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及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关键因素和最佳水平.结果表明,当牛肉膏为7.3 g/L,蛋白胨为7.1 g/L,温度33.5 ℃,pH值6.1时,菌体生长量最大.进而分析2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等高线图表明:牛肉膏5.7~8.0g/L,蛋白胨5.2~8.0 g/L,温度33~34 ℃,pH值5.4~6.8时,可得到较高的菌体量.  相似文献   

2.
对枯草芽孢杆菌FS106产杆菌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玉米粉,最佳有机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是KNO3,最佳生长因子是牛肉膏。通过二水平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g/L):玉米粉7.5、蛋白胨15、KNO31、牛肉膏7.5、NaCl 5、CaCO30.75、ZnSO4.7H2O 0.0075。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棒状乳杆菌HS4廉价增殖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棒状乳杆菌的廉价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及优化,以达到降低棒状乳杆菌菌剂的生产成本。通过比较棒状乳杆菌HS4在9种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确定冬瓜基础培养基为增殖基础培养基;经单一营养因子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确定影响棒状乳杆菌HS4增殖的3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大豆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经响应面分析进行回归优化,获得最佳冬瓜增殖培养基配方为:冬瓜基础培养基(1L),大豆蛋白胨(19.7g/L),酵母浸粉(19.4g/L)和牛肉膏(1.94g/L),活菌数达到39.81×108 CFU/mL。  相似文献   

4.
潘自皓  顾薇  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31-14533,14544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流加培养方式,提高转氨酶供体——大肠杆菌XD-12的发酵浓度。[方法]通过研究碳源流加、氮源流加、pH控制流加对发酵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培养条件。[结果]产转氨酶大肠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搅拌转速500 r/m in,通气量1.5 L/m in,培养基初始pH为7.0,控制发酵过程pH为7.5,初始葡萄糖浓度5 g/L,初始氮源为5 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从葡萄糖浓度下降为2 g/L开始每隔2 h间歇流加120 g/L的糖,从8 h起每隔2 h间歇流加15 g/L蛋白胨+4.5 g/L牛肉膏。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大肠杆菌的菌体干重浓度达9.66 g/L,较分批培养提高了104.7%。[结论]这对降低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6.
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菌体生长量和pH值作为培养基优化的指标,对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发酵液菌数影响相差较大,最佳培养基配比为:牛肉膏、大豆蛋白胨、NaCl、K2HPO4和KH2PO4;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牛肉膏0.5%,大豆蛋白胨0.9%,NaCl 0.2%,K2HPO4∶KH2PO4为0.1%∶0.075%,该培养基中培养CHB1比在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菌量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1株耐盐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菌体浓度,还探索了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玉米粉10 g/L、豆粕粉20 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MgSO_41 g/L、CaCO_37 g/L。最优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  相似文献   

8.
对1株耐盐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菌体浓度,还探索了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玉米粉10 g/L、豆粕粉20 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MgSO_41 g/L、CaCO_37 g/L。最优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  相似文献   

9.
马勇  门中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9-8041
[目的]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奠定基础。[方法]以产油酵母菌Y1为试验菌株,分别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铵、硝酸铵和硝酸钾为氮源,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Y1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85 g/L,100 ml摇瓶装液量为25 ml,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温度为28℃,培养21.5 h菌体生物量达到最大。[结论]该研究对产油酵母菌Y1的液体摇瓶产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谢为天  徐春厚  冯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55-7156,7239
[目的]提高发酵液中鼠李糖乳杆菌LT22的菌体浓度。[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3个重要因素依次为葡萄糖、酵母膏和吐温80;然后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鼠李糖乳杆菌LT22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7 g、蛋白胨12 g、牛肉浸膏10 g、酵母膏4.8 g、乙酸钠3 g,柠檬酸氢二铵2 g、MnSO4.H2O 0.1 g、MgSO4.7H2O 0.6 g、吐温80 0.6 ml、蒸馏水1 000 ml。用优化培养培养鼠李糖乳杆菌,其发酵液的菌体含量是MRS培养的6.7倍。[结论]结果为鼠李糖乳杆菌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淑营  乔来艳  刘阳  牟海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1-16484
[目的]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13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胞外多糖制备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10×盐溶液(含Na2HPO4 100.00 g/L,FeSO4.7H2O 0.01 g/L,MgSO4.7H2O 2.00 g/L,CaCl2.2H2O 0.01 g/L,KH2PO4 30.00 g/L,K2SO4 10.00 g/L,NaCl 10.00 g/L),葡萄糖30.00 g/L,蛋白胨0.50 g/L,牛肉膏0.50 g/L,油酸1.50 g/L。最佳发酵参数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4℃,接种量10%,装液量200 ml/500 ml,培养时间50 h。优化后,其胞外多糖产量可达6.70 g/L。[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期批量制备新型生物寡糖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芽孢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无机盐种类、装液量、摇床转速、初始p H、温度、接种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显著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玉米粉10.7 g/L、豆粕粉24.4 g/L、CaCO_3 7.4 g/L、NaCl 5.0 g/L、MnSO_4 0.4 g/L、KH_2PO_4 1.0 g/L、装液量50 m L/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 H 7.2、温度30℃、接种量2.0%条件下,芽孢产量达到7.4×109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80.49%。[结论]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CK15的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枣黑斑病的拮抗细菌JK1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其发酵产物中芽孢的浓度。为该菌应用提供数据。【方法】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基碳氮源物质,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发酵培养基中对JK1发酵影响最重要的主要因素;运用最陡爬坡法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获得主要因素的最适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结果】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粉 25.00 g/L、葡萄糖 0.57 g/L、大豆蛋白胨 12.5 g/L、NaCl 2.7 g/L、K2HPO4 0.25 g/L 、MgSO4 0.625 g/L。【结论】在最优发酵培养基培养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芽孢数提高了3.4倍,达到4.92×109CFU/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乳酸菌复合系SFC-2培养基的组分进行响应面优化,从而得出SFC-2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0g/L、蛋白胨31.36g/L、牛肉膏15.57g/L、酵母膏10g/L、乙酸钠7.3g/L、柠檬酸三铵4g/L、KzHP044g/L、MgS04·7H200.58g/L、MnSO4·H200.25g/L。SFC-2在此培养基中经30℃,16h培养,其活菌数可达到4.0×10^8cfu/mL,较MRS-S中(8.2×10^7cfu/mL)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15.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枯草芽孢杆菌B2是从土壤中选出的,它的代谢产物中的抑菌物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其产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g、黄豆饼粉30g、蛋白胨2g、NaCI 1g、(NH4)2SO45g、CaCO36g、MgSO46g,蒸馏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7.0、接种量4%、30℃恒温振荡培养箱培养,发酵时间约60h。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 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 d 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490 ind · mL -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虾肉(4.5g·L -1)>麦粒(10.14g·L -1)>蛋白胨(2.25g·L -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麦粒(10.14g·L -1)>虾肉(4.5g·L -1)>蛋白胨(2.25g·L -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CG24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CG24是一株烟草野火病菌拮抗菌,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G24菌株在培养温度32℃初始pH 7.5装液量50mL/150mL和接种量4%的NA培养液中振荡培养28h,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作用最为显著。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菌株CG24生长的培养基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酵母膏和氯化钙,对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酵母膏7.55g/L氯化钙0.72g/L,抑菌圈直径比优化前提高了25.72%,为该菌株以后的扩大培养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