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下重楼种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滇重楼近5年林下套种技术的初步探索,在种植地选择、种植方法、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滇重楼在林下套种的技术,为滇重楼种植技术提供新方法,也为林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我国相对紧张的土地利用情况,同时提高地方经济收益,促进林业与中草药行业的协调共荣,本文围绕林下套种中草药探讨新时代林业发展新路径,就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意义、栽培原则、栽培模式等方面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林章  张康达 《蔬菜》2024,(3):76-78
为了提高果园林下空地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经过2年水蜜桃—费菜林下栽培试验,总结了在桃林下套种费菜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果园选择、费菜种苗繁育、套种、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套种模式下,明显改善了费菜的口感品质,比常规栽培增产10%~20%,费菜667m2产量5 000~6 000 kg,水蜜桃667 m2产量1 500~1 750 kg,实现667 m2经济效益近5万元;同时,可以减少果园杂草、病害和水蜜桃生理性裂果的发生。费菜林下套种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结合了水蜜桃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实现了良好的优势互补,生态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我国南方山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借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间作套种在时空上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农民实现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菇耳类高等真菌纳入粮菜作物立体种植,取得了单位面积菇耳粮菜的综合丰收效益。本研究综述了鸡腿菇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林下套作鸡腿菇模式、玉米-鸡腿菇、果树-鸡腿菇、蔬菜-鸡腿菇等套作类型,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对鸡腿菇套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鸡腿菇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昌平区南邵镇昆利果园为例,介绍果树环绕滴灌施肥技术。通过林下间种食用菌、行间生草覆盖、树下秸秆覆盖等技术,形成果树"环绕式滴灌+水肥一体化+林下套种+覆盖保墒"的节水优质技术模式。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光、热、水、肥、气等环境条件,提高生物转化率、土地产出和产品商品率,互利互惠,达到菌、林、果3丰收。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营养丰富、食药兼用,文章分析了干旱气候条件下鸡腿菇的林下套种栽培技术,引进菌种特白36,采用发酵技术以及机械螺旋式装袋接种一体化培养菌种,并在林下脱袋畦栽,浇灌式出菇,促进多元化增收。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三明引进大球盖菇在新疆玛纳斯县进行栽培可行性、适宜的原料配方筛选及林下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新疆栽培大球盖菇是可行的;玉米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均是优良的栽培原料,其中以70%棉秆+30%棉籽壳配方栽培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63.76%,100%玉米秆栽培效益高,技术最简洁;林下套种产量高,成本底,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木本油料植物山桐子因富含亚油酸而成为新近开发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但其挂果投产期一般在5年以后。为解决山桐子种植前期无经济效益问题,林下可套种黄秋葵,实现林下套种取得高经济效益,以短养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9.
黄莹 《现代园艺》2023,(6):54-55
近年来,澳洲坚果产业成为崇左市的富民产业,由于澳洲坚果种植生长周期较长、株行距较大,加上未来中草药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澳洲坚果林下种植中草药可实现“以短养长”,提高林地利用率。分析了澳洲坚果林下套种模式和鸡骨草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杉木病虫害药剂使用对林下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广西杉木种植情况和林下套种铁皮石斛的种植和管理情况,通过广西杉木林主要的病虫害及其使用的化学农药防治,从保存率和有效成分含量说明对套种的铁皮石斛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地套种竹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料的收集、栽培料配方的配制、林地的选择、培养料预处理、水分管理、子实体采收及干制等几方面介绍了林地套种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并对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泰宁县的雷公藤、厚朴、杉木、马尾松为试验材料,将雷公藤纯林作为对照、厚朴/雷公藤(处理1)、杉木/雷公藤(处理2)、马尾松/雷公藤(处理3)为3种套种模式,研究不同套种模式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对土壤养分及雷公藤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且能产生最大效益的雷公藤套种模式。结果表明: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模式可显著提高雷公藤林地土壤的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钾、有机质的积累,含量分别增加了10.49%、3.98%、21.22%、31.31%和47.58%;杉木林套种雷公藤模式可使土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47.18%和25.11%,土壤的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0.33%、12.48%、8.38%和7.29%;而马尾松林下套种雷公藤模式仅使林地土壤的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加13.88%和16.10%;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最高,说明此种模式下雷公藤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光合潜能最高,物质积累量多;处理1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处理2和处理3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处理1和处理3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3种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全磷含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厚朴林下套种雷公藤的模式可以提高雷公藤林地的土壤肥力且此种模式下的雷公藤具有较高的光合潜能,因此可作为优质林药间作模式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北方露地蔬菜1 a只能种植二茬,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不高.通过甘蓝与矮生菜豆、辣椒、茄子、白菜进行套作研究,表明甘蓝与茄子、白菜套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认知森林景观并科学评价其美学价值,对于优化城市森林景观、提升森林美景度、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森林景观评价多尝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专家学派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认知学派方法和经验学派方法,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森林景观评价的独特体系。本文综合分析了上述四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指出森林景观美学评价有可能在融合既有方法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图片编辑和景观可视化技术的深入研发,逐步发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评价森林景观提供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实现节本、省工、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进行了一膜二熟模式栽培效应试验,设置了单种烤烟(CK)、烤烟套种甘薯、烤烟套种萝卜、烤烟套种白菜、烤烟套种甘蓝5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白菜产量最高,产值最好,每667 m2产值高达5 750.0元,比对照处理产值增加217.9%。一膜二熟栽培明显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产值,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沿淮地区大棚单作西瓜时土地和空间的浪费问题,摸索出了1套大棚西瓜间套种辣椒的 栽培模式,即早春采用西瓜间套种辣椒的“3膜覆盖”技术,提高了设施内土地利用率;夏季高温闷棚 技术解决了重茬连作障碍,大棚环境得到改善;秋季采用“防雨棚+遮阳网”育苗,中后期“大棚+小 拱棚”进行辣椒活体保鲜,实现了1年2茬、周年生产。该生产模式通过科学管理,667 m2 产值2.5万元以 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莲田套种水生蕹菜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不仅能提高莲田的前期土地利用率,还能提高莲田的经济效益,每667 m2可比未套种莲田增收4 000元以上,莲田净收入可达8 342元,套种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3,达到了复合经营的目的。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三年生柴胡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柴胡进行割苔及与玉米、谷子作物套种后柴胡根主要生长指标、柴胡皂苷a含量、柴胡皂苷d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套种模式、割苔措施对柴胡皂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套种模式、割苔措施在柴胡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套种和割苔措施提高了柴胡的单株根长、根粗及根干质量,提高了柴胡的商品性;套种措施显著降低了三年生柴胡的柴胡皂苷含量,而柴胡皂苷a+d含量均高于0.30%;割苔15 cm柴胡皂苷a含量显著提高了21.95%(P<0.05),割苔15 cm柴胡皂苷a+d含量提高了1.12%(P>0.05)。综上所述,套种模式适合柴胡主产区的大规模生产,既能提高柴胡出苗率、保苗率,又能降低了种植风险与成本。建议栽培时及时清理套种作物的秸秆,同时做好病虫害的联合防治;生产中割苔15 cm为佳。  相似文献   

19.
根据火龙果、羊肚菌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利用11月至翌年4月火龙果过冬管理期在火龙果行间套种羊肚菌,探讨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生产模式,总结了火龙果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