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2.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减量控害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常规对照20%井冈霉素SP防治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对比,评价试验药剂30%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药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4.14%,比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9.52%提高4.62个百分点;减量控害区667m产量527.9kg,比常规用药20%井冈霉素对照区增产31.2kg,增幅6.28%.每667m减少施药用工2.5元,667m2增加效益62.9元.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30ml兑水45 kg于纹枯病发生盛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用量20g、15g和10g的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4.5%、75.4%和68.54%,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每667m2用量20g和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每667m2用量15g的防效分别为83.4%和69.1%。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每667m2用量为15~20g。  相似文献   

4.
选用减量控害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常规对照20%井冈霉素SP防治纹枯病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评价试验药剂30%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药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4.14%,比对照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9.52%提高4.62%;减量控害区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31.2 kg/u,增产6.28%。减少施药用工2.5元/u,增加效益62.9元/u。建议使用时,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 mL/u对水45 kg/u于纹枯病发生盛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全文设u=667 m2,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效,施药用量为有效成分112.5g/ha处理的末次防效达78%以上,保产率达8.4%以上,是防治水稻纹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相似文献   

7.
丙环唑防治小麦全蚀病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通过对11种杀菌剂室内外研究,从中筛选出丙环唑(Propiconazole)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效果显著;不同剂量试验结果,用25%丙环唑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经济有效;不同施药方法中,丙环唑按种重0.1%—0.2%拌种或0.1%拌闷种防病效果优于浸种、茎叶喷雾;通过持效期、作用方式和药害试验证明,丙环唑用量低,持效期较长,以保护作用为主,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大田防治示范结果,用25%丙环唑按种重0.2%拌种,控制白穗效果达90.70%以上,每ha平均增产1194.45kg,保产效果达32.35%,为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 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 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11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4.14%,比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的防治效果(76.52%)提高7.62个百分点。示范用药区每667 m2产量527.9 kg,比20%井冈霉素每667 m2产量(496.7 kg)增产31.2 kg,增产6.28%。示范区每667 m2减少施药用工2.5元,增加效益62.9元。建议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 mL对水45 kg在纹枯病发生初期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0.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对水稻具有一定的防病增产的作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20mL/667m。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在70%左右;对稻曲病的防效在35%左右;对水稻增产9%左右。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防治2次比水稻孕穗末期或齐穗期防治1次的防病增产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郭新华  肖放华  肖毅 《植物保护》2007,33(5):143-145
2006年在湖南桃江进行了52.5%丙环唑十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2.5%丙环唑十三环唑悬浮剂80~100mL/667m2可有效地防治穗颈瘟的危害,其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30%苯醚甲.丙环乳油用20mL/667m2、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80g/667m2和30%敌瘟磷乳油用100mL/667m2的处理效果,而且稻谷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和2种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丙唑·戊唑醇SC制剂用量为80 g/667m2时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2.0%,高于常规药剂45%戊唑·咪鲜胺EW用量30 g/667m2和43%戊唑醇SC用量30 g/667m2的防效;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与常规药剂45%戊唑·咪鲜胺EW相比,增产23 kg/667m2,增收49.5元/667m2,与常规药剂43%戊唑醇SC相比,增产38 kg/667m2,增收85元/667m2。  相似文献   

14.
2011-2012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比较了三唑酮3%悬浮种衣剂和苯醚甲环唑3%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的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小麦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小麦出苗率、株高还是植株鲜重等因素来看,小麦都对三唑酮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在药种比1∶25时,小麦出苗率只有48.76%,药害明显;苯醚甲环唑则相对安全。从小麦株高鲜重分析,三唑酮3%悬浮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600、1∶400和1∶200时的株高和鲜重与对照相比都有增加,说明在适当的用药量条件下,三唑酮对小麦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苯醚甲环唑3%悬浮剂在药种比为1∶600、1∶400、1∶200、1∶100和1∶50时株高和鲜重与对照相比也有稳定增加,但不如三唑酮明显。从结果可以初步推断,适量的包衣处理在对出苗率影响不大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小麦的株高和鲜重。三唑酮3%悬浮剂和苯醚甲环唑3%悬浮剂种子包衣对小麦后期的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52.3%。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大部分处理都对小麦亩产量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苯醚甲环唑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是广西发生面积最广、受害损失最大的稻作病害之一。为了验证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笔者于2007年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进行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 μg/mL和5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 1 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稻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本文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穗防效达79.89%,病粒率防效达81.94%,高于5%烯肟菌胺水剂75g/hm~2和对照药剂2.5%井冈霉素·100亿枯草芽孢杆菌水剂112.5g·4.5×10~(13)/hm~2处理,与25%苯醚甲环唑乳油和对照药剂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均无显著差异。分析认为,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ME可望作为稻曲病防治药剂进行示范和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当前白粉病在草莓上危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苯醚甲环唑和三唑酮为对照药剂,在田间草莓上测试了戊菌唑20%水乳剂不同使用浓度下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菌唑20%水乳剂2个处理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效,且极显著的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3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胡麻斑病、叶鞘腐败病等穗期综合症有显著防效。能调节水稻生长,保护功能叶,抗早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项目实施情况表明,使用爱苗后平均可增产10%~15%,亩增产50~75kg稻谷,亩增收100~150元。  相似文献   

20.
李团  赖廷锋 《广西植保》2013,26(2):16-17
通过几种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5%氟环唑SC 3000倍液、4000倍液防效分别是70.23%、68.34%,对照区30%苯甲.丙环唑EC 4000倍液和25%丙环唑EC 800倍液防效分别是52.14%、50.43%。12.5%氟环唑SC的2种浓度处理区差异性不明显,但与对照区药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0%苯甲.丙环唑EC 4000倍液和25%丙环唑EC 800倍液的防效相当。建议预防香蕉叶斑病时,用12.5%氟环唑SC 4000倍液防治;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用12.5%氟环唑SC 3000倍液防治,药效可持续14~30d,比常规药节省2~3次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