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连翰安 《长江蔬菜》1987,(5):42-42,44
利用园艺设施,进行保护地栽培,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早已应用,如北美50年代和60年代温室业已广泛发展;日本从60年代初,温室发展速度加快,至70年代为最高潮,但逐步向投资省、结构简单的塑料大、中、小棚栽培方向发展;荷兰1903年即有设施园艺栽培,至1978年温室面积达12万亩,但以玻璃温室为主;我国简易温室早在20年代已有应用,但大面积发展温室和塑料大、中、小棚栽培是70年代后期才新兴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正静宁县苹果园规模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期进行了3次集中栽植,目前静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果园品种老化,树体老化衰弱,果园郁闭现象突出,已严重地影响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3.
梨是一种重要的落叶果树,其产量从世界范围来看一直处于上升发展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梨果在80年代前期比70年代后期的年平均总产量增长19%,80年代后期又比前期增长6.4%,进入90年代以来,梨果产量仍然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就陕西而言,80年代后期全省梨栽培面积约1.3万hm~2,产量3万t左右,到1995年面积达到4万多hm~2,总产量达到8万t,虽然其总产量远不如苹果,但也紧随其后,成为陕西的第二大水果。  相似文献   

4.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从国际市场看,芦笋是长盛不衰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且产品…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柿子作为庭院绿化栽植有100多年历史,作为生产栽培较其他果树起步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形成商品,栽植的主要品种是传统涩柿,发展速度很缓慢,到90年代才具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工艺厂盆泛指六七十年代期间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生产的紫砂花盆,俗称"六七十年代盆""厂盆"(文章中简称厂盆)。此系列文章中,还将介绍部分解放后到六七十年代前.六七十年代后到一厂实质解体(1987年)前宜兴生产的紫砂盆,以及一厂解体后,现代一厂名家制作的紫砂盆。  相似文献   

7.
<正>静宁县苹果园规模化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期进行了3次集中栽植,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6.75万hm~2,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果园品种和树龄均已老化,树势衰弱,且果园郁闭现象突出,严重影响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制约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水果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盛产柑桔、杨梅、梨、葡萄、桃、枇杷、李、青梅等10多种水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水果产业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恢复发展,六七十年代的徘徊回升,80年代以柑桔为主的快速增长,90年代的稳步提高过程后.到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杨梅、梨、桃、葡萄等各类小水果的综合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黄建春 《食用菌》2007,29(3):29-30
1国内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概况我国的双孢蘑菇栽培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广,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产区在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上海等,90年代初开始,实现了“南菇北移”的技术革新,河北、山  相似文献   

10.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