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繁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现有能繁母牛存栏量不断增加,但繁殖效率低下,肉牛繁殖率成为制约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找出母牛繁殖效率低下的原因,本文调查了国内各地母牛养殖现状和养殖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母牛繁殖技术方案,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繁殖母牛空怀期、妊娠期、围产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实施肉牛扩群增量、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肉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是繁殖母牛存栏量和繁殖效率因素造成。繁殖母牛群是特殊养殖群体需严格的饲养管理技术,为实现肉牛养殖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母牛群繁殖效率是最基本的条件,文中对这一问题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肉牛养殖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是增加肉牛数量和提高肉牛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利用肉牛繁殖技术,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肉牛生产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多,规模牛场出现忽视繁育母牛,重视肉牛育肥生产的情况,随即出现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下降,制约了养牛业健康快速发展,作者通过多年畜牧兽医一线工作经验,介绍了影响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的原因,并总结归纳出提升繁殖母牛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肉牛规模化养殖是重要发展趋势,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经济效益受到较多因素限制,各项因素对肉牛繁育场母牛基本繁殖效率影响较大。当前为了提升肉牛繁育场养殖效益,要做好母牛饲养管理工作。对传统饲养观念与管理技术进行更新,提升母牛繁殖成效,产出更多优质肉牛。  相似文献   

7.
早期妊娠诊断是指在母牛配种后2周至2个月之内对其进行妊娠诊断,这一技术即可以减少漏配率,也可以尽早对怀孕母牛进行保胎管理,还能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意在帮助养殖户切实做好母牛早期妊娠诊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现阶段,繁殖肉母牛的存栏量以及繁殖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肉牛养殖场的发展。繁殖肉母牛属于特殊性质的养殖群体,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科学管理、适时放牧、合理分群,利用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实现肉牛养殖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以及规模化发展,提高肉母牛群的繁殖效率以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母牛带犊繁育技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受胎和专业饲养管理,予以全面均衡的营养调控,能够快速恢复受体母牛的繁殖性能,平稳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确保初生牛犊能够得到充足母乳,并能及时吃到初乳,易于成活。与传统繁育技术相比,母牛带犊繁育技术能显著提高受体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基于此,围绕母牛和牛犊饲养管理的现有技术展开分析,提出相关母牛繁殖率和牛犊成活率的技术建议,以期对我国农业畜牧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力度加大,对肉牛给予良种冻精补贴,促使了我国北方牧区加快肉牛改良化进程,肉牛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肉牛综合生产性能快速提升,为打造中国北方绿色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我国北方牧区冬季气候寒冷、雪大,春季风沙大、空气干燥,在北方牧区放牧条件下,如果冷配母牛饲养管理不规范.会导致繁殖母牛膘情差.发情率下降,发情表现不明显,准确掌握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较困难,不能准确掌握人工输精时间,会导致冷配母牛受胎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母牛繁殖力主要是指母牛生育后代和哺育后代的能力。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遗传、生态环境、营养、繁殖技术、繁殖疾病等。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适时配种、做好保胎工作、提高繁殖技术的应用水平及防治好母牛生殖系统疾病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但受母牛存栏量与繁殖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规模化饲养条件能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对规模化的饲养条件下繁殖肉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促进我国肉牛产业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2023,(2):49-50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定时输精,是利用不同外源生殖激素按照一定程序处理一群母牛,使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发情排卵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并在相对固定时间内人工授精,降低配种员发情鉴定难度,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率。技术应用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以集中母牛发情时间,免去发情鉴定环节,有利于集中人工授精,提高牛群的繁殖力,实现肉牛批次生产,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肉牛定时输精技术是应用生殖激素调节母牛发情期,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定时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的技术。该技术解决饲养母牛扩繁生产上的弊端,使母牛发情排卵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或调节母牛的繁殖季节,提高配种受胎率和良种化率,缩短产犊间隔,减少劳动强度和生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富宁县的应用,同期发情率达100%,受胎率达75.81%。  相似文献   

15.
黄牛改良的目的一是改变体形外貌,二是通过黄牛改良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应从母牛群体结构及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下面就提高母牛繁殖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冻精输配是肉牛繁殖的主要技术之一。肉牛冻精输配受孕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实践经验主要分析影响母牛受孕率稳定性的因素,探讨母牛受孕率不稳定的原因及有效应对策略。旨在为肉牛冻精输配技术的科学应用和提高母牛稳定受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召议 《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1):115-116
冷配技术是我国黄牛改良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的冷配受胎率相对较低,基于此,本文介绍我国肉牛改良的现状,探讨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希望能为肉牛改良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正逐步地从全进全出的肉牛养殖模式向自繁自养养殖母牛转变,母牛繁殖率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该文在分析影响母牛怀孕因素的基础之上,针对造成母牛不孕以及流产的管理不当,营养失衡,疾病等问题,提出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准确识别母牛发情,适时输精,精准治疗等措施,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母牛繁殖率,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肉牛养殖过程中,其繁殖能力受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掌握提高肉牛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是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有助于疾病的科学防治,充分增强母牛繁殖水平。为了促进我地区肉牛产业良好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提高肉牛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1配种前做好优质选育一般来说,我们将增肥速度快、拥有强健体质且具备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的妊娠母牛群饲养管理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母牛流产是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引发原因包括机械性损伤、营养不良、生殖激素分泌紊乱、饲料中毒等,本文通过分析诱发妊娠母牛流产的各种因素及临床症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旨在提高母牛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养殖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