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姚昌南  廖瑛菊 《耕作与栽培》2006,(4):F0003-F0003,54
水稻抛秧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业适用技术之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产量高等优点.目前,清镇推广的抛秧技术主要是人工用手抛.人工抛秧的缺点是:如果田块面积大,必须下田抛;密度不好掌握,稀疏不一;由于力量不够,秧苗容易漂秧;抛秧速度慢.为探索高效抛秧技术,2005年引起了一台喷雾器抛秧机,在十字村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抛秧3.33hm2,并与人工抛秧、人工插秧进行了效果对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抛秧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水稻栽培新机械,它的生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比人工抛秧增产10%以上。1.抛秧机的选择目前农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抛秧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是指通过有序抛秧机进行水稻分行分蔸有序抛栽的机械化种植方式,解决了传统抛秧栽培田间种植无序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手插秧和手抛秧模式作为对照,通过2018—2019年的比较试验系统探究了精量有序机抛秧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精量有序机抛秧较手插秧增产22.4%~28.3%,较手抛秧增产2.8%~8.9%。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精量有序机抛秧群体通风性好,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同化积累能力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手插秧和手抛秧分别增加52.8%和23.4%;叶片衰老较慢、库充实度高,与手插秧相比,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20.9%~64.2%;与手抛秧相比,结实率增加3~5个百分点,进而促进其高产。然而,精量有序机抛栽培模式下抛秧机及配套育秧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进一步发挥高产潜能,同时围绕精量有序机抛秧技术的立苗缓青特征、分蘖发生特性和根系生长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三省水稻作业区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插秧机有国产型和进口型两种,具体机型包括:1延吉9356和7358型、山东福尔沃6300B型、北大荒高速2ZK-630型、东洋PF-455步进式插秧;2日本高速插秧机久保田VP8和VP6型、洋马VP8和VP6型。一、进口高速插秧机优势(一)科技含量高进口高速插秧机都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在插秧机械上,堪称世界领先,其先进性能是当前国产  相似文献   

5.
母本机插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江苏省东海县水稻种植面积达97.6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为60万亩,手插秧及抛秧田面积为22.6万亩,直播稻面积为15万亩。机插秧水稻品种大多为连粳系列,手插秧及抛秧田多是中籼稻品种,直播稻大多为镇稻99系列。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各品种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中籼稻为主的早栽田发生最严重。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田间普查数据,分析并总结出东台县当前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发病原因以及  相似文献   

7.
对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抛秧技术,是黑龙江省目前推广应用的种稻新方法。目前我国有手插秧、机插秧和直播种稻等种稻方式。抛秧栽培又有塑料盘育苗、纸盘育苗和手掰块育苗的区别。那么应如何评价水稻抛秧栽培?怎样看这些不同的育苗方法?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应如何推广这项技术?抛秧栽培的发展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曾作过一些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和生产田调查,这里就上述问题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农工独自难以按时保质的完成大面积育秧、插秧任务。十六团扶持农工成立水稻机械插秧服务队,本着"服务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的宗旨,由团农业科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农工自愿合资购买插秧机并负责育秧,圆满的完成了333.33 hm2的育秧、插秧任务,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积极探索,对兵团三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水稻生产区,随着稻田机耕、机收的全面推广,机插环节的插秧机越来越受农民关注。近几年,我国农机部门为支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改变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传统落后的手工插秧方式,已在水稻生产区广泛推广水稻插秧机替代人工插秧。本文就江西农机部门推广水稻插秧机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介绍插秧机的使用与故障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下钾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施钾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耕翻插秧水稻有效分蘖期最短、群体茎蘖数和有效穗最低,但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大,产量最高(10.7×103 kg/hm2),比常规耕翻抛秧、免耕抛秧和免耕高桩抛秧分别高3.62%、1.58%和1.88%;常规耕翻抛秧和免耕抛秧有效分蘖期、有效穗和LAI接近;免耕高桩抛秧有效生育期最长,最高苗和有效穗最多,LAI和干物质积累整体表现较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谷产量随之增加,且钾肥对水稻有效分蘖期、茎蘖数、LAI和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抛秧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项水稻生产新技术 ,最大特点是改革传统的育秧方式 ,移栽时改手工插秧为抛秧 ,从而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劳动工效成倍提高 ,并可节省专用秧田 ,是一项水稻生产轻型栽培技术。铜仁地于 1997年开始引进水稻抛秧试验 ,2 0 0 0年抛秧面积发展到 0 .2 5万hm2 ,平均单产 5 38.5kg/ 6 6 7m2 ,比常规栽培平均单产 46 1.5kg/ 6 6 7m2 ,增产 77.0kg/ 6 6 7m2 ,增长16 .6 8%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主要优势与特点、配套技术简析如下。1 水稻抛秧的优势与特点1.1 优势1.1.1 省工、省秧田…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水稻插秧机的操作水稻插秧机型号较多,现以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洋PF455S型插秧机为例说明。该机配套动力:E130G型汽油机;插秧行数:4行并列式;行距:30厘米;株距:15.7、13.7、12.2厘米三种;插秧能力:2~3亩/小时。1.操作方法1插秧机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技术要求安装完好,并加足油料,调整好总离合器、各插秧臂取秧量、插秧深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主要有手工插秧、机械插秧和钵育苗插秧等类型。由手工插秧和抛秧技术还衍生出两段育秧栽培、超稀植栽培和抛摆栽培等插秧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洞庭湖区双季水稻生产期间,特别是"双抢"茬期争季节、争劳力的突出矛盾,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目标。2005~2008年在湘阴县滨湖稻作区开展了双季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据对城西镇七龙村100农户的调查统计:双季机插秧与抛秧相比,产量相当,省工11d/hm2,纯收入增加380元/hm2;比手插秧增产约5%,省工29d/hm2,纯收入增加1830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kg/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实行统一供种,集体育秧,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比人工栽插增产14.2%。推广水稻机插秧是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壮秧培育技术1.材料及秧田准备。选择地形平整、地势高燥、排灌方便、便于运输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  相似文献   

18.
刘付仁 《中国种业》2021,(3):106-108
为了解决机插秧育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引进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新技术。对机械选择、印刷播种、秧盘育秧、秧田管理、机插秧等进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精准印刷播种育秧所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比较均匀一致、大小苗现象轻,秧龄弹性大、中苗机插返青快、成活率高,可减少用种量。经测产验收为4077公斤/hm2,比人工移栽田增产11.3%。说明该项技术成熟,可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效果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时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器插秧无明显缓苗期,秧苗生长整齐、长势好,分蘖成穗率高、结实率高,产量表现为620.4kg/667m^2,比免耕抛秧增10、42%。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