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木盆景》2003,(12B):42-42
来宾卷纹石产于来宾县迁江河段。此类石种卷纹丰富,造型多变,十分珍贵。此石形态奇谲,纹理醒目,呈一具人物侧面头像。从额头至鼻尖成一弧线状。然后内敛而勾勒出一张大嘴巴,那一只内凹的大眼睛充满灵气,笑逐颜开,幽默滑稽,颇具漫画人物那种风趣,夸张的类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苏铁与其它树桩所不同的是形态上的极大差异,也就是说,苏铁没有大自然造化所形成的那种曲直多变、形体怪异的姿态,其树干挺直而缺枝无姿,缺乏盆景创作所需要的立体空间。因此,苏铁历来未纳入盆景佳材的范畴。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在盆景艺术殿堂,真正意义上的苏铁盆景一直无法出现,这无疑是盆景艺术领域的一大误区。  相似文献   

3.
自然之风     
佚名 《花木盆景》2007,(8):31-31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又忙碌,都市化的发展也使得原本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我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但在内心深处,人们永远都保存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意愿。“人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歌,恰到好处地印证了人类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态,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而恬静的田园生活,也常常在现代人的梦境中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4.
王建基 《花卉》2009,(1):36-37
金秋时季,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最美。经历了一场场秋风,将胡杨的叶子从深绿吹成浅绿再吹成金黄,金灿灿、红艳艳扯天扯地铺开去。在斜阳照射下,叶片柔亮剔透。那种黄,那种金,亮得沁心,浓浓的黄色似乎正从叶脉中溢将出来。此时,步人丛林,仿佛进人了金色的童话世界。这里胡杨面积6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5.
刘启华 《花木盆景》2003,(10):27-28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历史悠久,西周时代已是宋国国都,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商丘盆景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古雅的艺术风格享誉中州盆景界,自古就在“商”家、民间流传。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盆景爱好者李成端、白源欣先生和专业盆景工作者唐庆安先生但倡导成立了商丘市花卉盆景协会。在协会的指  相似文献   

6.
《花木盆景》2005,(5):27-29
造型下山坯最关键的条件:树势稳定与健康.本树已在养坯板箱中(板箱有一定的养坯先天有利条件:透气、渗水等,不妨可试)养护一年有余。原材料可以说很难决定正确欣赏面,如何造型立意.我作为盆景爱好省,以个人而言:不能草率地给一原材料决定造型格式,艺术作品存在多样性与变化性。创作通过对盆景制作的各种要求,与对大自然的领略与认识,对树运用各种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7月 “一、盆栽榕树“叶黄枝瘦”” 症状表现:盆栽养护数年的圆叶榕树,在春季发芽展叶后,植株出现枝条纤细瘦弱、叶片稀疏发黄现象,植株长势欠佳,缺乏榕树盆栽应有的那种充满生机和活力之精气神。  相似文献   

8.
一件根艺作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命名,就会影响观赏对作品内涵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会削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好的命名,可以引导观赏进一步去理解和思考作的创作意图及主题的表现内容,并由此而产生认可和联想,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一个含蓄、贴切的好命名会使作品主题深化,达到画龙  相似文献   

9.
翻开郑永泰的《欣园盆景》,一股清新淡雅之风扑面而来,书中透出的那种平和与淡定,正如作者其人。全书分为作品图片和心得文章两个部分,都颇具分量。  相似文献   

10.
肖遣 《花木盆景》2004,(8):22-23
位于华盛顿近效的美国国家植物园里,有一座欧美规模最大的盆栽盆影博物馆。馆里设有中国、日本、北美、国际和热带五个展厅。1976年建馆时,日本盆栽协会向美国捐赠了53件盆栽作品,以纪念美国建国200周年,这些作品就陈列在日本厅里。中国馆的盆景,主要由香港盆景大师  相似文献   

11.
邹晓流 《花木盆景》2004,(11):46-47
任何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而言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根的艺术也不例外。根艺创作的重点在于“活化”根材,赋予根材以新的艺术生命,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再逢春,展示出根艺作品所特有的自然美韵,意韵和神韵。  相似文献   

12.
斐儿 《花木盆景》2009,(10):44-45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不少情侣都喜欢在这个季节举办婚礼,婚礼是人生大事,常见的有西式,中式、中西合璧式、现代式等形式,无论那种形式的婚礼都离不开鲜花。  相似文献   

13.
应美国国立国家植物园主任汤姆斯先生的邀请,我们一行八人参加5月28日至5月31日在华盛顿“Hilton”饭店举办的第五届世界盆栽大会。5月26日抵达后的第二天,我们在汤姆斯先生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位于郊外的一植物园。汤姆斯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该植物园的情况与未来发展后,我们乘游览车,浏览了一遍古木参天的植物园,下午安排参观植物园内的盆景园。  相似文献   

14.
朱勇 《花木盆景》2004,(8):28-29
近年来黑松日益受到专业和业余盆景爱好者的偏爱,主要原因一是受到日本盆栽和台湾盆景的影响;二是黑松盆景具有区别于其他杂木类盆景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三是黑松盆景管理比较粗放,随着岁月的流逝,树龄越老,越具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阳春三月,笔来到市敬亭苑C区,采访从北京参加全国根雕优秀作品展归来的陈惠黎老人。进入庭院,只见他正对一鹰型大根桩认真打磨。见客人到来,他停下工作,沏茶拿烟,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盆景艺术创于汉代,盛于唐宋,传至世界各地至今,有史可究已过千年之久,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把大自然的美,经过人们的艺术构思,创作融合于盆盎之中,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染,是大自然风景的缩影,它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且以诗情画意见胜。  相似文献   

17.
李聪 《花木盆景》2003,(6):48-4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以中国山水画以例,产生于南朝刘宋之初、宗炳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专著《画山水序》中“圣人含道映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论述,都体现了老庄思想。有后人干脆称画为“道”。历代的艺术家们甚至将“道”看作是高于绘画技巧的一种极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96岁的徐晓白先生,是中国当代盆景艺术的带头人,是德艺双馨的名盆景艺术家。然而现实生活中,他还是一位诗人。在他新近付梓的《徐晓白诗集》中,共收录诗词1600余首,我在拜读之后发现,其中竟有100多首诗词是与盆景有关的。这些诗词,有的是对盆景艺术的热情歌咏,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盆景艺术水准全面提升。盆景如何创新、如何更具有个性、如何“景色常新”,是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探究的。其中运用“组合多变”的形式,让盆中景色多姿多彩,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肖茹月 《花木盆景》2006,(11):55-5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时期。我也赶紧上邮局去订阅自己喜欢的报刊,贵刊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我一直是贵刊忠实的读者,生怕错过了订期,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对于我就像是失去了一位最好的老师和朋友,那种遗憾和失落,是无法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