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12-115
对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生活史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实的种皮是引起种子自然发芽困难的主要原因,用浓硫酸、机械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五爪金龙的种子萌发率;五爪金龙在子叶展开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便进入开花期,花期长,种群的开花时节是512月,完全枯萎期为次年的1月上旬到2月上旬,但此期木质化的茎仍然保持生命力,在接近1个月的休眠期后,次年2月又开始另一个生长季。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点观察粤东地区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的开花动态,并研究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方法】在生态学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4个样地,观察五爪金龙开花动态,计算花粉-胚珠比(P/O)、种子-胚珠比(S/O)、花粉活性率、柱头可授率和杂交指数OCI。【结果】五爪金龙花粉-胚珠比(P/O)为2224,种子-胚珠比(S/O)为0.56,介于兼性异交与专性异交之间,以异交为主。五爪金龙开花期持续时间长,结实期短,单花开放时间仅为1d。花粉活性率和柱头可授率在一天中均呈现抛物线趋势,且各自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09:30与下午14:30~15:30;杂交指数OCI=5,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传粉者。【结论】五爪金龙繁育系统类型为混交繁育系统,即自交和异交并存;建议对五爪金龙采用全株清除的人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方法对五爪金龙种子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大大提高五爪金龙种子的萌发率,分别达到59%和37%,其中机械处理为提高种子萌发率、快速得到幼苗和鲜体试验材料的最佳处理方法;萌发时间以6~9 d为宜;五爪金龙种子休眠是由种皮阻碍所致.  相似文献   

4.
对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在福州市的分布与为害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分布广泛,人为引种是导致五爪金龙扩散的重要原因;五爪金龙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严重,主要通过人为引种逸到野外造成为害。通过对3个不同自然生境的五爪金龙进行了生长调查,结果发现在具有灌木与乔...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Bellamy和Summergold脐橙花芽特性及花芽分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桂林,Bellamy和Summergold脐橙花芽形态分化时间和特征较一致,花芽开始进入形态分化时期较分散.在12月上旬已有一部分花芽进入分化始期,最迟在次年2月下旬,盛期在 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12月下旬开始进入萼片分化期,盛期集中在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次年1月中旬开始进入花瓣分化期,盛期在次年2月中旬至3月初;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陆续进入雄蕊分化期,每个时期持续时间较长.由于芽横径和纵径随时间推移呈同步增长,因而其增长变化可作为判断花芽分化各时期的外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五爪金龙在煤矸石土生长的适应性,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将五爪金龙插条扦插于普通土壤和煤矸石土壤中,测定不同培养基下五爪金龙插条的存活、生物量和生物增长量。观察插条的出芽数及叶片总数。[结果]在煤矸石土壤中生长的五爪金龙插条扦插后第45天的生物量、出芽数、叶片总数,分别超过普通土壤中的36.96%、29.17%、37.59%,土壤中生长的生物量及叶片总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五爪金龙适宜用于煤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7.
