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适宜的水分传感器位置、决策阈值因素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分别设置3种灌水阈值和决策传感器的二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传感器位置因素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灌水阈值因素对棉花以上指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水分传感器位置与灌水阈值对棉花生理生长以及产量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棉花叶片Pn、Tr、Gs和Ci、WUE最大值均在T5处理,气孔限制值Ls最大值在CK处理。棉花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密切相关,棉花产量与棉花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棉花产量。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定水分传感器位置在地表下40 cm、中等灌水阈值(T5)为适宜方案,可为新疆自动化控制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气滴灌对日光温室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种植的3 a生蓝莓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加气滴灌可以提高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荧光产量(F_m),且不同加气频率对叶片最大荧光F_m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在试验处理初期,加气滴灌对应的植株叶片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加气滴灌有利于提高蓝莓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F_v′/F_m′),同时提高了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且加气频率不同,叶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根系活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气处理可以改善蓝莓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王臣  尹娟  赵彦波  王顺  张海军 《节水灌溉》2020,(5):49-55,61
为了探明宁夏中部旱区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马铃薯株高、叶绿素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施氮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马铃薯株高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马铃薯株高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株高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程度大于施氮量,T7处理马铃薯株高最大,T3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灌水和施用氮肥均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试验条件下T6处理马铃薯产量最大且商品薯率最高。在宁夏中部旱区灌水施氮方案以T6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4.
盐分胁迫对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分胁迫对棉花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盐分胁迫抑制棉花幼苗生理过程提供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以"新陆中37"为供试材料,分析了50、100、150mmol/L和200mmol/L共4个盐分处理以及浇灌Hoagland营养液作为对照(CK)下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50 mmol/L盐分处理的棉花叶片叶绿素相对量(SPAD)、最大量子效率(F_v/F_m)、实际量子效率(Y(II))和光化学淬灭((qP))等参数值与CK接近或略低于CK,最大荧光(F_m)略高于CK,但100~200 mmol/L盐分处理的SPAD、Fv/Fm等参数显著降低,(Y(II))在200mmol/L盐分处理时呈下降趋势;最小荧光(Fo)在各盐分处理间大幅度下降,非光化学淬灭参数qN则差异不显著,而100~200mmol/L盐分处理的过剩光能((1-qP)/NPQ)和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则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5%、25.7%、43.3%与6.4%、20.8%、23.8%,但50mmol/L盐分处理与CK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在低物质的量浓度50~100 mmol/L范围里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能够避免光反应系统受到损伤,而当盐分物质的量浓度达到150 mmol/L时,引发光合电子传递受阻,棉花叶片受到光抑制,导致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最终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太行红豆杉幼苗盆栽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将滴头正下方20cm深处的土壤基质势设定为-10、-20、-30、-40和-50k Pa 5个下限,每月记录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指标,并用PAM-2500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①春季时,红豆杉幼苗叶片F_0、F_m、F_v/F_m和F_v/F_0随土壤基质势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叶片qP、NPQ、ETR和Y(Ⅱ)呈上升趋势,虽然低土壤基质势下的红豆杉幼苗表现出轻微胁迫,但仍有很好地抗性。进入夏季后,红豆杉幼苗叶片F_0、F_m、F_v/F_m和F_v/F_0无显著差异,q P、ETR和Y(Ⅱ)呈下降趋势,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土壤基质势有利于提升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但低土壤基质势的红豆杉幼苗仍具有一定的光保护能力。②-20 kPa处理组的红豆杉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冠幅于试验后期达到最大值,LAI仅次于-30 kPa处理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红豆杉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将滴头正下方20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设置在-20 kPa有利于红豆杉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盐胁迫对无膜种植的早熟棉种"中棉619"幼苗生长的耐盐、耐旱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共设置I1(1.0 ET)、I2(0.8 ET)、I3(0.6 ET)3个水分处理,和T1(50 mmol/L)、T2(100mmol/L)、T3(150mmol/L)3个盐分处理,并以1.0ET无盐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水盐胁迫对棉花幼苗株高、叶面积、根系生物量、叶绿素量(SPAD值)、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当灌水定额相同时,棉花幼苗株高、叶面积、SPAD值、根鲜质量及根干质量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当盐分相同时棉花幼苗各项指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水盐交互作用下,I2T1处理的棉花株高、叶面积、SPAD值、根鲜质量及根干质量,较CK分别增加了33.74%、29.79%、18.96%、128.70%、28.20%;I2T1处理的棉花光合参数及绿素荧光参数最优。【结论】从棉花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综合分析,灌水定额为0.8 ET、盐分为50 mmol/L最适于早熟棉种"中棉619"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水氮调控对轻度盐化土滴灌棉花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轻度盐渍化地区不同水氮配比对滴灌棉花生理特性、产量、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寻求适合盐渍化地区棉花种植的水氮组合,优化盐渍化地区滴灌棉花水肥管理,采用桶栽随机试验,在轻度盐渍土上设置3个灌溉水平2 750、3 750、4 750 m3/hm2(W1、W2、W3)和3个施氮水平300、600、900 kg/hm2(N1、N2、N3,氮素形式为尿素),对棉花光合、荧光、产量、品质、水氮利用效率及最佳灌水施肥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盐胁迫不同水氮调控条件下,灌水量和水氮交互作用对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细胞间CO2浓度(Ci)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W1和W2水平下,Pn、Tr、Gs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在W2N2处达到最大值。