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番茄叶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叶霉病是威胁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为世界病害,可直接导致番茄减产,并严重影响番茄品质。根据国内外关于番茄叶霉病的研究情况,综述了番茄叶霉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适宜菌丝和孢子的生长温度(20~25℃)以及湿度(85%以上)等条件;病害的发生条件和流行规律;不同地区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生产上应选用毛粉802、双抗2号等抗病品种;番茄与病菌之间的作用机制;番茄Cf及ECP等抗病基因的克隆、结构和功能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及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霉病是危害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能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影响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抗病基因是抗病分子生物学和抗病育种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多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和克隆出来,有的已经被利用在分子育种上,这为生产上有效控制番茄叶霉病病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了更好的控制病害,本文综述了叶霉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克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抗性基因的遗传及抗叶霉病的分子机制,讨论了抗性基因的应用和基因工程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前保护地番茄生产中为害最重的病害为叶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尤其番茄灰霉病直接为害番茄果实,产生大量烂果。保护地番茄的主要虫害为蚜虫及美洲斑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4.
秋延后保护地番茄主要局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鸣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289-292
系统统计分析了国内番茄生产中几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的相关文献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系统调查了秋延后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几种重要病害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秋延后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叶霉病发生最重,早疫病发生较为普遍,灰霉病扩展较缓,晚疫病发生最轻。提出了秋延后保护地番茄生产中主要局部侵染性病害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谭清 《山东蔬菜》2007,(1):42-43
番茄是保护地大棚、温室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定州市保护地番茄面积占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茎基腐病,疫霉根腐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和近几年的不断摸索。结合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际.现将这些常见病害的最典型的发病症状及最新、最有效的防治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小果番茄几乎没有大的虫害发生,病害方面主要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空洞果以及2,4-滴药害,在防治上,应当采取综合方法进行防治。灰霉病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8.
番茄CMV、TMV[1,6]和叶霉病[2,3]是棚室番茄的几种主要病害,其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7].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药剂防治.其结果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不符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要求.而应用抗病品种是解决CMV、TMV和叶霉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为此探讨了CMV、TMV和叶霉病在番茄苗期的多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9.
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是大棚番茄栽培上的主要病害,且往往在同一个棚内同时发生,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才能控制病害发生,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正>4~5月是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等病害的高发期,随着气温回升,也将为蚜虫、粉虱、潜叶蝇等害虫的发育与危害提供适宜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继续发展蔓延,如果不及时防治,损失较重。生产上应关注天气变化及病虫害发展趋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把病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药剂防治要求适期用药和对症下药。对灰霉病,花期可用65%甲硫·  相似文献   

11.
番茄叶霉病菌主要生理小种的RAPD标记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霉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以1.2.3,1.2.3.4和1.2.3.4.9为主。本研究旨在利用RAPD技术对3个主要的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鉴别。在筛选了41个RAPD随机引物的基础上,利用28个引物对3个生理小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扩增获得了138个位点,3个生理小种基因组的带型相似率达96.38%.4个引物S89、S40、A30和A31在3个小种间产生了5个多态性位点,可以将3个生理小种完全区分开来。这些RAPD标记可用于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为有效地开展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遗传因子,其编码的产物激发病原物与植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病原物无毒基因与植物抗病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番茄与叶霉病之间的特异互作被认为是遵循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的典型体系。绝大多数已克隆的无毒基因之间,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均无显著的序列同源性。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在含瓦补抗性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而在不含互补抗性基因植物中显示毒性效应。本文综述了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多样性、意义、结构及其功能等等,了解病原菌无毒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识别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抗病性,特别是非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广谱抗病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的发病症状、病毒的鉴定和分类、发生与防治;总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由南向北不断蔓延,其主要在番茄生产上造成严重的危害;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病条件、传播特点及国内外该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利用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抗病育种的进程;分析表明加大抗病育种的力度,培育出稳定的抗病品种,能很好的控制和降低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为广泛种植的中草药之一,但根腐病、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其生产。综述了板蓝根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对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番茄汁加工技术当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以期为番茄汁加工企业提高番茄汁品质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致病性分化新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连续监测,发现了可侵染目前生产上主栽抗叶霉病品种的新小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叶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品种,利用苗期接种鉴定的方法,对新小种进行了多次小种归属鉴定,该小种属于1.2.3.4.9。与目前生产上的优势小种1.2.3和1.2.3.4相比,新小种的分化层次高,致病性更强,虽然现在还不是优势小种,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土壤生境抑制烟草根黑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根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真菌病,曾给各主要种烟国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简述了近20年来烟草根黑腐病在中国各主要种烟省份爆发流行的状况,并对此病害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侵染和病症特征加以介绍,总结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状况、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等土壤生境因子对该病病原菌存活、侵染、病害爆发的影响,提出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策略、合理施用肥料、引入生物防治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生境为目标,抑制烟草根黑腐病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