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现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恶性的重要入侵杂草。本文从五爪金龙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化感作用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五爪金龙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在桂林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孢蘑菇对气象条件的要求,通过分析桂林市、县10月份~次年4月份冬闲期的月平均温度及月平均相对湿度,得出双孢蘑菇在桂林种植的合理时间为:北部及高寒山区县于10月上旬开始种植,桂林市及中南部各县11月中下旬开始种植;并针对桂林北部及高寒山区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上旬发生的冰冻提出了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强入侵植物五爪金龙、弱入侵植物三裂叶薯和海南本地植物七爪龙叶片水浸液对萝卜、白菜、芥菜和莴笋等4种作物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地上叶片水浸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低质量浓度(0.1 g· mL-1)的水浸液对白菜、莴笋、芥菜、萝卜幼苗根的抑制率分别为81.3%,80.1%,74.2%和64.8%,高质量浓度(0.5g·mL-1)的水浸液可以使各受体幼苗停止生长.七爪龙和三裂叶薯叶片水浸液为低质量浓度时促进种子生长,高质量浓度时对根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高质量浓度的七爪龙叶片水浸液对白菜、莴笋、芥菜和萝卜幼苗根的抑制率分别为47.7%,59.3%,43.6%和22.8%.高质量浓度的三裂叶薯叶片水浸液对白菜、莴笋、芥菜和萝卜幼苗根的抑制率分别为78.7%,75%,49.6%和25.1%.此外,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且其化感作用大于三裂叶薯和七爪龙.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匍匐和攀援方式下的形态、生物量和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 匍匐的南美蟛蜞菊花数明显多于攀援的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而平均节间长显著(p<0.05)低于攀援植株。除平均节间长外,攀援的五爪金龙分枝节数、分枝叶片数、节总数、花数和叶总数均明显高于匍匐的植株。2)攀援的南美蟛蜞菊植株叶、节和花干重均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极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节和花干重也高于匍匐的植株。3)匍匐的南美蟛蜞菊除花干重显著高于攀援的植株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干重比极显著高于匍匐植株、花干重比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而茎干重比则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说明南美蟛蜞菊和五爪金龙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尤其是五爪金龙),这也许是二者具有较强入侵性和能够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主要病虫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对福州市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调查,结果发现昆虫有甘薯褐龟甲(Leccoptera quadrimaculata)、甘薯小绿龟甲(Cassida circumdata)2种;病害为炭疽病,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室内接种表明其致病力较弱。从根部土壤分离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sp.)、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sp.)、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sp.)等5种病原线虫。冻害在福州地区可发生,但不会造成植株死亡。以上表明五爪金龙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少,是造成福州地区五爪金龙为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毛梾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种子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称重、测量、解剖、TTC法及内含物测定等方法,分别对不同种源地种子形态结构、活力、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种源间种子萌发特性差异。采用低温层积、激素处理、不同基质处理相比较及定株观测的方法,研究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技术及毛梾幼苗生长节律。结果表明:6个种源地间以陕西杨陵种源为最优种源,河南种质资源最差;陕西杨陵种源采用室外低温层积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46.7%(为直接播种的114倍);使用激素处理以150mg·L-1 GA3的处理最为有效(发芽率达到48.43%);发芽基质以蛭石最好。毛梾幼苗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和7月底到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浓度NAA对5种甘薯属植物枝条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爪金龙(I.cairica)和紫心牵牛(I.obscura)很难扦插成活,另外3种植物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厚藤(I.pes-caprae)、海滩牵牛(I.stolonifera)、三裂叶薯(I.triloba);NAA对3种植物的成活率、根和芽的诱导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三裂叶薯对NAA的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种和栽培试验,对翠雀的叶片数、株高、幅宽、现蕾期、花朵数和结籽数进行观测,了解翠雀的物候期情况。结果表明,翠雀的营养生长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6月份进入生殖生长,现蕾期集中在6月,盛花期集中在7月,种子于7月下旬成熟,花期从6月上旬到8月上旬超过60 d。加强水肥管理,可延长花期,保证开花质量。翠雀在晋中平原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不同生境中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叶片的昆虫取食状类型及取食强度,并鉴定其昆虫种类,为粤东地区主要入侵杂草五爪金龙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生境中,昆虫对五爪金龙叶片的取食类型主要为孔食状和缘食状,孔食状类型所占的比例均高于70%,其中生境1达到92%;取食强度主要集中于1级,均在70%以上,2级为4%~16%;而其重度取食的比例因生境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伴生植物较少或光照充足的生境3与生境5,其重度危害的比例分别达到10.49%、8.17%;各生境中,五爪金龙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随时间而大幅度上升,5月份取食频率在40%以上,至7月份,其取食频率均在90%以上;从五爪金龙植株上采集的昆虫共鉴定出共6目10科,此外还有蜘蛛目和蜱螨目及柄眼科的蜗牛等动物。至于昆虫种类与取食类型、危害程度的对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吸湿-回干和人工老化处理对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吸湿—回干和人工老化处理对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回干处理种子10 h,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蕹菜种子进行短期的人工老化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