在W3水平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i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灌水对棉花各生育期功能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显著(P0.05);施氮对棉花各生育期功能叶NPQ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Fv/Fm和Fv/F0、qp、Y(Ⅱ)和ETR的影响显著(P0.05);水氮交互作用均对棉花各生育期荧光参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水氮交互作用对籽棉产量(Y)、灌溉水利用效率(i WUE)、氮肥偏生产力(NPFP)及马克隆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籽棉产量(Y)最大值出现在W2N2处理,为5 854.5 kg/hm2,较出现在W1N1处理的最小值3 483.75 kg/hm2相对增加68.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及似然函数组合法计算,得到轻度盐化土棉花最佳灌水施氮量为3 740 m3/hm2和754 kg/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下限对枣树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滴灌条件下适合沙漠绿洲区枣树生长发育的灌水下限。【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种不同灌水下限T1、T2、T3和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和85%),分析其对枣树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水下限的降低使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但是会提高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总体来说,T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值最高,且T2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枣树各生育阶段均较高。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提高了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时,枣树的单果质量和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43 g和6 832.9 kg/hm2。【结论】综合考虑枣树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建议灌水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55%,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获得较好的红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南粳44"为试验品种,设置浅水勤灌(FSI)、湿润灌溉(W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抽穗后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叶片叶绿素量(SPAD值)及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变qP和非光化学淬变qN)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推进,SPAD值、Fv/Fm、ΦPSⅡ和q P不断下降,不同灌溉模式降幅表现为FSI处理WI处理CI处理RC-CI处理,同时qN不断上升,不同灌溉模式增幅表现为RC-CI处理CI处理WI处理FSI处理;与FSI处理相比,WI、CI和RC-CI处理水稻结实率分别增加4.45%、5.95%和6.77%,千粒质量分别增加1.86%、3.49%和6.08%,每穴产量分别增加8.81%、13.78%和16.44%。相关分析表明,乳熟期和黄熟期叶片SPAD值、荧光参数(Fv/Fm、Φ_(PSⅡ)、qP和qN)与结实率、千粒质量、每穴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合理水分调控能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叶绿素分解,提高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换效率、开放比例、潜在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可使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加气滴灌对蓝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种植的3 a生蓝莓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滴灌模式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加气滴灌可以提高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最大荧光产量(Fm),且不同加气频率对叶片最大荧光 Fm值具有显著影响(Plt;0.05);与常规滴灌相比,在试验处理初期,加气滴灌对应的植株叶片 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增幅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明显;加气滴灌有利于提高蓝莓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同时提高了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且加气频率不同,叶片PSⅡ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气处理对蓝莓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较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根系活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气处理可以改善蓝莓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下滴灌无膜移栽棉花水分生产函数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开展地下滴灌方式下,不同灌溉定额处理无膜移栽棉花水分生产函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和耗水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籽棉产量与棉花灌水量、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灌水量为444.26mm,耗水量为540.73mm,此时棉花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均较高。综合考虑籽棉产量和灌...  相似文献   

12.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根区交替灌溉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和农作物中,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采用桶栽试验,供试加工番茄为当地主栽品种"金番3166",研究了3种灌溉方式(AI,FI,CI)与滴灌覆膜结合,在3个灌水水平(W1:5 8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150 m~3/hm~2)下的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W1条件下,AI较CI加工番茄生育期末根系干物质质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95%,16.87%及17.29%;较FI分别提高14.62%,19.77%及8.33%.叶绿素SPAD,F_v/F_m,Q_p,P_n,叶片iWUE最大值均在AIW1处理,Npq最大值在FIW3处理.产量与Pn、根冠比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分根区交替灌溉在适宜的灌溉定额下不仅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提高净光合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综上,AIW1处理是加工番茄高效节水增产的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叶尔羌河灌区棉花灌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试验设计了五个灌水下限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试验提供了各种处理的1m 土层储水量动态过程,进行了田间土壤水量平衡,分析了棉花生长期耗水强度与灌水量关系,棉花产量与灌水量关系,棉花产量及棉花水分生长率与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灰枣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以新疆阿克苏的灰枣为试验材料,考虑灌水定额和滴头流量两个因素,设置4个不同的灌水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滴头流量相同时,灰枣全生育期的耗水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灌水定额相同时,增大滴头流量会增加灰枣全生育期的耗水量;滴头流量相时,灰枣产量及枣果品质中除总酸含量及单果重外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灌水定额相同时,红枣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总糖含量,商品率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加,但上述各指标除总糖含量外在a=0.05的显著水平下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较优处理为灌水定额30mm,滴头流量为3.75L/h。