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具体体现。本文就“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理念展开阐述,突出新农村的新涵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适合人居住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08,(4):38-38
东升村位于国道324线与县道长佛线交界处,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265户.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2人,被列为省级新农村“百村示范”联系点和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东升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4年间,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孔庄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强村、社会和谐大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孔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爱老先进村”、“江苏最佳投资环境村”、“文明示范村”等称号。我也因此获得“十大致富带头人”、“三创之星”、“十大杰出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我认为,想当一名群众认可的村官,必须把握住“和谐·发展”这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枝柯村是吕梁市中阳县枝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有350户、1260口入,2006年农民入均纯收入身462元。近年来,镇、村两级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大机遇,以小城镇建设为目标,按照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农民致富的总体思路,坚持经济发展园区化、村庄建设城镇化、生态建设园林化、社会发展和谐化,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集聚农民、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5.
带领农民致富,建设和谐农村,这是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题曲。他们紧紧把握富裕、和谐两个强音,把新农村建设的“大合唱”唱得更加响亮动听。1·社会和谐,首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和谐杜桥镇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该镇人均纯收入达到6410元,即将步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园子村是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一个移民村,主要以设施农业、经果林种植和观光旅游为支柱产业,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00元,2020年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文章分析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园子村在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乡村综合治理、强化产业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大力开展“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捐款捐物2800万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累计投入达2.2亿元。  相似文献   

8.
翟豹 《新农村》2007,(8):9-9
浙江省魅力乡村———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怡心公园、体育广场、村史陈列馆、多媒体活动室、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业余文艺队、太极拳剑表演队和木兰扇队等文体队伍更是为村里带来和谐的氛围。陈岙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个像陈岙村这样美丽和谐的村庄出现在塘下。塘下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为突破口,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平湖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改一化”为目标,以项目推进为龙头,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两年来共选定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近100个,确定23个项目加以重点推进,计划投资3.78亿元,其中2006年13个项目,投资1.6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数的102.1%;2007年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目4个,计划投资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41亿元,占计划数的64,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构建和谐、宜居、文明、富裕的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以“兴农惠民”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项目。促进了生产发展为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清河村在巩固原有经营项目和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投资35万元建立了村办食用菌厂,并做到当年立项、当年筹建、当年生产、当年见效;投资20万元在山东省文登市逐步扩大人参基地面积,预计到2008年将发展到6000帘;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生产条件为集安市参茸公司代加工水参和半成品参,实现利润5万元。200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迭24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截至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1.7万千瓦,全县拖拉机707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74多台,小型拖拉机5000多台,联合收割机105台。拖拉机驾驶810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00人。农机总值实现5.39亿元,完成农机经营收入2.06亿元,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全县农机工作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程术希 《农学学报》2019,9(7):91-94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教、人才,特别是高校涉农学科建设提供的创新驱动。自2012年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以国家战略为目标,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建设理念创新,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努力建设成为带动和引进区域现在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与科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紧紧围绕这两个关键点展开相关工作,探究出了涉农学科建设的实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程伟 《新农业》2007,(2):13-13
走进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林立的高楼,宽阔的街道,新式的居民小区,清新整洁的环境令人惊叹;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05年达到9600元,村财政收入200万元,村积累固定资产1100万元,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称奇;海城市、鞍山市“三好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济发展十强村”“小城镇建设标杆村”“省级文明小区”含金量十足的荣誉令人折服。村民们说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有个好书记姜永波。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5,(3)
台州市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着力点,以建设富民班子为保证,以健全激励机制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全市村级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村级经济总收入将突破400亿大关,比1993年增长46.5%;亿元以上产值的村将从1993年的11个增加到81个,50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5个,千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0多个,村级经济形势喜人。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各县(市、区)委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努力为农村奔小康夯实物质基础,普遍地开展了“村级经济综合实力争先竞赛”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和企业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7年,公司丰牌白砂糖、雄鸥牌蒸青绿茶分别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公司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单位、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湛江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通过了省农垦总局场务公开民主管理贯彻标准化认证验收。2007年,公司榨蔗70.85万吨,产糖7.45万吨,产干茶937.9吨,社会生产总值4.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主营业收入3.3亿元,利润总额2400万元,职工劳均收入13000元。企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干部职工生活和谐安康。  相似文献   

1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植物保护工作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保护神。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  相似文献   

18.
“靠示范发展无公害蔬菜,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盘古开天地还没见过这样多的票子。”最近,漫步“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但见黄瓜竞芳,人欢鸟语,来自省内外的购菜车队排成长龙。该村新园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罗长根指着那满目翠绿的蔬菜基地,高兴地亮开大嗓门:“2006年示范发展800亩,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每户仅蔬菜收入一项,多的过6万元,少的也有5万元。”2006年以来,浏阳市针对现代农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新特点,探索“示范引路,全面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建立29个现代农业示范村。一花引来万花开。2006年示范村建设促进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达48.8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3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3%、16.5%,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9.
1.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是以现代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根本,没有“生产发展”作保证,就谈不上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明确厂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了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