的关键是把作物秸秆遗留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意义作用,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是泛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在法库县农业生产中 ,土壤耕作方式和其它地区一样 ,铧式犁耕翻仍是耕作的主要模式。过度的翻、粑、压造成土壤风蚀加剧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耕作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并使土壤失墒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 ,传统“四全”作业法使作业成本和油耗增加 ,土壤压实而致使机耕质量差 ,经济效益降低。另外 ,我县地处辽河北岸 ,属半丘陵、半平原区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 ,年降水量不均不稳 ,春季十年九旱。因此 ,通过改变耕作措施 ,增强土壤蓄雨纳肥能力和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是发展旱地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在作物种植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60年代的作物残茬覆盖,用开沟播种机播种,即先进行带状耕作,耕作成垄,让覆盖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粗放耕作到畜力精耕细作,由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耕作制度的革命。它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秸秆焚烧,遏制沙尘暴,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水土风失、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性耕作列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项目来抓,并在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埋覆还田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010-2012年,团风县连续3年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南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12年通过了省农机局组织的验收,得到了省验收组专家的充分肯定。3年来,团风县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做了大量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作用,在南方稻作区水旱连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
9 耕作体系与用工常规耕作法用工最多,而免耕法用工最少,其它少耕体系在两者之间(表1数据由Nebraska大学提供)。深松少耕减少14%,与常规耕作相比较,圆盘耕作减少31%,旋耕法减少29%,苗带旋耕法减少用工32%,耕播法减少40%,免耕法减少51%。所有保护性耕作都明显省工,但免耕法用工最少,仅为0.60h/hm2。用工少意味着降低成  相似文献   

12.
对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宏观上论述了国内外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历程;研究了旱作农业耕作机械发展的3个阶段;探讨了旱作农业机械耕作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及旱作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适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机械系统.农业耕作机械将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4.
谈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当代农机》2009,(8):72-73
指出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保水、保土、保肥、降本增产、改善环境、平衡生态的一项农业技术,针对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农艺过程、机组优化配置和3种耕作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介绍了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保护性耕作发展概况,指出了实施3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有利因素以及对地温、杂草、病虫害的影响,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阐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与之相适应的不同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膜两用保护性耕作(留膜留茬覆盖免耕栽培)、传统耕作2种处理的试验设置与试验结果,并对一膜两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黑土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是我国的大粮仓,黑土地是这个大粮仓丰收的基石。从自然条件、耕作土壤特点、耕作技术特点,介绍黑龙江土地的基本生产条件,探讨在黑龙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为解决近年来黑土地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残茬管理及表土耕作技术等。在回顾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概况、技术模式和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秸秆残茬管理、表土耕作技术与机具、免少耕播种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结合国内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应用需求,在分析归纳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改进机具关键作业部件加工工艺与材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具结构优化、提升机具智能化测控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和形成因地适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20.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进一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推动粮食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具体内容,及开展保护性耕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