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地区西瓜/棉花间作群体为研究对象,于间作共生期内西瓜不同生育阶段设置不同灌水下限,分析了不同水分下限对西瓜/棉花间作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棉花间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其中,西瓜膨大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PD70处理)时,保证了西瓜产量较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PD70处理水分生产效率虽低于单作西瓜处理,但高于其他间作处理和单作棉花处理,该处理总产出值亦较其他处理偏高。间作各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PD7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该地区西瓜/棉花间作系统在共生期西瓜膨大期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有利于间作系统的协调生长,可以达到节水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通过2 a试验并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措施,分析了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叶片生理特性、水分利用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水上限三水平为田间持水量的55%(W1),70%(W2)和85%(W3),两种覆盖: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另设清耕(CK0)、秸秆覆盖不灌水(CK1)和地膜覆盖不灌水(CK2)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提高了生育期内苹果和大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其中,处理M2W2的Pn和LWUE均高于其余调控措施.果树的遮荫抑制了大豆Pn和LWUE,即距离树行越近值越小.灌水、覆盖以及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均在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余处理相比,处理M2W2可增产9.48%~103.90%,WUE提高了11.07%~118.08%.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节水增产效益最高的处理为M2W2,由此建议幼龄苹果-大豆间作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和鼓粒期采取田间持水量的70%为灌水上限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滴灌制度对陕北山地梨枣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合陕北山地梨枣节水高产的滴管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2009—2012年5种滴灌制度对梨枣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T1处理灌水定额为100 m~3/hm~2,灌水4次;T2处理灌水定额为135 m~3/hm~2,灌水4次;T3处理灌水定额为180 m~3/hm~2,灌水4次;T4处理灌水定额为135 m~3/hm~2,灌水3次;T5处理灌水定额为135 m~3/hm~2,灌水2次;以无灌溉为对照(CK)。【结果】不同滴灌制度下,梨枣的枣吊长度、坐果率及产量均与CK差异显著(P0.05)。4 a中,T3处理的枣吊长度、坐果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CK,且在2012年枣吊长度和产量达到22.0cm和16 772.8 kg/hm~2,分别较CK提高了47.7%和13.2%。同时,各灌溉处理的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年份均以T3处理的耗水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梨枣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灌水定额处理优于高灌水定额处理,以T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优,为1.92 kg/m~3。【结论】结合陕北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在丰水年适合采用经济高效型的灌溉制度,即灌水定额为135 m~3/hm~2,灌水时间为4月20日和5月17日,共灌水2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水稻水分管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水分亏缺状态,分别设中度和重度2种水分亏缺水平,并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共15个处理,分析了水稻的生长情况、荧光参数、产量以及耗水量。【结果】单生育期和2个生育期连续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均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F_v/F_m和F_v'/F_m',而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的F_v/F_m和F_v'/F_m'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水分亏缺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耗水量,其中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降低水稻耗水量幅度较大。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均不会造成水稻减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分蘖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460 g/kg。【结论】单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是水稻生长较适宜的水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水分调控对麦茬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麦后移栽棉对水分调控的响应,于2012年6月~2012年10月通过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供应对麦后移栽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蕾期轻度水分亏缺花铃期充分灌水处理(T2)的籽棉产量、成铃数以及单铃质量均为最大,但蕾期和花铃期轻度水分胁迫处理(T4)的产量与处理T2差异不显著,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3.93%和34.01%;管栽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处理(T7)的单株成铃数的收获籽棉产量均最高,与对照处理相比,全生育期轻度水分胁迫处理(T8)减产3.98%,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9.70%和20.02%;桶栽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为1.6倍ETp处理(T11)的籽棉产量和单株成铃数均最高,与处理T11相比,灌水定额为1.3ETp处理(T12)的籽棉产量仅降低了9.7%,而灌水定额为1.0 ETp处理(T13)的籽棉产量降低了30%。说明适宜的水分胁迫(灌水下限为60%~65%FC,灌水上限为80%~85%FC)有利于麦后移栽棉的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盆栽条件下,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参照自然蒸发量,设置5个灌溉比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成铃率和单株铃数增加,籽棉产量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影响不大,马克隆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棉花的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80%为最佳的灌水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